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升官

升官

收录日期:2025-11-20 23:32:34  热度:12℃

有人曾说过,“在中国,但凡有一技之长者,建议不要去做公务员。”此言虽有失偏颇,但道出了个中实情。的确,在机关工作,无论你能力有多强,业务有多精,倘无“伯乐”慧眼识“好马”,你不过是一匹忙忙碌碌、任劳任怨的马儿罢了。至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成年老调早已作古。然若攀得贵人,提拔之事便水到渠成。不信?请看示例,以飨诸位。

在机关,离领导最近的莫过于秘书与司机了。曾听闻某贪官一席话:“你们总说我任人唯亲,可我就认识这么些人,不任他任谁?”君不见,领导身边的秘书,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都到哪了?有的到下面任职去了,市长的秘书当县长、县长的秘书当乡长;有的则继续跟着领导干,直到干不动为止。而最令人讽刺的是领导的司机为官,有的司机目不识丁,黄赌毒却样样在行,皆因“一人得道,而“鸡犬升天”。

当然一些投机主义者,并不安于现状,而是绞尽脑汁地接近领导,或进公门,或进私家,混个脸熟,只为加强领导对自己的印象,好为后续的行贿受贿铺平道路。

在机关,凭借个人能力,真才实学而走到领导岗位者,恕我寡闻,知之甚少。纵然有部分领导真正“慧眼识英才”,也会被其他人视为“另类”,或曰“一个把定时炸弹安装在身上的领导。”那些裙带关系者、利益集团和空降部队,他们深谙“官场社会学”,无限期地“占着茅坑不拉屎”;甚者,拉完后依旧占着茅坑。至于那些胸怀鸿鹄之志,欲大展拳脚的有志青年们,早已被机关打磨得似一具行走中的空皮囊矣。

有人曾说过,“在中国,但凡有一技之长者,建议不要去做公务员。”此言虽有失偏颇,但道出了个中实情。的确,在机关工作,无论你能力有多强,业务有多精,倘无“伯乐”慧眼识“好马”,你不过是一匹忙忙碌碌、任劳任怨的马儿罢了。至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成年老调早已作古。然若攀得贵人,提拔之事便水到渠成。不信?请看示例,以飨诸位。

韦君在某机关干了八年的副科,却迟迟难以转正,说“八年抗战”亦不为过。后来,县里成立了一个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亲任组长,韦君正好被分在这个小组。但县长平时疲于各类应酬,无暇留意小组成员。半载下来,县长竟不知道韦君是谁。

一日,韦君因加班晚点,最后一个回家。关门时,碰巧遇到县长匆忙走过来。韦君正欲开口,不料县长先说:“年轻人,你看到办公桌上的手机了吗?不小心落下了,我回来拿。”韦君见状,故作镇定地说:“县长,您好!手机在桌上,我帮您放到抽屉里了。”说罢,县长双手紧握韦君,一本正经地说:“你是小组成员吗?”只见韦君频频点头。

“年轻人,好样的,谢谢你了。”说完拿着手机走了。

仅仅一个星期,韦君便转了正。原来,韦君下班时偷看过县长的手机,内有大量不雅照片和视频。

猜你喜欢

  • 谁杀了陈佗

    谁杀了陈佗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随从告诉他说。这个

  • 偷鸡贼

    偷鸡贼古时候,有个人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专门以偷邻里的鸡为生,一天偷一只,不偷就手心发痒。有人苦口婆心地劝告他说:“快点不要偷了,这种勾当是不道德的。”这个偷鸡的人听了,也想改恶从善,便对劝告他的人说:“好吧,我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不过我

  • 我来付钱

    我来付钱1975年赎罪日,在这一犹太人最神圣的一天,以色列遭到了埃及和叙利亚的进攻。数以千计的犹太后备军人直接从教堂迅速赶到指定的岗位,甚至有些人连祷告时用的圆顶小帽都没来得及取下来。一场激烈的战斗在海上展开。当时指挥以色列潜水艇的是罗斯柴

  • 姜从树生

    姜从树生楚国有个人一辈子没见过生姜。有一次上街看见有人在卖姜,感到很新奇,便托着下巴在一旁端详了好半天,然后对别人说:“这东西一定是在树上结出来的。”别人告诉他:“错啦,生姜是从土里生成的。”“不可能!”这个人坚决地摇摇头,“你瞧这东西的模

  • 东食西宿

    东食西宿战国时,齐国有个姑娘到了该出嫁的年龄,有两家人同时送来聘礼给这姑娘家,向她父母求婚。东面人家的儿子长得又矮又丑,可是家中富有钱财;西面人家的儿子呢倒是一表人才,只是家境贫苦。姑娘家的父母左右盘算,还是决定不下来,便把女儿唤到堂上,叫

  • 莫砍虎皮

    莫砍虎皮有个樵夫在砍柴回来的路上看到一只老虎把自己的父亲衔在口中,樵夫慌忙拿起手中的斧头就去追老虎。正当樵夫准备举斧劈向老虎的背时,他父亲在虎口里高喊:“我的儿,我的儿!你要砍,只砍虎脚,不可砍坏了虎皮。虎皮值钱,可以卖很多银子,要毁了虎皮

  • 绅士与小偷

    绅士与小偷在火车上,旅客甲的手帕不见了。他硬说是坐在旁边的旅客乙偷走了。对此,无论旅客乙怎么辩解,旅客甲始终不相信,并且还差点大动干戈。可是,过了一会儿,旅客甲在里边的口袋里找到了那块手帕。于是,他很不好意思地向旅客乙道歉。旅客乙接受了他的

  • 道学先生

    道学先生宋代时期,道学成了一种时髦,很多人都争着模仿道学家的风度。有一位道学先生到城里去,在大路上恭恭敬敬地弓着腰,背着手,专心致志地踱着四方步,每一小步都不超过规定的角度和距离。走着走着,便觉得腰酸背痛,疲惫不堪。他左右张望一番,又回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