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赵偃是谁?赵偃的生平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赵偃是谁?赵偃的生平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11-20 22:31:58  热度:12℃

嬴姓,赵氏,名偃,全名赵偃,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国君,史称赵悼襄王。赵悼襄王是赵孝成王的儿子,是赵惠文王的孙子。赵悼襄王统治时期也是秦王政统治时期,秦国和赵国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秦国经过赵孝成王时期,和赵国的长平之战后,削弱了赵国的有生力量,确立了自己的大国地位,为统一六国扫除了一大障碍。如今的秦国已经是七个国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为了实现多位秦国先王的遗志,秦王政自己也有雄伟远大的目标,秦王政面对各国联合的合纵,丝毫不惧,反而勇猛向前,战胜了联军后各个击破,终于统一六国。

赵悼襄王在秦王政的统一战争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部分,齐国齐湣王时期,齐国遭受了除了楚国以外其余五国的合纵讨伐,齐国被打得只剩下两座孤城,差点亡国。经过这场战争以后,齐国的实力迅速从能够和秦国比肩,甚至超过秦国的实力,锐减了三分之二的实力。但是,齐国虽然倒下了,赵国却在赵武灵王的手中崛起了。赵武灵王是一个对战争极其敏锐的家伙,有着先天的军事头脑,为了强大赵国,赵武灵王时期实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赵国的军事实力以及国家经济等方面都得到改善和加强,成为了继齐国之后的第二个和秦国抗衡的强国。

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进行变法改革,在赵惠文王时期和秦国对峙,实力最为强大,让虎狼之国秦也只能望其项背。然而赵惠文王之后,赵孝成王时期,秦国和赵国因上党而大战一场,赵国大败,从此一蹶不振。在长平之战中,秦军杀掉了赵国降军四十万之多,几乎是赵国当时国内的全部的青壮年。赵孝成王采纳了楼缓的建议,和秦国议和,才逃过了亡国的命运。赵国趁着秦国收兵,答应了和解,开始养精蓄锐,不到几年时间,赵国的实力就恢复了三分之一二,虽说和秦国单独较量还是有一定差距,但是这个差距已经缩短了很多了。

       

赵孝成王之后的赵悼襄王就是赵偃,赵偃和赵孝成王比起来更加没有君王的样子,各种的措施都没有头脑,将他说成昏君都不为过。

公元前243年,赵孝成王去世,赵偃继承了父亲的王位,成为了新的赵王。赵偃接手的赵国并不是最为强盛时期的赵国,反而是经过了秦国的摧残而苟延残喘的赵国。赵国是秦国东出的最大的障碍,因此多年来,秦国从未停止过攻打赵国。赵国的将军廉颇在赵孝成王时期就担任了将军的职务,成为了赵国最为出名的将军之一,和赵奢一起,都是赵国的保护神。赵悼襄王继位时,赵奢早就死了,赵奢的儿子也早在长平之战中就战死了,所以赵国上下就只有一个廉颇还能看得过去。廉颇当时担任的是赵国的代理相国,正在率兵攻打魏国,并且夺取了魏国的繁阳,为赵国争得了土地。但是赵悼襄王一道撤职的命令传了下来,廉颇被乐乘取代了,他很不高兴,不接受赵悼襄王的诰命,还出兵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

廉颇没有犯错误,却受到了赵悼襄王如此不公平的对待,他的心里有气,我们可以理解,他害怕回到赵国受罚,我们也可以理解,我们唯一不能理解的是赵悼襄王的脑袋是进水了吗?赵国现在根本就没有大将,他怎么敢将赵国的大将廉颇撤职的,怎么放着廉颇不用呢?廉颇被赵悼襄王气得离开了赵国,来到魏国当了一个挂名的将军。廉颇始终思念着赵国,但是赵悼襄王在位的这些年,即使赵国被秦国打到吐血,他始终都未将廉颇召回。

由于赵悼襄王的错误的判断,昏庸的统治,赵国对秦国,几乎就没有赢过。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终于去世,他的顽劣儿子赵迁继位了。

猜你喜欢

  • 罗斯福:您好,总统先生

    1940年的黄昏,一个叫柯尼的美国少年正在收听广播中的信息,广播中刚刚宣布了一则重大新闻:罗斯福蝉联美国总统。柯尼家境贫寒,父亲在战祸中去世,他痛恨战争,觉得政府无能,他产生了一种想法,他要写一封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表达自己的想法,除了想法

  • 卡内基:预想的能实现

    年轻的拿破仑??希尔奉命去采访钢铁大王卡内基。卡内基愉快地接受了他的采访。希尔采访卡内基后,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一个出身于贫穷的苏格兰移民家庭的小男孩,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从他给一家电报公司当报童起家,终于在年仅35岁时崛起,开创了美国的

  • 毛泽东过春节

    1945年:请枣园人吃饭毛主席在延安时,每年春节都要在枣园的小礼堂请村里人吃饭。礼堂门口放着一张方桌,毛主席就在桌旁和每个人握手。每家的家长都穿着新衣服来给毛主席拜年,他们给毛主席带来软糕、油馍、黄酒、麻糖等礼物,满满堆了一桌。吃饭时礼堂里

  • 蒋介石的识人术

    蒋介石一生模仿曾国藩为人做事,用人上也多用曾国藩的办法,通过小事和语言观察对方,凡是被他相中的人就能够得到重用;反之,即使有天大本领,不但不为蒋介石重用,反而会被怀疑、提防。蒋介石建立黄埔军校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方式得来他后来最为倚重的三位大

  • 曾国藩交际有道

    1864年7月,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又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曾国藩之所以步步高升,权倾朝野,与他善于交际有着很大的关系。首先,以“敬”换来援引、扶持与指导。曾国藩会考那一年,总考官是朝廷很有

  • 秦始皇不是暴君

    秦始皇的身上有一个非常醒目的标签——暴君。似乎从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时候开始,中国人心里就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秦始皇是一个没有人情味的野蛮动物,自始至终,他都在用鞭子和刀剑统治他的臣民,用权术和阴谋制御大臣。然而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想想这位千

  • 林则徐被“押”升职

    1804年秋,年仅19岁的林则徐参加福建乡试中举,春风得意。第二年,满怀信心的少年举子林则徐来到京城参加会试,没想到却名落孙山,他受到沉重打击。为了谋生,他和当年的父亲一样,当起了私塾先生。不久,他接受好友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的聘请,担任房永

  • 唐伯虎以谜求静

    某日,唐伯虎正在家中作画,来了一群纨绔子弟,他们对壁上的书画指手画脚,妄加评论。噪声使唐伯虎无法作画,又不便下逐客令。为了让这群纨绔子弟安静下来,唐伯虎与他们议定,由他出灯谜让他们猜,若猜中即赠送书画。只见唐伯虎在一张白纸上涂了一团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