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母与女的战争

母与女的战争

收录日期:2025-11-21 12:40:20  热度:8℃

1

从小,我的身体就不好。母亲带我东奔西跑去看病,末了,钱花光了,病仍没见轻,母亲长叹一口气说:“我真是上辈子欠你的。”这话我觉得是怨、是无奈,于是,我便咬了咬唇,不说话。

8岁那年深秋,父亲又一次带我离家看病。昏黄如豆的灯光下,母亲准备着我要带的衣物,一遍又一遍叮嘱父亲留意我的衣食冷暖:“她吃饭挑剔,每顿饭都别对付;她的手脚总是冰凉,想着用手焐一焐;她夜里总爱踢被子,别睡得太死,记得给她盖……”末了,母亲仍会说那句话:“我和你爸真是上辈子欠你的。”我趴在窗台上,看着外面飘落的树叶,心里有些难过。

天渐渐暗下来,我和父亲该出发了。走出家门,一股寒意迎面扑来,母亲一边用袖子擦着眼睛,一边仍在唠叨着毛巾在哪儿,手绢在哪儿,给我煮的鸡蛋在哪儿……母亲的声音伴着深秋的落叶,一句一句落在了我的心上。父亲一再说:“放心吧,回去吧!”我和母亲摆手再见,母亲的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车子启动,母亲的身影渐渐成了一个黑点。

那一刻,我忘了母亲的抱怨。也突然明白,恨很容易掩盖爱的光芒,爱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恨融化掉。

2

我的病渐渐好了,和母亲之间却依然磕磕绊绊。我们从不像别的母女那样亲密,母亲爱唠叨,我也一句不让。

16岁,正是青春叛逆时,我迷上了交笔友。心思转移了,成绩很自然地滑了下来。

一天,我回到家,看到母亲铁青着脸站在门口。我低着头,不吭声。母亲“啪”的一声,把那些信天女散花般扔到我面前:“你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我蹲下身,沉默着把信一封封拾起来。大概是我的态度惹怒了母亲,她一把抢过我手里的信,使劲撕了起来。我抬头瞪着她,心里生出很多恨:不就是几封信嘛,值得这样大动肝火?

母亲说:“你看没看到电视报道里那些交友然后拐骗女孩子的?你和家里人都没话说,和外人有什么好说的?”

“我倒巴不得有人来拐我,那样我就可以从你面前消失了。”说完,我“砰”地关上房门,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

开始我并不是特意想绝食,只是不想面对母亲,我觉得那张脸极其陌生。

吃饭时,父亲叫我,姐姐甚至把饭端到我跟前,我看都不看。然后就再没人理我,我听到他们在客厅里吃饭的声音,肚子“咕咕”叫,但还是发狠一般地想:就此死掉算了,省得有人总是看我不顺眼。

第二天早上,我起得很早,出门装书包时,看到桌子上放着几个鸡蛋,我的文具盒里也放了几块钱。“这算什么啊?想收买我吗?”最终,我把钱扔在了茶几上,那是一种态度,一种勇敢的对抗。

中午,我一个人坐在教室里,饥饿让我的身体很虚弱。门开了,是母亲。她站在我的桌子前说:“回家吧!”我趴在桌子上,肩膀起伏着。母亲又说了一句:“回家吧!”然后直接拉住我,我使劲一挣扎,母亲摔倒了,桌子上的书本倒了下来砸在了她的身上。悚然间,我站起来拉住母亲的手。站起来后的母亲仍是那句话:“回家吧!”

我跟着母亲回到了家里,发现客厅里摆了一桌菜,还有个生日蛋糕——那天,是我16岁的生日。

后来,不吃饭成了我的武器。只要我不肯吃饭,无论是怎样的战争,最终输的一定是母亲。

3

磕磕绊绊中,我上了大学。父母的单位效益不好,常常发不出工资来,这些我是后来才知道的。

在大学里,我穿着时髦,出手阔绰。别人有的我一样不少,别人没有的,我也要赶潮流。快到期末,我的钱不够了,打电话给家里,是母亲接的电话。知道我要钱,母亲问:“不是已经带了很多吗?怎么还不够?”

我恼了,觉得只要是我的事,母亲没有一件答应得痛快的。我说:“你放心,将来我都还你。”说完,我直接挂断了电话。

没几天,母亲单位的同事出差,给我带了460元钱。同寝室的姐妹说:“你妈还真有意思,带的钱有零有整的。”我脸红了,心里怨她小气。来的那位叔叔说:“晓薇,我们都快一年没开工资了。”这话也被我当成了耳旁風。

寒假回家,火车到站将近夜里1点了。父亲把我接回家,母亲正在厨房里忙活,一桌子的菜,都是我爱吃的。我一边吃一边跟父亲说笑,母亲在一旁不停地给我夹菜,还一个劲儿说我瘦了。

晚上,我突然想跟母亲睡一张床。母亲愣了愣,接着转过身去,我看到她在用袖子擦眼睛。好多年没跟母亲这样亲近过了,这次回来,我也只是给父亲织了毛线围脖,给姐姐买了银耳环,唯独什么都没给她买。

脱衣服时,我发现母亲穿的居然是我的旧线衣,领口袖口用了别的布补了又补。我说:“妈,这破衣服你咋还穿?”母亲笑:“反正穿在里面,也没人看见。”

那晚,我不再唧唧喳喳,我知道母亲是个很好面子的人,给我带去的460块钱一定是竭尽所能了,不然,她不会对自己如此“小气”。想起自己在外面乱花的那些钱,我很后悔……

4

但我仍跟母亲吵,有时只因为一点儿小事。当然,她骂起我来也毫不留情。毕业分配时,正巧有同学给我写信,说深圳有好工作,母亲铁了心不同意。这次,一直很宠我的父亲也站在了母亲一边。

我又开始绝食,姐姐怎么把饭端上来,再怎么端下去。第三天,恍惚间,我看到母亲在我床边哭。我睁开眼,看到母亲拿来药,端来水,放在桌边,她长长叹了一口气说:“我让你爸去看火车班次了,你实在要去,就去吧!”说完,一勺一勺喂我粥喝。

我终于没再提去深圳的事,在一家公司里当了会计。

几个月后,我另一个同学来电话说:“那个同学原来是骗人去深圳搞传销的,幸亏你没去!”我拿着电话,想着自己曾为了这个“馅饼”那样无理地闹,心里自责得不行。

后来,我处了男朋友,大我12岁,离过婚。母亲知道了,她像当年撕我的信时一样怒不可遏:“你不打听打听,那是个什么人,他之前的老婆是怎么跑的?”我倔强地说:“他跟我就不会那样了。”

母亲跳着脚骂:“你以为你是谁啊?你是天使,能拯救别人?”我的泪喷涌而出,愤怒地喊叫:“你以为你是谁啊,这么多年,你除了骂我、指责我,还做了什么?”

母亲突然黯然地坐在沙发上,脸色煞白。

这次不吃饭的是母亲。母亲说:“如果你跟了他,我就不活了。”我顶嘴说:“不活就不活,你还吓唬我不成?”

我摔门而去,那几天都没有回家,也很少想到母亲。直到姐姐找过来:“这些年,你一直闹腾,妈的脾气那么不好都忍着你、让着你,你以为她是真怕你吗?你上学那会儿,家里那么没钱,她却可着你花。你呢?除了闹就是闹,你到底什么时候能长大?”最后,姐姐哭了,也说不下去了。

我跟着姐姐回家后,看到母亲躺在床上,嘴唇干得起了一层白皮,那样无助,那样无力。

我去煮粥,慌乱间,把手烫了,泪水顺势留了下来,止也止不住——这么多年来,每次和母亲生气,我都绝食,我一绝食母亲就会来低头认输。我是在利用她那颗做母亲的心啊。原来,在与女儿的这场战争里,母亲从来就是手无寸铁的。

那天,我端着混着泪水的粥来到母亲床头,轻声唤道:“妈,起来喝粥吧!”然后,我把母亲搂在怀里,像很多次母亲喂我那样,一勺一勺地喂给她喝。

那次,我终于低下了头。我想,下一次,还是我低头来哄她吧,为爱认输这件事,不应该只由母亲来做。因为面对深爱着的人,我们注定手无寸铁,注定心甘情愿认输。

猜你喜欢

  • 越来越少的羊群

    前序:村长为了招待县长向永叔借了一只头羊黑三儿,答应会给他羊钱的;后来,妇联主任以帮永叔介绍一位姑娘认识为说辞又借了一只羊来招待县长,村长说羊钱先欠着,等村里大棚的事忙完了一并给永叔……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村长许下的承诺却迟迟没法兑现,这

  • 靠山屯的神猪

    这王家乡靠山屯最近可算是出了名了,就因为网上出现的一段视频,但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这段视频里的主角竟然还不是人!“乡长,乡长,这下咱们乡可算是出名了!”乡政府大楼里,马秘书一边兴奋地大叫,一边风急火燎地推开了李乡长办公室的大门。办公室里,肥

  • 一位雾中归来的姑娘

    一个八岁多就在外流浪了十三年的孤独小女孩,如今回到村里,她这几千天的日日夜夜是怎么熬过出来的?从雾中归来的姑娘!一位从雾中归来的姑娘!夜,已经很深了,我关了电脑正准备睡觉,突然手机的来电声响起,连忙接听:“叔叔,你在哪里?你们现在好吗?”打

  • 命运的岔路口

    客人,欢迎您来到我的领域,在这里,你所看到的,都是真实存在于世间的故事,而,这时的你我,只是见证这些故事的路人。一、无助的命运陈建国,男,53岁。与许多出生在60年代的人一样,他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浪潮,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终于,建立起了自

  • 主任老渠

    在国有制公司的办公室里,通常能见到两类人。一种是恨不得以足替手的大忙人,另一种便是挖空心思想着如何打发时间的大闲人。之所以前者忙,无非就是因为后者的空。毕竟一个公司的运作是建立在有人能完成工作为前提。但是,辛勤、忙碌、认真除了增强肌肉强度外

  • 傅尔岱创业

    尔傅尔岱今年已四十多岁了,他家住在一个不到十万人口的小县城附近。他的父亲在改革开放后发了财,成了远近闻名的专业户。傅尔岱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父亲要他去跟他一同做生意,今后好接他的班。可是,傅尔岱有自己的想法,凭他的聪明才智,他不想依靠父

  • 升官

    有人曾说过,“在中国,但凡有一技之长者,建议不要去做公务员。”此言虽有失偏颇,但道出了个中实情。的确,在机关工作,无论你能力有多强,业务有多精,倘无“伯乐”慧眼识“好马”,你不过是一匹忙忙碌碌、任劳任怨的马儿罢了。至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陌生女孩的来电

    王雪琴在一家销售公司兼任经理助理和招聘专员。这家公司刚开张,员工没几人。于是公司在一些报纸和网站上展开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正是用人之际,公司对应聘者的要求极低,基本上是来者不拒。但是打来电话的应聘者往往交谈了没几句就对这家公司没了兴趣。这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