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吃一毛钱的面,捐一百万的款

吃一毛钱的面,捐一百万的款

收录日期:2025-11-20 16:51:22  热度:13℃

在童年的时光里,身材魁梧的父亲就是他最大的骄傲。

父亲16岁参军入党,曾做过抗日部队骑兵连的连长。负伤后复员回家,在贫困的村子里当起了仓库保管员。那时,看着拴在父亲腰上的那串亮晶晶的钥匙,他总在想:将来,要是有一天能把钥匙挂在自己腰上,那该有多神气!

父亲瞅出了他的心思,一次拍着他的头,说:“保管好仓库里的每一样东西,包括每一粒粮食,就是保管好了自己的良心。懂吗?”

“懂。”尽管他回答得很响亮,可事实上,他似懂非懂。不久,母亲去世了。母亲的匆匆离开,一直让他难以释怀。要知道,如果家里有钱,哪怕是几十块钱,母亲也不会一病不治——而只要用那串钥匙打开仓库,随便一样东西都能换成钱。

面对他无声的质询,父亲只是沉默。从此,钥匙在他的梦里消失了。他开始做另一个梦:逃离乡村,逃离贫穷。高中毕业后,因为文化程度高,他获得重用,协助生产队队长管理田间劳动,并兼职“大队治保员”。可这一切,并不能留住他的心。1977年,高考恢复。第二年,每周靠一筐地瓜和一瓶腌菜当口粮的他苦读5个月,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的校门。报到那天,身高1。76米的他瘦得仅有45公斤。

从农村来到大城市,除了学习之外,他的心里还藏着一个近乎奢侈的秘密:吃一顿武汉最有名气的热干面。在那个年代,一碗热干面的价格是一毛钱。而另一个事实是:他们那一代人能坐在大学课堂里读书,全靠国家提供的助学金。当时,他一个月能领到十几块钱的补助。对一个来自贫穷乡村的孩子来说,这十几块钱足够应付简朴的日常生活,省下一毛钱去吃热干面,应该不成问题。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口腹之欲,却折腾得他翻来覆去地想了十几遍。这天傍晚,他走出校园,快步奔到街角的一个热干面摊位前。

“师傅,来一碗热干面。”他四下望望,没看到相熟的同学,便急切地招呼摊主。

很快,一碗喷香的热干面摆在了面前,顾不得烫,他忙不迭地端起,开吃。出人意料的是,他感觉到有个人站在了身后。

匆忙转身,他看清了是一位姓倪的大学老师。倪老师看了他一眼,丝毫没留情面:“你是吃助学金的人,怎么还吃一毛钱这么贵的东西?”

这尴尬的一幕,永远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但直到现在,他依然对热干面情有独钟。每每工作到深夜,在他最喜欢的夜宵里,10顿有5顿是热干面。只不过,他的身份不再是捉襟见肘的穷学生,而是被称为“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没错,他就是许家印,恒大地产的老总。关于“一碗热干面”的事,还有后话。2003年,武汉科技大学举办45周年校庆,并准备设立一项旨在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的助学基金。筹备方打算邀请许家印参加庆典,当然也包含让他“表示一下”的意思。可这层意思,该由谁来转达?合计一番,校方推选出的人居然是那位曾训斥过许家印的倪老师。

我?能行吗?硬着头皮,倪国巨拨响了许家印的电话:“喂,是许家印吗?”

“倪老师?你是倪老师吧?我是许家印。”不料,许家印一下子听出了倪老师的声音,口气里含满了惊喜。倪老师稍一犹豫,委婉地表达了校方的想法:“只是要你表示一下,你别为难——”

说这话时,倪老师早想好了,若能争取到20万就算大功告成。没想到,许家印一口应承,不假思索地回道:“我拿100万吧,够不够?”

犹犹豫豫吃一毛钱的热干面,痛痛快快捐100万的助学基金,许家印的做法顿令倪老师备感吃惊。不过,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当年,父亲攥着村子仓库的钥匙,他保管好了自己的良心。而后,他是在学校的资助下才顺利完成学业的。多年打拼,等腰上挂满了公司的钥匙后,他终于理解了父亲当年的沉默。受之于恩,理应回报。不然,良心会不安。

保管好自己的良心,便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猜你喜欢

  • 那些伟大的“文学败类”

    提到文学,那些伟大的作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卡尔维诺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文学成就的: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到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卡尔维诺的父母都是研究热带植物的,家里出了这样一个异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阅读卡

  • 每个关注南科大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朱清时

    成为校长时的朱清时已经62岁,他说,打动他再出山的,是这些年从未放下的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思索。“我们都是坐在火车里的人,突然发现火车走错方向了,但是这个时候谁也不敢跳车。去南科大,就是做实验。我把世界一流大学建校的理念和做法完全照搬过来,就是

  • 速写因缘

    穷少年学艺那时候穷,穷得像秋田雨雀的俳句所说的和尚那样:“手里握着三粒豆子,不知是煮了好还是炒了好?”手边只有八角钱时,却有两个迫切的愿望:理发或是买木刻板。我决定买木刻板!任头发长到三千丈去吧!可爱的女朋友说:“如果又买木刻板又理发呢?”

  • “人”字的结构

    “人”字的结构作者:莫言2008年5月12日,地震那会儿,我正在飞往西班牙的飞机上。舷窗外白云朵朵,苍茫大地上的山川河流依稀可辨。到达阿姆斯特丹机场转机时打开了手机,十几条与地震有关的信息争先恐后地跳出来。因为信息简短,再加旅途劳顿,说实话

  • 行动知识分子冯骥才

    这些年,冯骥才带着一群人奔走于各种各样的古旧城巷与偏僻村路,在人迹罕至的废墟里,在蒙满灰尘的角落里,勘察散落的文化遗产,大声疾呼抢救与保护工作的刻不容缓。“我的‘四驾马车’可不是四马拉一车。我只是一匹马,我是用四匹马的劲儿拉着一辆车……有朋

  • 怒气是一张藏宝图

    “不好意思,我必须离职了。”某天,节目的企制小芳脸色黯淡地对我说。她因为某些因素离职,也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我当然要替她高兴。但对我来说,这真不是个好消息。小芳是个老手,什么状况都碰过,EQ也很高,只要有她在,我并不需要为节目费太多心思。做

  • 父子,一开始是巧合,后来是默契

    每一个父亲都曾经是一个儿子,他们在自己的父亲老去之前都曾经以为:父亲=上帝。每个人都有机会在一段别人梦中跟“伟岸”这样的词挂钩,那就是成为父亲。年复一年,逐渐成熟的儿子开始变成父亲,有一日也肩负起了“上帝”的戏份。这些已经走在星途上的明星父

  • 我为什么当记者

    我上学那会儿,凡事都要表个态。比如进了新闻学院的门,头一件事就得说清楚:你想做什么样的记者?呃,这问题让我一愣,半天没言语。这一犹豫不要紧,气得我的导师直哆嗦。他是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第一个冲进战区的中国记者,连防弹衣都没穿好。就奔赴巴格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