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刘伯承与邓小平分手的内幕

刘伯承与邓小平分手的内幕

收录日期:2025-11-20 13:45:19  热度:11℃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悍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的鸭绿江边。中国政府果断决定,由彭德怀率兵出战,抗美援朝。双方在朝鲜半岛打得难解难分。没有比战争更能刺激军人神经的事了。刘伯承统兵作战30多年,挚爱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军队,深信这支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锻打锤炼的铁军能够战胜世界上任何一支武装力量。

同时,他也深知,人民解放军也存在先天不足的顽症,诸如兵种单一,装备落后,游击习气浓厚,等等。这些问题一日不解决,就不能赶上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就有可能打败仗。在得知中央准备创办陆军大学的消息后,刘伯承首先找到邓小平,说:“彭老总在前线为打败最强大的军队而作战,我要为使解放军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而重执教鞭。”

“看来你与教书先生有缘呀。”邓小平理解自己战友为军分忧的赤子之心,也熟悉他“建军先建校”、“治军先治校”的主张,只好苦笑一声表示同意。刘伯承毅然提笔,给中央写信,请求辞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去参加陆大的建设。他写道:

“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而培养干部最难的又是高级干部的培养。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办一所军事学校。战争已经结束了,我年龄这么大了,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毛泽东为刘伯承的赤诚所感动,也认为这位军事理论和军事经验兼长的老帅是陆大创办者的最佳人选,遂亲自复信,让他把西南的行政工作移交给邓小平,尽快到北京领导军校的筹建工作。

就这样,亲密合作了13年的刘邓终于分开了。

陆大原定设在北京。刘伯承考虑为节省财力,建议充分利用原国民党陆军大学的校舍,遂定址于南京,正式名称为南京军事学院。经过半年筹备,学院正式开学,首批758名学员绝大多数都是师级以上年轻干部。这些将领都是令敌军闻名丧胆的英雄、功臣。

可俗话说的好,即便是雄狮,身上也会有虱子。他们大多出身农民,又长期生活在游击环境里,自由惯了,散漫惯了,不拘小节惯了。于是,各种奇怪的现象都出来了,有的学员无故不出操、不上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的学员上课时翘二郎腿,回答老师的提问懒得起来;有的学员开会时不注意军纪,敞胸露怀,双手在身上搓泥搔痒,更有甚者,有的索性把脚放在椅子上,脱掉鞋子,用手抠脚丫子。

南京军事学院学生自由散漫的名声一直传到北京。毛泽东十分生气,提出:“游击队不可冒‘油’,野战军不可撒‘野’”。刘伯承决定整肃校风。他在全院师生大会上说:“有的人自由主义,违犯纪律,国防部、毛主席都知道了,真是‘搞臭了南北二京’,这叫着‘光着腚推磨盘--转着圈丢人’”。刘伯承要求从基本科目做起,颁布实行我军三大条令--《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纪律条令》,很快使学院的风气焕然一新。

在此后的5年间,刘伯承主持编写、编译和翻译军事、政治、外语等各类教材数百种,从陆、海、空三军到炮兵、工程兵、通讯兵、装甲兵等技术兵种专业,从战略、战役、战术的现编概则到集团军、军、师、团、营的设定作业,应有尽有。学院也由初办时的4个系发展到12个系,学员人数由758人增加到3000余人。南京军事学院成为人民解放军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和将军的摇篮。

可就在这时,一股反“教条主义”的运动突然降临。

1957年2月,当时担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与陈赓、谭政到南京军事学院检查工作。在座谈中,有部分教员、学员提出学院存在“教条主义”问题。经过调查,彭德怀认为在教学中,不是有没有“教条主义”的问题,而是“教条主义”十分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就是现在的教学内容与我军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没有对我军的几十年的战争经验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提出反对“教条主义”。

军事学院领导认为彭德怀的结论不符合实际情况,军事学院的成绩是主要的。在全军训总四级干部会议上,许多干部要求彭德怀收回他视察军事学院后给中央的报告.彭德怀一方面积极主张反对“教条主义”,一方面又尽量避免扩大打击面,避免整具体的人。他对持有对立意见的两派人说:“你们对敌斗争都很坚决,不搞阴谋,不想推翻谁,都是好人、正派人,但思想方法都有片面性。今天只是整一整思想,分清是非,接受教训,不追责任。”

但是,这场运动由于有了林彪的参与,情况就变得难以控制。他对一些军队高级干部说:“有人一提起学习就想到外国,专学外国的东西,以为只有外国的东西才是好的。这就是迷信,一定要打破迷信观点。我们的经验很丰富,不能把黄金当黄土甩掉了”。“有的单位不把毛主席军事著作作为军事基本教材,只作为参考材料,这是不对的。有的单位连参考都没有列上,这就更不应该了。”

猜你喜欢

  • 爱情最美好的是共情

    深爱时,你们总是急着要为对方做点什么?其实,在一起的每一天,彼此的肯定、安慰和陪伴,才能让你和他成为最亲的人。爱人一脸疲惫地下班回到家,对你抱怨新来的上司:“我已经尽力去跟他和谐相处了,但根本没用,他对我实在太苛刻了!”这时,你会怎么反应呢

  • 求婚,明天再来

    两次求婚传奇欧林和江小玫相恋了3年,他向江小玫求过两次婚,但皆无下文。一年前,他手捧99朵玫瑰花在江小玫工作的外科楼单膝跪下,当时场面热烈非常。可结果是,来了一个紧急外伤病人,江小玫上前就把欧林拉起来说:“欧林,你先起来,明天再说。”欧林不

  • 自古高手在民间

    褚友赞的两百精兵遭遇辽兵突袭后被抢走了粮草正无计可施时一个干瘦老头从天而降说是能帮他夺回粮草走投无路的褚友赞只得孤注一掷骑驴的怪人北宋年间,辽国王子亲率10万重兵,布阵雁门关外,守关主帅一边布置将士不分昼夜严加防守,一边派偏将军褚友赞带两百

  • 有些时刻,请勿缺席

    看一档电视情感节目——50岁的儿媳和80岁的婆婆,矛盾重重,几乎大动干戈。记者想尽办法了解儿媳心中的结。原来,儿媳是外地人,嫁入婆家后有些自卑,在医院生孩子的一周时间里,婆婆竟然一次也没去看望她。从那以后,她对婆婆的情感结下厚厚的茧,日益增

  • 年少时的爱情,一个冰淇淋就够了

    一个晴朗的黄昏,我在市区繁华的大街上,看到一架飞机飞过。我看着它划过城市被建筑物分割的天空,一闪而过。很多时候,我们幻想自己能飞。飞到遥远的地方去,飞到爱的人的身边。在坚实的大地上,仰望自己的梦想。可是,我们过着无从选择的生活。曾经有一年,

  • 你的爱,从未缺席

    电话中传出的呼呼风声父亲因车祸被送往医院的时候,亚舟正在第三次骑行去西藏的途中。也许是在信号不好的区域,亚宁拨了很多次才终于拨通了亚舟的电话。电话那端,亚宁可以清晰听见送话器中传出的呼呼风声,亚舟开口,好像因为气喘而不时停顿:“亚、亚宁,你

  • 你把结婚看得那么重,还怎么好好谈恋爱

    红线哥在清唱咖啡馆做相亲活动,来了一个高大帅气的男生,有英国留学背景,在银行工作,声音性感,兴趣爱好广泛,帮我做了一杯手冲咖啡,是专业级别的。他最终却没有配对成功,因为女生们关注的都是结婚,但他没办法做出承诺。“结婚应该是一个很成熟又有点儿

  • 让父母开心就是最大的孝

    朋友阿星从马来西亚省亲回来,满心郁闷、满腹牢骚。为求尽孝,他千辛万苦地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一个月的时间,不远万里赶回家去,陪伴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共享天伦之乐。然而,就和以往无数次一样,母子俩屡屡起冲突,弄得大眼瞪小眼,气氛极僵。阿星又急又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