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崇祯募捐

崇祯募捐

收录日期:2025-11-20 12:18:04  热度:8℃

崇祯十七年三月丁未,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大明覆亡。

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守卫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是: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

低下高贵头颅的皇帝

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马上赏了他一个“锦衣千户”之职。

历史没有留下这个捐款者的姓名。他当了一天千户,明朝就灭亡了。这个无名者,应该是崇祯临终前,极少能让他心感温暖的人之一了。

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

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1万两……崇祯的意思是“以三万为上等”,但没有一笔捐款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两万两,大多数“不过几百几十而已”,纯属敷衍。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新鲜”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叫卖,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这一切都是在告诉皇帝:咱真的没钱捐,看你能怎么着。

崇祯急啊,于是想树个榜样,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知道周奎有钱,也以为大难临头,周奎身为国丈,与大明皇室休戚与共,怎么也该有些担当吧。于是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周奎马上哭得死去活来,说:“老臣安得多金?”意思是:“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他坚定地给皇帝女婿打了个1折,只肯捐1万两。

此时,距离京城陷落、崇祯自杀还有8天。

在这次皇帝哀求权贵们捐款救国的运动中,崇祯总计募集了20万两。明朝没有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也没有福布斯排行榜。崇祯明明知道这帮人贪污受贿,有的是钱,他也屡屡以国家民族大义来晓谕他们,但权贵们就是不愿意出血,崇祯虽贵为天子,却一点辙都没有。

“钱是我的,国家是你的”

权贵们为什么不愿意捐款救国?研究者认为:这帮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有种普遍的心理——皇帝不缺钱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干吗要我们出钱?

崇祯有钱吗?历史上有个“崇祯小气亡国”的说法,其来源是杨士聪在《甲申核真略》中的记载,说是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在宫中找到了崇祯的内帑3200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崇祯明明有大把银子,却不舍得花,国难当头了,还觍着脸找大臣要钱。但这种说法,已被证伪。提供“崇祯真穷”佐证的,是一个名叫赵士锦的人,他在京城陷落之前奉命接管国库之一、工部下属的节慎库,这是一个关键的位置,他无疑比杨士聪更接近真相。

赵士锦后来从闯军中逃出来,把自己在历史巨变之中的经历写成了《甲申纪事》及《北归记》两篇文字,今天看来,它们就是记载1644年天翻地覆剧变的报告文学杰作。他在《甲申纪事》中写了当时国库空虚的情况:“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外只有锦衣卫解来加纳校尉银六百两,宝元局易钱银三百两,贮书办处,为守城之用。”在《北归记》中,赵士锦感慨:“国家之贫至此!”

崇祯确实很穷,他上任后接了一个烂摊子,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宫女不够用了,也不敢扩招,他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充作军饷。史料记载,崇祯把宫里储存的人参等物品也变卖了。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在皇宫里发现崇祯除了龙袍只有粗布衣,把零碎什么的都折价算上,内库也只有数万两银子。

满朝文武,不知道崇祯很穷吗?

明末,君臣关系也很奇特,互不信任,谁也不愿担责任。皇帝哭穷,权贵们心想:“骗谁呢?想敲诈啊?”于是皇帝找他们要钱,他们便哭穷。君臣似乎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

其实,有相当数量的大臣,知道国家的财政状况,知道这个骄傲的皇帝,不到走投无路,决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来找大家要钱。但他们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是你朱家的天下,丢掉就丢掉了,关我啥事?凭什么要我出钱?

他们知道李自成的闯王大军即将兵临城下,他们也做好了改朝换代的准备:反正咱有管理才能,熟悉政治,谁当皇帝没关系,都得用我吧?

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在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崇祯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让皇帝很失望。城破前三天,崇祯问他有何对策,并说:“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崇祯气疯了,一脚踢翻了龙椅。魏藻德还是保持着跪姿,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

城破了,皇帝死了,魏藻德投降了。李自成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无耻的人回答:“方求效用,那敢死。(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大臣们如此,平头百姓更是如此:谁当皇帝,关咱啥事,咱不照样当老百姓吗?守城士兵也是如此:没有军饷,咱为什么要卖命?

“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

大明灭亡,浩劫来临,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最后,要讲讲那些不肯捐款救国的明末权贵们的命运。

魏藻德,就是那个勉强捐了500两银子的家伙,想投降,结果被拒,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他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一介书生,根本不懂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三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嘴数十下。

被打耳光,只是魏藻德厄运的开始。他被捕入狱,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数万两。然而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继续用刑,五天五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他的儿子魏追征又被逮捕,魏追征说:“家已罄尽。父在,犹可丐诸门生故旧。今已死,复何所贷?”旋即被斩首。

那些在崇祯面前哭穷的铁公鸡们,在闯军的酷刑前,纷纷交出了惊人的财富。当时京城之中,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到处是明朝官员的惨嚎之声。那个国丈周奎,当初哭着喊着只肯掏1万两银子的守财奴,禁不住严刑拷打,被闯军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有53万两之多。

当初,太监徐高奉崇祯之命劝捐,周奎百般耍赖,气得太监徐高拂袖而起:“老皇亲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意思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没了,你要那么多钱干吗呢?”

偏偏有人,就那么糊涂……

猜你喜欢

  • 做老师的乐趣

    做老师的乐趣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乐趣。当我踏进教室,看到一群纯真的笑脸,我的内心充满了满足和幸福。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肩负着培养未来的重任。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天赋和潜力。作为老师,我有

  • 被炒鱿鱼的女孩

    被炒鱿鱼的女孩曾经有一个名叫小芳的女孩,她是一个勤奋且有才华的年轻人。小芳在一家大公司找到了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成为了团队中的一员。她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都充满激情地投入其中。她的上司和同事们都认可她的能力和付出。然而,就在一天早晨,小芳被

  • 一个终身受用的测试题

    一个终身受用的测试题曾经有一位智者,他创造了一道测试题,许多人称之为“终身受用的测试题”,因为通过回答这道题目,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得一生受用的指引。这个测试题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极其深邃的问题:“你是谁?”这个问题并不仅仅是

  • 水桶

    水桶,这个平凡而富有生命力的容器,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以其简单实用的形态,无声地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水桶,早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可以装载清凉的泉水,为人们提供饮用,也可以装载多种物品,如粮食、服装、工具等。水

  • 勇敢地面对错误

    勇敢地面对错误人生中,错误是难以避免的。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犯错。然而,面对错误的态度却能够决定我们前进的道路。勇敢地面对错误,正视错误,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品质。人生就像一本书,错误是书中的错别字。当

  • 七人分粥

    七人分粥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七个好朋友。他们每天都在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一天,一个神秘的老人来到了村庄,他手里拿着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粥,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七个朋友闻到了香味,早早聚在了一起,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老人微笑

  • 丢失掉尾巴的松鼠

    丢失掉尾巴的松鼠在一个宁静的森林中,生活着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拥有一条又长又蓬松的尾巴。这只小松鼠经常在树林间跳跃,在枝叶间穿梭游走,展示着它身姿矫捷的技巧。它的尾巴给它带来了很多乐趣,也成为了它自豪的标志。然而,有一天,小松鼠在一次冒险中

  • 失恋就像冬天的树

    失恋就像冬天的树冬天,树木光秃秃的,枝叶凋落一地,寂寞而凄凉。而失恋,也如同寒冬中的树木一样,让人心生凄楚和伤痛。失恋带来的伤害如同冷风刺骨,让人感到无法呼吸。思绪像是树枝被狂风吹乱,雪花飘落的时候,心中的痛苦也随之而来。失去了爱情的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