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毕业七年,不一样的风景

毕业七年,不一样的风景

收录日期:2025-11-20 18:49:57  热度:10℃

7月2日,A市某大学21号楼308室一片喧哗。宿舍里满是大包小包,被褥裹成卷,脸盆套脸盆,衣架叠衣架。谭小朵、齐小蕾、王小蓓正依依惜别。

三个姑娘对自己的未来都有清晰的打算——谭小朵备战考研,齐小蕾去英国留学,王小蓓将在一家杂志社工作。

转眼七年。

人生无从安排

谭小朵的专业是中文。大小考试,临时抱佛脚,专业课一直难不倒她。但英语讲究的是长线功夫,所以直至大四,谭小朵的四级也没过,更别说考研过线了。再接着,公务员考试,谭小朵做了“分母”,但男友刘泉超水平发挥,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高中上海某热门部门的热门职位。

这时,找工作已到白热化阶段,刘泉建议谭小朵干脆别工作,来年考去上海。谭小朵思来想去,决定接受刘泉的建议。机场安检处,刘泉挥手喊:“小朵,我等着你啊!”谭小朵的眼角有些湿。

全职考研,时间很满,心里却很虚。

来年的考试,谭小朵毫无意外,又落榜了。她原以为刘泉会安慰她,刘泉却吞吐着:“处长很器重我,给我介绍了他的侄女……”

失业、失学、失恋,谭小朵几近崩溃,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她想去上海,问个明白,又怕自取其辱。她想工作,但最好的就业时机已错过,她每天都在查招聘信息,却一无所获。直至有一天,父亲对她说,有个老朋友在广州开公司,缺个做人事工作的。

异乡的夜总是难捱。谭小朵习惯用加班打发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更何况心底有个声音总轻轻说,一定要给爸爸争气。

从一无所知到熟悉人事工作,考到人力资源的各种相关证书,再到离开父亲朋友的公司,去更好的单位,谭小朵只用了两年。

谭小朵蜜月旅行时,上海是其中一站。

那晚,漫步外滩,微风徐来,新婚夫妇把臂同行。谭小朵突然感慨:“大四之前,我一直以为我会在A市生活一辈子;后来追风考研、考公务员,男朋友也去了上海,我又以为,我的人生将在上海重新开始。没想到,一个人做什么工作,在哪个城市生活,和谁结婚,都和最初想象的不一样,我们的人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偶然的组合,无从安排。有时我甚至清楚地感觉身后有一只命运的手把我往前推,我抗拒不了命运,惟一能做的是顺其势,尽全力。”

“决定”决定了生活

齐小蕾是富家女。

大学时代,她的吃穿用度,一经亮相,便引起围观。大四时,别人为就业、升学急得焦头烂额,她却悠闲自得。路,早就铺好了,她要去英国留学。

一年学语言,一年读硕士。回国后,齐小蕾又被安排到父亲的公司上班。父亲让她从文员做起,但公司重要的事情,如出国办个推介活动啊,和老外谈判啊,父亲总要把齐小蕾带在身边。

起初新鲜,久而久之,齐小蕾便有些厌倦。

偶尔,齐小蕾会怀念大四在某中学实习时的点点滴滴。

那时,齐小蕾的课讲得生动活泼,课堂上此起彼伏的笑声总让她的心飞扬到最高点。较之现在冷气十足的办公室,紧紧裹着腿的薄丝袜,贴满标识的文件夹,学生们争相回答提问时“老师,老师”的呼喊,一个比一个举得高的手臂更让齐小蕾觉得有吸引力。

一日,齐小蕾参与公司在人才市场的招聘。快要收摊时,她四处闲转,无意间发现某双语学校在招教师,齐小蕾心一动。回到本公司摊位时,同事们见到她来,习惯性急忙收声,埋头做事,这让齐小蕾又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连夜写简历,第二天,齐小蕾将简历投给了某双语学校。

该学校不缺语文老师,但齐小蕾的留学经历,被他们看中,接着便是面试、试讲、正式聘用。

对于齐小蕾来说,一切都像做梦。

齐爸爸拿到齐小蕾的辞职报告时,他大声斥责齐小蕾“胡闹”,“你在那里也干不了几天!”

齐小蕾和某双语学校签了三年约,仿佛与父亲“也干不了几天”赌气。三年之后,她又续签了。

齐小蕾捧回当地“教坛新星”证书时,回到家里,满面春风。齐爸爸轻哼一声,表示“这又有什么用?”直至一次,齐爸爸与客户吃饭,随意聊些家常,客户突然发现齐小蕾就是自己孩子的老师,对齐爸爸肃然起敬,对齐小蕾赞不绝口,齐爸爸颇有些自得。那晚,他对齐小蕾说:“以后爸爸不说你辜负我的栽培了。”齐小蕾刚备完课,她冲父亲一笑:“一个人的决定决定他的生活,我这辈子只为自己做过一次主,幸运的是,我做对了。”

我始终在起点

七年来,王小蓓没挪过窝。自然,这窝在外人眼里是个好窝。

毕业时,王小蓓被视为幸运儿,万金油专业,外地,女生,竟签约一个对口的杂志社,不但解决了户口,还解决了事业编制。“说不定还能分房呢!”大家纷纷表示羡慕。

王小蓓满心欢喜去上班,工作很快就上手了。每天就是泡杯茶,主任扔给她一摞稿,她就看那摞稿。闲来无事,她上网看八卦,在某论坛做坛主,她觉得这样的工作真叫“享清福”。

同学聚会,王小蓓总有意无意透露出事业单位的自豪与安心,仿佛整个社会在竞争,偏偏与她无关。大家一谈起薪酬,王小蓓就更得意了,她所在的杂志社挂靠某实权部门,福利、待遇比同期毕业的同学高出好几个档次。

好单位让王小蓓保持着优越感。

但,渐渐地,她发觉当初毕业时工作不怎么好的同学,反而有股冲劲,有人跳槽了,有人转行了,有人获奖了,有人升职了。倒是王小蓓的生活毫无变化,这让她的优越感如旧家具上的油漆日渐斑驳。

即便在同单位,王小蓓也觉得她有点跟不上了。

同样做编辑,一起去的同事中,林森已开始独立策划选题。一开始,选题会上林森被打击得头破血流,王小蓓有些想笑,钱不多拿一分,还要动许多脑筋做策划,这回被否定了吧?丢人了吧?可一次、两次、三四次,林森策划并撰写的专题终于上了封面,王小蓓心里又有些不舒服了。

同样做编辑,比王小蓓晚一年进单位的陆露一边编稿,一边写稿。“不就想多挣点稿费吗?”王小蓓暗暗嘲笑。可那天她在报刊亭随手翻翻,就看到好几本杂志上都有陆露的笔名,心里又有点嫉妒,有点惊讶——怎么人人都在折腾啊!

几年了,王小蓓的日子和刚来杂志社时一样。不同的是,今年杂志社事业转企业,精简人员,重组机构,一时间人人自危。

空降了一个新領导,新領导提拔林森做了新编辑室主任。陆露辞职了,跳槽去一家业内著名的杂志。

王小蓓有些茫然,昔日的优越感、安全感,被一次改制摧毁得烟消云散。新領导话里话外,都让她心慌,是啊,領导当然希望有个又能采、又能写、又能编的多面手。

王小蓓想起,几年前,同事刘姐劝她的话:“无论在什么地方,不做核心业务,都永无出头之日。”

当时,刘姐意味深长,王小蓓却觉得她瞎操心,她充耳不闻,过她的小日子,这一刻却惆怅了——她的起点比一般人都好,但她一直没跑,几年了,人人都跑出去老远,只有她还在原点。

猜你喜欢

  • 为爱一生只说“我愿意”

    她穿着鱼尾裙。珍珠一样光洁的肌肤,如海水般深邃的眼睛,但她的脸庞上没有嘴——是的,因为她不会说话,她把自己美妙的声音作为获得爱情的交换条件交给了厄运巫婆。从2008年3月开始,去往美国纽约的游客,都会在临海公园里看到这座石雕。你千万别以为它

  • 每个牛人,其实都是蜗牛

    这世界上的牛人,其实都是蜗牛。这不是一句讽刺之言,而是发自肺腑地认可。对于任何想要成为某个领域内的牛人的人,都没有例外。这个必须经过像蜗牛一样积累漫长的时间,连世人眼中的天才也不例外。比尔·乔伊,Sun公司的天才创始人。就读密歇根大学安娜堡

  • 从前有一只老鼠

    一天, 一位隐士坐在树下,思考着万物的大和小——这时,他忽然看见了一只小老鼠小老鼠眼看要被一只乌鸦抓住了,隐士赶紧……把这可怜的小东西,从乌鸦的利嘴下抢了过来,然后就带着它……回到了自己的林中小草屋。他给小老鼠拿来一些牛奶和谷粒,安抚着它。

  • 那一夜他比我更爱我

    那天晚上星星很少,没有月光。我和莫远走出“迷离”酒吧,胳膊与胳膊、腰肢与腰肢藤蔓一样纠缠着,带着模糊的醉意。我们甚至忘了仅仅3个小时前,我们还是陌生人。莫远轻声问我:你住哪儿?他的嘴里发出好闻的葡萄酒味,我确定他只是微醺。但我何尝不是?我的

  • 我当公婆的“双面胶”

    结婚时,我妈听说我们要跟亮子的父母同住,心疼地说:“云儿,你要受憋屈了。第一,以后小两口吵架要避着老人,因为老人会很尴尬,如果儿媳妇理亏,他们心疼儿子说不出口;要是儿子理亏,他们在儿媳妇面前更尴尬。所以,你们两个有矛盾别在家里摔盆子摔碗,上

  • 人生若只如初相见

    诺诺认识曾默时,我已和诺诺做了4年的同事。不仅是同事,我们还是大学校友。那时,诺诺称呼我老林。老林啊,圣诞夜陪我去唱歌吧。老林啊,我又失恋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我是喜欢诺诺的,她的样子她的笑容她的声音,但仅此而已。我也问过自己是否爱她,结

  • 因为爱着海

    我要讲一个故事,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93年,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县城的一所高中学校教书。在这一年的暑假,学长明华打来电话,邀请我到他那儿去玩。明华的父亲找了关系,去年他毕业时跑到了沿海,在一家海洋公司上班,工作闲,待遇好

  • 爱,原来就是那一瞬间的心疼

    认识很久了,她都不确定自己是否爱他=所以,她一直对他若即若离:每次,都是他骑着单车,穿过大半个城市,到她的住处来看她一他很穷,送不起太昂贵的礼物。但每次约会,他总会送她一个惊喜。有时,是一罐冬日里难得一见的鲜艳欲滴的草莓;有时,是他熬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