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李鸿章大杂烩的来历

李鸿章大杂烩的来历

收录日期:2025-11-20 11:07:17  热度:8℃

在没有电冰箱的古代,剩菜往往是要倒掉的。可是,有一个名人没有倒掉,反而用来招待客人,并因此博得美名。此人便是李鸿章。

翻开徽菜谱,首篇便有一名菜曰“李鸿章大杂烩”,此菜因为李鸿章而得名,自然有一段李中堂的典故。李鸿章在访问美国期间宴请美国宾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兴致正浓时,家人暗报:没有下饭的主菜了。由于已至深夜,无处购买菜蔬,李鸿章略一迟疑,对家人嘱咐了几句,家人便笑着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主菜上来了,巨大无比的一个汤盆,五颜六色的食品充斥其中。李鸿章请客人享用。美国要员便问,这是什么菜?李鸿章说,新菜,杂烩!

客人一尝,交口称赞。从此,“李鸿章大杂烩”风行于世。

其实这哪里是什么新菜,分明是午间所剩的菜。李鸿章情急之下,想起自己经常把几种不同的菜搅合在一起,味道独特,便冒险在国外一试,不想竟收到奇效,墙内开花墙外香了。而今的徽菜中,“李鸿章大杂烩”配料有海参、鱼肚、鱿鱼、玉兰片、腐竹、鸡肉、火腿、蛋黄糕、鸽蛋、猪肝、干贝、冬菇、咸鸭蛋黄、菠菜、鸡汤等,究竟有几分保留了当时的味道,已不可考。

杂烩成为名菜,是沾了李鸿章的光。同时,李鸿章也抢走了别人的专利。其实,爱吃杂烩的岂只李鸿章一人?

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就是公侯中的一个。其女孔德懋老人所写的《孔府内宅轶事》,就有这位衍圣公爱吃将别人吃剩的各种菜混在一起的“渣菜”的记述,说是很好吃:“有两户‘大户’,孙家和蒋家,前清年间当过道台之类的官,我父亲常和他们来往。每逢他们家里有喜庆寿筵,我父亲就派当差拿着盆去要‘渣菜’。人家不好意思真的给‘渣菜’,现给做些菜混在一起烩烩,设法做得像一些。”这样的“渣菜”,不就是一种“杂烩”吗?

《汉书·游侠传》有载:汉成帝时楼护,做过京兆吏,“楼君卿唇舌”为时人称道,甚得名誉。《太平广记》采摘《语林》、《世说》、《西京杂记》,皆言此人创制了当世之人称之为“五侯鲭”的佳肴。“五侯鲭”者,就是大杂烩。不过这姓楼的终究不如李鸿章名气大,生生吃了个哑巴亏。

猜你喜欢

  • 三十年后,但愿有你一半牛

    我娘亲是个非常牛的人,牛到什么地步呢?上大学时我会用“抱歉,我想找个我妈那样的男朋友”这种奇葩理由拒绝表白的傻小子。对这句话我的解释是:要找像我妈一样聪明、幽默、独立、坚强,对新生事物保持旺盛好奇心和学习力的人做男友。在我眼中,我妈的牛事俯

  • 给爱情找对一个理由59回家吧,蒲公英!

    “为了错过犯下过错,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幸福。”转眼,与妻子结婚已经10年了。认识妻子之前,我也曾有过一段难忘的恋爱。那时候,我在杭州的一家外贸公司上班,也就在那里,我认识了她——若莹,虽然交往没多久她就跳槽去了别的公司,但是我们的恋情却一直延

  • 谁给谁的言传身教

    风与雨肆虐地拍打着车窗,坐在车里的我都感觉到了丝丝寒意。车慢慢地停了下来,透过不断摆动着雨刮的挡风玻璃,看到前面的车已经排起了长龙。这样的天气又遇到堵车,心情好不起来,我仰靠在座椅上,想小睡一会儿。“妈妈,您看。”坐在车窗旁的女儿一边说,一

  • 葛格和底笛

    弟弟的出生安安近4岁的时候,弟弟出生了。那香香软软的娃娃像个小天使,妈妈看着他,觉得自己像被一块大磁铁吸住了,怎么也离不开那巨大的魔力。“妈妈,有了底笛(弟弟)后,你会不会不再喜欢安安了?”安安有些困惑地看着弟弟。“怎么会呢。”妈妈温柔地抚

  • 尘封77年的爱情

    一见钟情电话里,张淑英老人的声音清脆,一口重庆口音的普通话中,依稀还有浓浓的虾油味。1935年春天,经人介绍,母亲陪她到福州西湖与一个年轻军官相亲。去之前,她不太乐意,因为以前见过的军官都比较凶。可初次与这位年轻军官见面,她立刻就被对方打动

  • 返乡火车上的小偷

    又到了年关的时候,火车站的喇叭里高声播着:“各位旅客看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按秩序排队上车。”冬梅背着一大个包,手里的袋子里还装着4桶泡面,两截甘蔗,她看了看手中的车票,终于挤上了2楼的候车厅。冬梅买回家的票需要运行28个小时,所以得带够吃的

  • 我和父亲的碟间战

    从小我就是一个想法特别多好奇心特别强又很贪玩的孩子。但我的父亲“励志”让我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所以我便有了一个“特务”一般的童年。与电影中的特务不同,他们的任务是残害那些忠诚于党的仁人志士,但我的任务特别简单,躲着父亲,跑到游戏厅网吧亦或是

  • 恋人

    早上6点30分,手机闹钟大作,刘雨林从被窝里探出一只手,摸索着关掉闹钟。被子里的他还在使劲想回到梦里,使劲回想梦里那个女人是谁。“做了一个梦,想起一个人,你最近过得可好?”最终也没能想起那人是谁,刘雨林颇有些失望,发了个qq说说。“这刚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