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楚庄王酷爱的鱼糕

楚庄王酷爱的鱼糕

收录日期:2025-11-20 14:22:36  热度:12℃

湖北江陵靠长江边,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都城。因为得水之利,盛产鱼虾,宫廷天天有鱼馔食用。可是,楚庄王虽然喜欢食鱼,却嫌吐刺麻烦,这使御厨和臣子为难得很。有大臣建议,何不出榜招贤,找个会做无骨鱼菜的名师?榜文贴出不久,有个打鱼人应召,做出一道好鱼菜。他在做鱼时,先剔鱼刺,楚庄王爱吃他做的鱼,但并不满足,因为他不能把鱼肉中的小刺剔干除尽。

有位酒馆老板听说此事,为能得到楚庄王重赏,苦心琢磨无骨鲜鱼的制法。盛夏某天,早晨买回大筐鲜鱼,准备试制无骨鱼肴,不料早饭后风起云涌,大雨倾盆,无人入店。到傍晚,大雨仍是不停,店主心急如焚,这大筐的鱼如何是好。正这时,偏偏三岁的儿子又跑了过来,嚷着要吃米糕。店主烦了:“老子的鱼都没卖,你还想吃米糕……”但刚说“米糕”二字,眼前突然一亮,心中有了主意。他连忙哄走儿子,将鱼去骨取肉,剁成肉泥,掺些豆粉,食盐之类,搅拌均匀,放进笼屉,蒸成鱼糕。第二天,把鱼糕切成小块,加汤上料,烹制出来,结果顾客无不连声称好。

恰巧,楚庄王这天游江陵八景,经路边小店,闻到鱼香,不免叫人探问。待回明香味由“鱼糕”引起,楚庄王甚感新奇,立即招店主进宫。店主到宫中,精心制作鱼糕,楚王见这鱼糕洁白如玉,鱼香扑鼻,吃到嘴里,鲜嫩异常,爽滑可口,并且无骨无刺,好不高兴。从此,店主成了楚庄王的御厨,专做鱼糕,楚庄王还将鱼糕封为“国菜”,人们又称它为“楚糕”。

猜你喜欢

  • 李冰治水的故事

    治理沫水李冰是我国古代最着名的水利专家。他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有关他的生卒年月、家世故里、生平事迹等详情,由于史料的缺乏,如今已大都无从知晓。现在能见到的,只在《华阳国志·蜀志》与《水经注·江水》中略有记载。根据记载可知李冰在秦昭王时(公元

  • 冯玉祥掌掴韩复榘

    1920年代中期,有两大军阀突然崛起,一个是北方的冯玉祥,一个是南方的孙传芳。孙传芳集团后来在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打击下土崩瓦解。而冯玉祥,虽然期间小受挫折,但自从五原誓师之后,发展一路顺风顺水,在当时各路军阀中,地盘最大,军队人数最多,冯氏的

  • 袁世凯身后的两大谜

    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接着,各省接连宣布独立。北洋派内部更是危机四伏,以往在北洋一呼百应说一不二的老袁,成了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袁世凯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欲续任大总统亦不可

  • 貂蝉坎坷的人生传奇

    在古代四大美人中,最迷人的当属貂蝉了,因为她竟让英雄豪杰为之神魂颠倒;也数她最不可捉摸,因为人们至今还没有弄清楚她的本来面目。陈好饰演的貂蝉形象东汉末年,烽烟四起,弱小女子貂禅无力反抗天灾人祸,被战争的鞭子,一路从江陵驱赶到了洛阳。父兄的音

  • 史上饭量最大的状元

    李蟠是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加之思路、写字都很慢。所以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意思是,今天无论如何,赖也要赖在考场里把文章写完,怕到时挨饿,所以要带足干粮。果然,天黑了,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过来催

  • 孙亮吃蜜汁梅的一段轶事

    说起孙亮,恐怕大家都不太熟悉,他到底是干什么的?在历史上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据史料记载:孙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他是吴大帝孙权与潘皇后的第七个儿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

  • 揭秘:孟浩然之死

    孟浩然(689年-740年),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便隐居起来,从此以后便写出了大

  • 雷锋的故事:可敬的傻子

    天快暖了,连队里发放夏衣,每人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两双胶鞋。大家喜滋滋地向事务长领来了衣服。发到雷锋的时候,他却说:“我只要一套军装,一件衬衣和一双胶鞋就够了!”事务长奇怪地问道“为什么只要一套?”他说,“我身上穿的军装,缝缝补补还可以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