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这种母爱

这种母爱

收录日期:2025-11-20 14:29:43  热度:8℃

这种母爱

我见过这种母爱,我认识这种母爱,我经常在我的一个小学同学身上看到这种母爱。

母爱湿漉漉黏糊糊的,像一大块永远也洗不干净的污渍一样。在他身上随处可见——在他过于粉白的团圆脸和过于红艳的嘴唇上,在他用摩丝抹得整整齐齐的刘海上,在他钉在书包上随风飘舞的小手绢上。

每天早上,当他走进教室,所有人都一眼就看到他身上显眼得让人尴尬的母爱。

这个男孩子发育得早而成熟,小学的时候体检,他的胸围远运地超过了班上所有的女孩子。他高大雪白,长得异常丰腴美艳,很喜庆,然而母爱给他带来的羞辱,让他常年处于恼羞成怒的状态,脸常年是愤怒的潮红,有事没事就要拖过一个弱小的同学死捶不已。

他虽然是班里最欺良霸善的恶霸,但是却没有人害怕他。每天上午两节课后,他妈妈都会固定地手拿红薯和牛奶,深情地出现在窗边,注视着她的儿子,满眼的欲言又止。他在注视下抓耳挠腮,坐立难安,刚刚建立起来的一代恶名顿时毁于一旦。

当他的妈妈在教室窗外对儿子进行喂食以及清理食物残渣的活动时,班里总有许多同学趴在窗台上起哄:“娇气包!”“羞羞,不害臊。”这样的情况持续几年之后,同学们的起哄也渐渐改变了,大多是暧昧的暗示与冷冷的谴责:“哼哼,不要脸。”

小孩子的敏感与残忍真让人害怕。

那位同学在小学毕业之后我就再没见过了,也许是因为发育来得早去得也早的关系——他给我最后的印象是渺小瑟缩的,总是低着头向上射出惊疑不定的目光。回忆到这儿,我才忽然开始惴惴不安:我们这班同学会不会给他留下什么阴影?后来,我自我开脱地想: 要是有阴影,阴影也只会来自于他的母亲。

总有一种爱是那么不对劲,这种爱就是母爱。世界上不存在合适的母爱——或者说正好的母爱。

母亲的距离要不就渺无踪影,要不就近得让旁人看笑话;母爱的温度要不就冷若冰霜,要不就烫得在心上留下肉红的疤,一颗好好的心就这样破了相。

三国时的孔融有个著名的理论:孩子对于母亲有什么大不了的嘛!就如同放在瓶子的东西,拿出来就完了,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意思是说,当孩子被镊子从母亲的体内夹出来的一刻起,两个人就不再有关,也不必有关。

这太不合理了。母亲是一个没有瓶口的瓶子,外人进不来,孩子更出不去;若要拿出来,必是玉石俱焚。

孩子和母亲的命运难以分割,纠缠难舍是因为互相占有,互相占有是由于对彼此生命的嫉妒。

猜你喜欢

  • 唯有爱能让我们丢盔卸甲

    身边没有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是一件多么挫败的事情。向星远:慢慢衰老的人,喜欢音乐和睡觉,梦想能写出一本自己满意的书。1.玫瑰觉得自己这辈子都应该是那种光芒万丈、无论走在哪里都必定成为众人视线聚焦点的风云人物。她从小就头脑聪颖,大考小考逢考

  • 我就是那个“王小贱”

    2008年,鲍鲸鲸从北京电影学院电视剧组专业毕业了。作为电影学院的高才生,还没毕业,就有许多影视剧团来要她,并给出了很优厚的待遇。 面对诱人的条件和价码,鲍鲸鲸笑了笑,转身娉婷而去,好似一阵风。 许多同学不解,疑惑地问道,你傻呀,这么好的

  • 你已经不需要家访了

    何晓明忽然受到了启发:对呀,让学校开除自己,那爸妈就没办法了,他们往回送学校也不要了。再有一个月就要中考了,何晓明却整日无精打采。何晓明的爸爸常年在外,妈妈在医院工作,经常值夜班。妈妈上夜班时,何晓明等保姆睡着后,就悄悄溜到书房上网玩梦幻

  • 眼角的泪,是爱曾来过的光

    我在最糟糕的状态下遇见他,他却给了我一个最绮丽的梦,温暖了我一生。我是李朵,我比谁都害怕老去,虽然我才18岁。因为在那个人的记忆里我应该还是两年前的那个孩子,不能成长得太快,他会因此认不出我,会无法再轻柔地唤我朵丫头”。A16岁

  • 我的贫穷知己

    来哥伦比亚大学报到的第一天,我刚走进自己的宿舍,就看到一个棕发碧眼的男孩冲我微笑,嗨,我叫拉斯,把东西放在这里吧。”这就是我的室友拉斯,我们一起住了整整两年半。拉斯是波兰裔美国人,他身高178cm,骨骼宽大,他成了我在大学期间惟

  • 那些都是青春

    初二,学校组织体检,我欢天喜地地参加了。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个个子高高的男生,阳光下,他很安静地垂着眼,睫毛在脸上投出一片阴影来。我站在他身后,享受着他颀长的影子带来的片刻阴凉,心像雨后的青草地,有小小的花要绽放出来。他是五班的学生,叫陈亮。

  • 把平淡日子往幸福靠

    离开大学校园,我们要带着什么去走向社会呢?上大学的时候,我与你们一样,都浪漫地憧憬着大学生活,大学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梦想。但是当你真正走进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幸福的事是百分之五,痛苦的是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平淡的,日复一

  • 买书与看书

    台湾文化界名人吴念真小时候生活在九份矿区的侯硐村,他是村子里面唯一上初中的孩子。每天早上,吴念真要走一小时的山路,再坐火车40分钟,才能到学校。当年最深刻的记忆是饥饿。初一升初二的时候,国语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是写一篇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