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李冰治水的故事

李冰治水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11-21 11:10:59  热度:10℃

治理沫水

李冰是我国古代最着名的水利专家。他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有关他的生卒年月、家世故里、生平事迹等详情,由于史料的缺乏,如今已大都无从知晓。现在能见到的,只在《华阳国志·蜀志》与《水经注·江水》中略有记载。根据记载可知李冰在秦昭王时(公元前256年-251年)被任命为蜀郡守。据说他“能知天文地理”,极有学识与才能。他到任以后所做的实事都与治水有关,如主持了沫水航道的治理等。

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都大力发展经济,而兴修水利就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许多国家在当时都搞了一些很有名的工程,也涌现出了一批着名的水利专家,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李冰。

李冰上任后即治理了沫水(今青衣江),这是岷江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蒙山,因为江中有一个大礁离碓(亦名离堆、涵崖等),加之江水流速漂疾,严重地影响了舟船的航行。李冰主持将离碓凿除后,使得航道畅通无阻,极大地方便了沫水上的航行。

兴建都江堰

设计、建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李冰对子孙后代的伟大科学贡献。与沫水治理相比,都江堰工程显然要复杂得多而其地位与价值也高得多。都江堰历史上曾先后被称为浙棚、浙堰、金堤、都安大堰等,唐代称“楗尾堰”,到宋代才有了“都江堰”的名称。

都江堰是岷江中游的一项大工程。岷江从岷山发源,一路急流而下,到灌县地域又进人了平川地界。这里地形复杂,加之泥沙淤积,使得航行十分困难,而且江水在洪水季节常常泛滥。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西边遭受洪水肆虐的时候,东边却因缺水而受旱灾之苦。

李冰到任以后,听到了大量的民众呼声,亲临实地考察后不久就开始实施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近现代的人们所见到的都江堰工程,从上游数起,主要有百丈堤、都江鱼嘴、内外金刚堤、飞沙堰、人字堤、宝瓶口,其中最重要的是都江鱼嘴、飞沙堰与宝瓶口。现在可以肯定这3项主要工程都是李冰所主持修筑的。

都江鱼嘴,又名分水鱼嘴,是人工筑起的一条纵向的大堰,因为头部像鱼头,所以称为“鱼嘴”。又因为它的作用在于把上游流下来的江水分为内、外两股(堤左西面的为外江,是岷江的主流;堤右东面的为内江,是灌溉东面田地的总渠),所以称为“分水鱼嘴”。

在修筑这条分水堤堰的时候,开始采用向江心抛掷石块的办法,但由于江流过急而始终没有成功。后改用竹子编成的长10米、宽0.6米的特大竹笼装满大块的卵石沉人江底,才终于筑成了这条大堤堰。这条分水堤堰,也就是《华阳国志·蜀志》与《水经注·江水》所记载的“壅江作堋”的“堋”。这个分水鱼嘴和灵渠上的铧嘴、沱江官渠的平水梁很相似,它们之间究竟是否存在承继或学习启迪的关系,是许多专业学者们仍在继续深入研究的。

分水鱼嘴筑成以后,使得岷江水得以分流,既可以使干流外江的水量不致太大,从而大大降低了洪水季节泛滥成灾的概率,同时又使东面内江能灌溉灌县的田地,免除了灌县旱灾的产生。鱼嘴的分水量有一定的比例,大致是外江占4成,内江占6成,为了避免洪水季节内江也产生涝灾,又修筑了飞沙堰。

飞沙堰的修筑方法与鱼嘴分水堰相同,也是用特大竹箱装满卵石而堆筑成功的。这条堰的难点与关键,在于它的高度必须正好适宜,才能使内江的水位在达到一定高度后,江水会漫过堤堰而流人外江。在内江水位过高、水量特大、水速过急时,更会把堤堰冲垮,内江的水直泄外江,更可以确保内江整个灌区的安全。这条堤堰所以取名为飞沙堰,还因为它与宝瓶口配合,能产生排沙作用。

分水鱼嘴与飞沙堰所采用的竹笼填石法,是一个既简便又高效的创新,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费用低廉,实用高效。在建筑学上,人们对此有十六字的高度评价——重而不陷、击而不反、硬而不刚、散而不乱。如此高明的创造,是否为李冰首创,目前还未能肯定,但就目前所知在李冰之前还从没发现,所以很可能是李冰发明并在如此大型的工程中予以使用的,但也很可能是他吸取了民间的或前人的经验而加以发展的。

宝瓶口工程,实际是整个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李冰最先就是把阻碍江水东流的玉垒山劈开。这项工程开始也不怎么顺利,工程进度很慢。后来,李冰在富有经验的民工们的建议下,采用了火烧山岩、让岩山爆裂的方法,使得工程进度加快,最终把工垒山劈开了20米左右宽的大口。因为它的形状像瓶口,就命名为宝瓶口。把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联合起来,就使得岷江在这里成功地实现了分流,也就实现了既消除西面水患、又消除东面旱灾的缺陷,一举两得,功德无量。

石人镇江(连接:李冰治水“镇水神兽”被挖出,致四川水灾?)

为了控制内江的水量,李冰还刻了3个石人,设置在“玉女房下白沙邮”(在都江堰工程区域中)。如果水位浅到石人的脚部,用于灌溉的水量就有可能不足,也就预示着会发生旱灾;如果水位升到石人的肩部,就表示水量已经过多,也就预示着会发生洪灾。这个以足、肩作为水量不足与过多的标志,是在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籍记载为“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深淘滩,低作堰”

相传李冰还制作过石犀,埋在内江中,作为每年治理时淘挖泥沙的深度标准。当时李冰所定的岁修原则是“深淘滩,低作堰”,也就是说每年淘挖江底淤积的泥沙要深,可以使江水水量有适当的保证;飞沙堰的堤堰不能筑得较高,以免影响内江江水的外溢与泄洪,可以保证内江不发生洪灾。李冰所制定的这六字要诀,后人极为重视。在内江东岸修筑的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石壁上,就赫然刻着六字要诀与解释这六字要诀的治水三字经。

在《华阳国志·蜀志》与《水经注·江水》等文献典籍中,还记载着李冰父子治理过管江、汶井江、洛水、绵水,以及建索桥、穿盐井等事迹。这些传说中难免有附会依托的成分,很难全部相信。但这些传说的产生,也正是因为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而享有了极高的声誉,后人才会把蜀地的诸多水利工程与善事都归到李冰父子的名下,这也反映出了李冰父子在历史上的地位与盛名。

以今天的科学水平来回顾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工程,仍然可以看到这个工程从规划、施工到最终的效果都是十分科学和正确的。因此,这项工程能够成功地控制内、外江水量,解决西涝东旱的弊病,把原来的灾害地区变成“天府”粮仓。如果以现代的科技水平来从事这项工程,可能在施工手段、设备材料、工程进度上有所提高,而就最终的效果来说,则差距并不很大。因此,我们不得不由衷地对2000多年前这项杰出的工程与工程的主持人李冰表示钦佩。

猜你喜欢

  • 妈妈找回我

    妈妈找回我

  • 哭坟

    隔壁家的李大叔今年一月在自己家的地基里放炮时被炸死了,突如其来的噩耗令每个人对生与死有了另一种领悟,尤其是她老婆。李大娘平日里最喜欢打麻将,就算不打也会在旁边观看,和牌友们嬉笑成一片。可李大叔死后,麻将馆很少见她的人影,有时候她一个人坐在家

  • 老汉的疑惑

    省吃俭用供儿子上完了大学,刘老汉松了口气。可儿子找的工作实在让他难以接受,本指望能让儿子脱离农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可偏偏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私营公司,说是公司,其实就是一家大型农场,按刘老汉的说法:“转个弯儿又回来了”。不能接受也得接受,孩

  • 人有三急

    人有三急七车间是零九九厂的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后,成了零九九厂扭亏为盈的主力军。自然也成了厂里的香馍馍,更成为了厂报和广播宣传的重点单位。一次,厂报小张记者去七车间采访一线职工,主题是关于挖潜增效的话题。采访中,一名职工跟张记者抱怨说,人有三

  • 傻子

    傻子一场高烧,让原本聪明伶俐的王小鹏从此多了个“傻子”的头衔,父母对他也没什么指望了,只求他生活的开心就好,王小鹏倒真是每天都过的乐呵呵的,似乎在他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悲伤二字。王小鹏勉强读完了高中,然后就在家附近的餐馆找了份打杂的工,他虽

  • 喝醉了,我送你回家

    喝醉了,我送你回家这天早上,宏光商贸公司总经理胡士鹏,刚把车停在公司停车场,一位气质优雅的年轻女孩子来到车前,递给他一张名片,说:“如果您哪天喝醉了酒,不能回家,给我打电话,我负责送您回家。”胡士鹏低头看看名片,上面写着女孩的名字:陈琳。胡

  • 小手段俘获美眉成为我老婆

    小手段俘获美眉成为我老婆在外地进修了半年,刚一回到医院,一帮铁哥们就跑来告诉我,说医院里新近来了一位漂亮美眉!看哪儿哪儿舒服。就是太傲气。本医院里的单身小伙子,不论是“恐龙”级的,还是“帅哥”级的,都曾进攻了无数次,可谁也靠近不了。我一听,

  • 北京行之游万妃墓

    北京行之游万妃墓这次到北京,住在昌平区,十三陵镇的万娘坟村,起初,感到这个村的名子非常奇怪,后来才听说,在这个村子的西面,有一个万妃墓,村子由此而得名。 一提起万妃,大家都比较熟悉,是宪宗成化帝的一位嫔妃,在历史上赫赫有名,本名万贞儿,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