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晁盖是如何当上梁山首领的?又为何被宋江抢

晁盖是如何当上梁山首领的?又为何被宋江抢

收录日期:2025-11-20 17:15:02  热度:8℃

义是《水浒传》的中心,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直接或间接的都是因为义字而上的梁山。

晁盖原本是一位地主富户,日子过的不错,平日里仗义疏财,在当地名声不错。而他之所以抛弃富贵,上了梁山,是因为听赤发鬼刘唐劝说,去截取梁中书搜刮的十万生辰纲。

晁盖上梁山的时候,首领是王伦。王伦这个人许多人也许不记得了,他其实是梁山势力最早的建立者。

王伦为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晁盖等人上山之时,虽然接受了他们,但是却也觉得他们一群人对自己的权利有所威胁,有些忌惮。林冲上山之后,王伦的不安加重,因此对林冲百般刁难。林冲一怒之下,就把王伦杀了,随后拥立晁盖继任首领之位。

晁盖能容人,讲义气,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梁山。而梁山真正发展壮大,还在于宋江手里。

宋江是梁山的第三任首领,在晁盖去世之后,继任首领之位。很多人奇怪,宋江明明是在晁盖去世之后,才上位的,怎么能说他抢走了呢?

晁盖临死之前曾说过,谁抓到杀死自己的凶手,这首领之位就给他坐。也就是说,宋江并不是晁盖指定继承人。发展到后期,晁盖的权利几乎被宋江架空,宋江成为梁山的实际掌权者。晁盖和宋江两人矛盾加重,貌合神离。

宋江当初上山,是因为醉酒写诗,被人告发有反意。还是晁盖带人将宋江救出,随后上了梁山。晁盖当初对宋江可谓掏心掏肺,不想最后被宋江夺了位置。

晁盖的权利之所以被宋江架空,根源于两人的政治目光。晁盖过于感情用事,他交朋友看德行,谁能入得了他的眼,他就愿意掏心掏肺的对他。晁盖只想在梁山,与一干兄弟们吃香的喝辣的,过着快意生活。

宋江呢?做盗匪不是他本愿,他还是想要建功立业,获取功名,扬名后世。所以梁山于他而言,只是一块跳板,一块建功立业的跳板。所以后来他选择接受朝廷招安,成为朝廷命官。

宋江功利心重,在上梁山之前,他就已经做过官,所以很有政治眼光。上梁山之后,为了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他可以屈尊降贵,可以礼贤下士,拉拢不少人进入自己的阵营。

与晁盖交朋友只看人不一样,宋江招纳属下只看本事。作为首领,部下是他的重要力量,所以他能接受包容他们各种各样的缺点。这就使得晁盖渐渐离心,而宋江得人心,最终架空晁盖权利。

感情用事的晁盖,真赢不了心机深重的宋江,但不否认宋江的确是梁山最有能力的首领。

猜你喜欢

  • 起家于八小时之外

    大多数人恐怕没有想到,相当多的亿万富豪是起家于8小时之外的。8小时之外淘金,一不小心就成为亿万富豪的,首推腾讯QQ公司的创始人马化腾。马化腾的身价现在大约是20亿元人民币左右。在深圳大学学习的时候,马化腾的电脑技术水准已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

  • 成龙

    我们在南斯拉夫拍《龙兄虎弟》的外景。外景地离市中心40分钟的车程,是座废墟。两堵墙中间隔着一棵树,戏里要成龙由这边的墙跳出去,抓住树枝,一个翻身,飞跃到对面的墙上。从树枝到地面,有15米那么高,地上布满大石头。为了拍出高度,不能铺纸皮盒或榻

  • 思乡与蛋白酶

    有玩笑说,中国文化只剩下了个“吃”。如果以为这个“吃”是为了中国人的胃,那就错了。这个“吃”,是为中国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的,即所谓的“色、香、味”。在嘴巴这一项里,除了“味觉”,也就是“甜、咸、酸、辣、辛、苦、膻、腥、麻、鲜”,还有一个很

  • 我要怎么不一样——在北大的演讲

    我觉得厉害的人、不平凡的人,并不是书要念多好,而是要有一技之长,还要听妈妈的话,尊师重道,一个人的内在比学历更重要。我还没出道时,就写了《蜗牛》这首歌,因为我觉得,有天一定要跑到山顶上,所以我不断往上爬。从以前到现在,我想要写的,就是这种“

  • 不要吵到我的天空

    19世纪60年代,青年画家克劳德只身来到巴黎。同样学画的好友大卫听说他来了,建议他去卢浮宫临摹陈列在那里的大师画作。那天,两人来到卢浮宫,见很多画家已在自己仰慕的大师画作前临摹。大卫也急忙加入他们的行列。克劳德参观完大师的画作,一声不吭地走

  • 金子得亮出才会发光

    宁戚是春秋时期卫国人,出身微贱,曾为人挽车喂牛。听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招贤纳士,早就心生仰慕,想投奔齐桓公,一展雄才,尽显平生之志,怎奈囊中羞涩,无钱去齐国。于是就替做生意的人赶车一路来到齐国国都门外,准备当晚住下,第二天在进城伺机晋见齐

  • 追求别样的乐响

    我本来无意当小说家,至少在29岁之前,这是实话。从小我就看了好多书,沉湎于小说世界里,要说没有想写东西的念头,那大概是谎话吧。但我怎样也无法认为自己有写小说的才华。我十几岁时喜欢的作家,比如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卡夫卡,是巴尔扎克。实在无法

  • 不足是最大的动力

    宋太宗时期,有个叫王著的人,潜心研习王羲之的书法,深得王羲之书法的精髓,为当时的人所称道。宋太宗是个书法爱好者,特别喜欢王羲之的字,在处理完国家大事之余,也常常练习书法,听说王著对王羲之的书法造诣颇深,就专门让王著在翰林院当侍书,以便就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