典蕴文化网>故事>咖啡渣里种蘑菇

咖啡渣里种蘑菇

收录日期:2025-11-20 17:48:27  热度:10℃

朱炳肇是新加坡籍华人,十几年前来到上海经商。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而外资公司习惯在工作场所为员工提供现磨咖啡。

2010年9月,一个咖啡行业的客户告诉朱炳肇,目前国内对于咖啡渣的处理主要是以填埋、焚烧等方式为主,成本高而且不环保。朱炳肇感到奇怪,咖啡渣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何不“变废为宝”呢?有了这个思路后,朱炳肇开始启动了他的咖啡渣再利用探索项目。

在了解了外国的各种咖啡渣循环利用技术之后,朱炳肇最终锁定了咖啡渣种蘑菇的开发项目。他成立了环保工作室“欣耕工坊”,还给自己的产品起了一个可爱的名字——MuMuCoCo,听起来既简洁又可爱,读起来也很有新意。

怎么从咖啡渣里顺利长出蘑菇,而且还要保证口味?朱炳肇找到上海农科院以及菌菇厂,请他们做实验,确定了最佳的配比。

技术关攻克之后,接下来就是物色能够提供咖啡渣的渠道。朱炳肇找到了第一个合作伙伴——香咖缤咖啡厅,香咖缤咖啡厅在上海拥有40多家分店。合作谈好后,香咖缤咖啡厅在每家门店都设立了专门回收咖啡渣的垃圾桶,欣耕工坊每周一次到其总部收取,由此,朱炳肇每年可从香咖缤回收的咖啡渣有30吨。

不久,MuMuCoCo又吸引了很多对其回收项目感兴趣的企业,SAP、毕马威纷纷加入其中。而康明斯不仅提供咖啡渣,还向美国总部全球基金会申请资金赞助MuMuCoCo。

第一批MuMuCoCo制作出来后,它们最先被免费派送到上海塘桥街道的居民手中。随后,欣耕工坊做了回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都能把蘑菇养得很好。因为咖啡渣种蘑菇操作非常便捷,不需要任何种植技术,仅仅这一点就迎合了很多白领的口味。朱炳肇说:“要想把一个公益产品推销出去,生态、有趣固然是卖点,操作便捷也同样重要。”

第一轮的免费推广备受好评之后,欣耕工坊开始正式推销MuMuCoCo。除了在一些社区以及单位展开销售之外,他们还启动了网络销售,以每个48元的售价卖给消费者。另外,欣耕工坊还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一项套餐,68元可以享受一年的服务,欣耕工坊每3个月会重新提供一个新的菌棒。除了白领喜欢购买MuMuCoCo,儿童也把它看成比“变形金刚”更好玩的玩具。

在毕马威上班的张哈,眉飞色舞地谈起自己种植MuMuCoCo的心得:“咖啡渣里居然可以长出能吃的蘑菇,而且种起来非常方便。我平时工作挺枯燥的,现在能够时时看见桌上摆放的漂亮蘑菇,心情轻松了许多。想到不久以后就可以吃到自己种的蘑菇,真是开心极了。”

种植MuMuCoCo的装置非常简单——一个长方形的纸盒,纸盒里有一个圆筒形的菌棒,直径约10厘米、高约15厘米。菌棒外面包裹着一层塑料膜。在盒子的侧面剪开一个长方形“窗口”,用刀在裸露出的塑料膜上划开一个V字形的缺口,就可以开种了。种植的方法更是简单,给菌棒喷水就行了。

张哈回忆说:“养到第3天,小蘑菇就冒头了;到了第4天,小蘑菇有了雏形,像云层一样叠在一起;到了第5天,变化就更大了,小蘑菇似乎一夜长大,一个个出落得白白嫩嫩的。”看到自己亲手种出的蘑菇,张哈很有成就感:“我从来没看到过蔬菜生长的样子,没想到菌棒刚开始看起来是那么的丑,但只要给它一点水和你的爱心,它就能长出那么漂亮的蘑菇来。”

现在,MuMuCoCo的发展基本达到朱炳肇预期的目标。最近他开始筹备把咖啡渣作为有机肥,用来发展大规模的生态农业。朱炳肇说:“以倡导生态环保理念为主要目标的公益产品,适合在城市推广;但咖啡渣作为有机肥的前景,对农村来说更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 也有一种外婆,非要好看到老

    1945年,我外婆坐火车赶到上海来敲开外公家的门说:“莫老师,我要嫁给你。”然后他们结婚并天天吵架直到外公去世。他们分房睡觉,万事AA,吵架时惊天动地,每次必提外婆如何在“文化大革命”中冒死把外公救下来,以及外公如何被百乐门的舞女骗走了一个

  • 母亲的花园

    十年前,我的爱人巍巍从企业退休后,想做一点小生意。养花种草是我们共同的喜好,商量再三,我们决定开间花店。花店的生意倒还好,只是搭进去了我全部的业余时间。周末不是进货,就是种花、送花、挖土。更让人头疼的是,每次整理完都要淘汰一些卖相不佳的花草

  • 妈,为什么你就是不认错

    有一次我带9岁的儿子去理发,进门就跟理发师说尽量剪短点。儿子抗议,说不要太短。我说听我的,越短越好。结果就差不多理了个光头。我觉得好清爽,但儿子当场就哭了,说太丑了。回去的路上我俩一直争,我说好,他说丑。结果第二天上学,他一进门同学就都笑了

  • 爱的对弈

    父親退休后,对象棋的痴迷程度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几乎天天去楼下感受“楚汉之争”的乐趣。父亲的棋艺很高超,每次回来,脸上总是挂着喜滋滋的笑容。当面对母亲嗔怒的眼神和喋喋不休的唠叨时,父亲便乐呵呵地端茶送水陪着笑脸。母亲只好叹息着摇摇头,脸上挂

  • 每一个来自父母的包裹都是催泪弹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感慨颇深。西安的周妈妈带了100个自己蒸的包子去上海看望她的孩子。因为包子超重了,所以她花了将近600元托运了这些包子,最终将包子带到上海,看着孩子吃得香香的。托运费远远超出了包子的价格,但她舍不得扔,因为孩子从小就爱吃她

  • 妈妈的缝纫机

    家里的屋角静静地躺着一台缝纫机。上海牌的,虽然老旧,依然闪烁着岁月的光芒。从我记事时,这台缝纫机就一直伴随着妈妈,陪伴着家人。很多时候,晚上,我在缝纫机的哒哒声中睡去;早晨,我又在那清晰的、动听的哒哒声中醒来。这个时候,妈妈直起酸疼的腰,叫

  • 爸,原谅我不懂您

    我看着父亲因操劳过度显得瘦弱沧桑的身子,心里很不是滋味,默默对父亲道着歉:爸,请原谅我,曾经那么不懂你。一20世纪80年代,进城打工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能在城里找到工作的,只有个别有门路的人,绝大多数的农民,主要靠田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能做的

  • 母亲百岁记

    此刻,我愿意把此情此景告诉给我所有的朋友与熟人,这才是一件可以和朋友们共享的人间的幸福。留在昔时中国人记忆里的,总有一个挂在脖子上小小而好看的长命锁。那是长辈请人用纯银打制的,锁下边坠着一些精巧的小铃,锁上边刻着四个字:长命百岁。这四个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