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我们的孩子为何成不了爱迪生

我们的孩子为何成不了爱迪生

收录日期:2025-11-20 13:32:41  热度:10℃

1858年,11岁的爱迪生开始在休伦镇至底特律的火车上卖《底特律报》。他一般是早上7点抱着一大摞报纸登上火车,卖完后晚上十点多钟才能回到家里。

在车上卖报纸的爱迪生虽然常遭列车员的驱赶和打骂,但他并不觉得这有多累和多苦,最让他觉得难办的是,每天到底该要进多少报纸?因为进多了,怕卖不掉,自己要赔本;进少了又怕不够卖,错过赚钱的机会。

爱迪生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他发觉,报纸好不好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面的内容,而不是自己的吆喝,那么,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知道当天报纸上的内容好不好呢?爱迪生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报纸的排字工!

于是,爱迪生找到《底特律报》的一名排字工,给了他一点好处,让他提前告知第二天报纸上的内容特别是重要新闻,然后据此决定是多进还是少进报纸。

一天,这名排字工告诉爱迪生,第二天的报纸上将有一个关于夏伊诺战役的重要新闻,它是美国南北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胜负难判。爱迪生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条重要新闻,肯定会大受读者欢迎,于是决定多多地进些报纸。

但是他转念一想,仅凭自己一个人叫卖,肯定无法最大程度地勾起人们的阅读和购买欲,一定得提前打好铺垫,想办法吊足他们的胃口。那该如何吊呢?爱迪生想到了搞一个新闻预报,让铁路沿线的人都对此新闻有所闻,到时报纸肯定会大卖。

于是,爱迪生找到了车站的电报员,请他电告沿线各主要车站的站长,把这条新闻写在报告列车运行时间栏的木板上,做一个隐形的提前宣传。

作为回报,爱迪生将免费赠送对方半年《底特律报》和一份杂志,这名电报员愉快地同意了。

对于此次卖报的成功,爱迪生并没有沾沾自喜,相反,他冷静地分析出这次报纸能大卖的一个重要原因:电文的预告作用。电文由电报机发出,能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阻隔,他觉得电报太神奇了,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学习起电报收发技术。后来,他通过5年时间的刻苦钻研,最终发明了二重、四重、六重记报机、发报机以及自动发报机,为人类的通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自己赢得了丰厚的财富。

具有前瞻思维且敢作敢为,爱动脑筋且注重与他人合作共赢,并且永不满足,这是爱迪生在火车上成功卖报的几个关键因素,也是他后来能成为大发明家所必备的素质,而我们那些整天坐在教室里被填鸭子式教育困扰着的孩子们,是难有爱迪生这种发散性和接地气的思维方式的。

猜你喜欢

  • 借我一生靠近你

    一父亲从家乡打来电话问我:“你公司里还招不招清洁工什么的,你看我去行不?你也好有个照应……”我立马打消他的念头,坚决地告诉他:“人家不要五十岁以上的!再说人家早招完了,不缺人!”父亲这才黯然地挂上电话。都怪我多嘴,前不久和母亲打电话时说起过

  • 弘光帝:生也不由己,死也无面目

    01突如其来崇祯皇帝殉国了,可是南京的大臣们仍然在垂死挣扎。南方依然在朝廷手里,心怀救亡图存大志的士子也纷纷从四面八方奔赴南方,盼望人仕救国,没有人想放弃任何一线希望。想要挽救已经覆灭的大明王朝,第一件事是什么?立一个新皇帝。崇祯的三个儿子

  • 喜欢拥抱的女人

    女人,喜欢拥抱。拥抱温暖。女人怕冷。小的时候,女人住农村,家里穷,没有空调。女人的衣服穿得也少,破破烂烂的,毫无暖意。冬天的晚上,太阳下山了,黑暗来临了,女人早早地,躲在被窝里,早早地睡着。还是冷,女人的手冷,脚冷,冰冰凉的,女人躲在被窝里

  • 从动物世界管窥生存定律

    飞禽或是走兽,如果可以二选一,你的选择会是什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选择,但我却相信,更多人的选择,往往聚集在生物链的最顶端。于是,走兽中的狮豹,飞禽中的鹰隼就成了炙手可热的选择对象。在普罗大众的眼中,那些

  • 分手的理由

    他一句话说得我无地自容。当年,我陪他度过了他最穷的日子,现在他咸鱼翻身,立刻跑过来同情我、提醒我,要我懂得自己已经不再是公主。前男友出现正在与老张海吃海喝,手机突然响了。掏出来一看,竟然是前男友。老张瞪着眼睛问我:“谁啊?”我说,公司打来叫

  • 等待那个剩男一起去结婚

    1在这一地区的29岁左右的剩男剩女中,你若提起春夏这个男人,没人不羡慕及膜拜他。关于青年才俊春夏的事儿,谁都能讲上两三段。春夏少年时被称为“小电脑”,看书过目不忘,没有他考不上的学校,不仅如此,他还十分爱美。青年时代的他则很玄,属于那种没闹

  • 要命的成见

    近几年,泰国芭乐在台湾栽植成功,土生的芭乐就越来越少见。几乎是台湾水果的宿命,泰国芭乐很快就生产过剩,市场里一个芭乐卖五元,黄昏的时候卖到五元两个。对于喜欢吃芭乐的人真是好消息,但想到农人时,吃着芭乐也会有一些心酸。我有一位嗜吃芭乐的朋友,

  • 无言的训练

    有一次,见邻居在他自家鱼塘边钓鱼,钓得一条,却见他慢慢地将鱼从鱼钩上取出,在手上把玩了几下,又扔进了鱼塘里,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邻居说:“我在训练鱼呢!”“训练鱼?”我不解地问。“训练鱼不贪钩。”邻居说。“为什么要这样训练?”我问。“说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