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晁错生平简介 他有什么历史贡献?

晁错生平简介 他有什么历史贡献?

收录日期:2025-11-20 16:28:54  热度:10℃

晁错历任了汉文帝、汉景帝,是两任皇帝都十分看重的臣子。汉文帝和汉景帝这对父子,在历史上也是十分出名的,当然他们出名可不仅仅是因为一波又一波的电视剧,而是因为他们所创造的著名的文景之治。晁错就是见证和促成了文景之治的背后功臣,可惜他最后死得比较惨!

晁错是汉高祖统治时期出生的,他是颍川人,少年时期曾接受法家思想的熏陶,所以在法治方面有着过人的见解。公元前180年,高后吕雉去世,代王刘恒被京城的大臣们推举为新的皇位继承人,亲赴京城登基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继位后,施行仁政,晁错在文学方面很有才识,受到了汉文帝的赏识,被封为了太常掌故。

汉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对文化书籍非常重视。他听闻了民间的伏生壁藏《尚书》的事迹后,就想要将《尚书》这类文化遗产好好保存下来,当即就要传召伏生。伏生曾经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70博士之一,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前,伏生偷偷将《尚书》藏在了墙壁的夹缝中,这才躲过一场浩劫。

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刘盈颁布一条诏令,即除去挟书律,伏生于是从墙壁中取出当年所藏之书,这才使得中国古代史宝贵资料得以保全。汉文帝想见伏生、想得到《尚书》的心非常迫切,可惜伏生已经快要九十岁,哪里能长途跋涉来朝见他呢?于是乎,汉文帝就将晁错派去接受伏生的《尚书》。伏生太老了,牙齿几乎都掉光了,他讲的话,晁错没一句听得懂的。好在,伏生的女儿羲娥能听懂他在说什么,于是场面就变成,伏生告诉羲娥,羲娥再转述给晁错,晁错好不容易才将整本《尚书》接受完。

别小看了这本《尚书》,晁错成为了自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第二个接受到这本蕴含丰富儒家思想文化的书籍的人,也因此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晁错见识大增,回到朝廷后,先后被汉文帝升任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博士、太子家令,他和汉景帝刘启的缘分就是在此时结下的。

晁错能言善辩,又知识渊博,那时候,还只是太子的刘启对晁错非常崇拜和欣赏,还一度将晁错称为智囊呢!

拥有这么多才学的晁错,先后向汉文帝建议了几条针对大汉强敌匈奴的策略,但是汉文帝只采纳了一部分。虽然汉文帝没有完全接受晁错的思想,但是他依然大大的夸奖了晁错,鼓励他继续加油。

汉文帝以后,刘启继位为汉景帝,刘启对晁错的态度和汉文帝的节制大有不同,他非常宠信晁错,还经常和晁错一起探讨国家大事。这可是其他官员都享受不到的待遇,晁错也因此受到了朝中某些大臣的嫉妒和排挤。丞相申屠嘉就是晁错的头号冤家,他非常不喜欢晁错这个人,为此他还仗着自己年纪大经验多,向汉景帝进言,抓住晁错擅自凿开庙墙的小辫子,强烈请求汉景帝判晁错死罪。

好在,汉景帝对晁错很是维护,加上申屠嘉没完成夙愿就去世了,所以汉景帝不但没有降罪于晁错,反而将他升任为御史大夫。晁错的地位越来越高,权势也越来越大,眼红他的人也越来越多。枪打出头鸟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晁错就要倒大霉了!

自汉朝建立以来,汉高祖、汉惠帝、高后、汉文帝、汉景帝,这几个统治者中,没有一个不想解决藩王独大的问题。晁错身为臣子,一向以天子刘启唯首是瞻,他不怕被暗害,所以直言不讳,一下子就提出了削藩这条政策。但是,藩王是说削就能削的吗?如果这么容易办到,那早在刘邦统治时期,这些问题就已经全部解决了!晁错没想到,自己只是提了一个建议,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吴王刘濞早就想要叛乱,刚好刘启根据晁错的建议,打压了一大片大大小小的藩王,刘濞便利用大家对刘启和晁错的不满,举起了清君侧的大旗,发动了叛乱。汉景帝多番思考,最终杀掉了晁错。可怜的晁错,还没怎么呢,就这样死去了。他辅佐汉文帝、汉景帝建立文景之治的功劳,会被写进历史的。

猜你喜欢

  • 生命中的第三种疼痛

    20岁那年,我被挤下了高考的独木桥,所有的梦想和荣耀在一夜间灰飞烟灭。我的生活也仿佛一下子沉入了海底,周围的一切使我不能呼吸。我选择了逃离,丝毫不留恋地逃离了那个生养我20载的村庄,独自来到县城的一家工厂打工。我要活出个样儿来给他们看,我要

  • 因为我是他的守护神

    急性子妈妈耐心爸看到羊羊第一眼,我满腔的喜悦一下子就结成了冰。那是个小婴孩儿吗?脑袋硕大,脖子溜细,红彤彤皱巴巴的小脸儿还没我的拳头大,哭起来哼哼唧唧跟蚊子叫一样,不仔细听都听不到。我只看他一眼,就将头扭到一边,眼泪顺着眼角淌下来。羊爸可没

  • 我与父亲的“恩怨”

    父亲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严厉的,蛮不讲理的,始终与我格格不入。我与父亲好像前世有过什么仇,今世他是来惩罚我的,以致于我们兄弟姐妹6个中,另5个都在父亲身边,惟独我远隔千山万水,漂泊他乡。母亲经常责备父亲说:都是你把娃子打跑的。”

  • 父亲住院

    当父亲感觉到胸口疼痛难忍的时候,到医院检查已是肝癌晚期,且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胸腔等部位,化疗、放疗,加上父亲年岁已高,医术再高明也已经回天无术。医生告诉我们说,现在只有靠医药维持着能坚持多久就多久了,关键是要病人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密切配合治

  • 岁月在城外,父爱化不开

    大家都叫他老海,有时我也这么叫。老海也不生气,咧着嘴对我笑。我说:老海,给我5角钱,我要吃冰棍。”这时的老海就会用一种讨价还价的口气问:你洗碗了没有?洗了我就给。”说实话,我觉得老海真吝啬,就5角钱,还指使我干这干那

  • 那盏名叫父亲的灯

    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不是寻常的灯。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再用废棉花将它擦得亮亮的。灯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根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

  • 我怕会忘记他

    一他就住在我家前院的那间小房间里,一进大门,穿过院子,进来的第一间。什么人来来去去、进出我家,都必须经过他的窗口。易副官很瘦,又黑,三分头,却掩不住灰白交错的发色,小时候我说他像猿人。他常常就是叼根烟坐在他那小房间的窗口,竖着耳朵等着我公公

  • 当你老了

    这个男人就这样在我面前衰老下去,无声无息。没等我回过神来,他的叹息就远远地传开了,像刮过山冈的风,沉重、悠长。我有点喘不过气来了,我想,衰老真像是一场预谋,现在它来到了我父亲身上,露出锐刃,使他像风中的一根稻草,败下阵来。我看见父亲的皱纹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