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给母亲梳头发

给母亲梳头发

收录日期:2025-11-20 19:31:36  热度:10℃

第一次给母亲梳头,是在母亲生病住医院的时候。

那天,在病房里我看到母亲的头发有一些蓬乱,便给母亲梳起头来。我手拿黄杨木梳,在母亲的头上轻轻地滑动,生怕太用力,给母亲的伤口增加痛苦。“不要紧的,用一点力吧。”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微笑着对我说,但我下手仍然很轻、很轻。

在梳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在母亲的头发里,不知何时竟然有了几根白发。这是岁月的风霜留下的印记啊,我在头发里细细地寻找,希望能找到全都拔下来。但是,在这些头发里,却又发现了许多灰白的头发,虽然没有全白,但很快就会变白的。

母亲的头发,不知是什么时候变白的,我却没有及时地发现,我开始埋怨自己的粗心。如果我能及时地发现,给母亲买上一些洗发水、护发素、营养液之类的东西,可能会减缓变白的时间,但现在已经太迟了。

阳光下,母亲那在风中晶莹飘拂的白发,让我想起了她年轻时候的风采。

母亲年轻的时候,人长得很美,头发也乌黑油光发亮,一根长长的乌黑辫子,在腰间飞舞,很是惹人注目。据母亲讲,她当学生的时候,还是学校的一个运动员,能把毽子上下翻飞地踢上好几百下,并能踢出好多种变化花样来;还曾留过当时很时兴的运动短发,很是有运动员的风采。这真让我不敢相信。但留运动短发的潇洒劲,我现在却是可以想象出来的。

我们家原来住在城里,爷爷、奶奶和我们住在一起。母亲是一个教师,服从组织的工作安排,支持乡村的教育工作,从城里调到乡下教书,所以,举家就搬到了乡下来居住。父亲在一家公司,长期在外地跑供销工作,家里就由母亲独自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其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为此,母亲处处省俭,并率先垂范。记得母亲每一次洗头发,看着满盆都飘浮着乌黑的长发,总是“埋怨”头发长得太快,但她却并没有用“飘柔”之类的洗发水,而是用一种俗名叫“芦荟”的植物。这种植物,类似一柄柄长剑,绿油油的刺向天空。这种东西一般都长年栽在盆里,要用的时候随手折下一柄,折断后,有晶莹的汁液流出,擦在头发上,头发顿时闪现出油滑、发亮的光泽。为了保证母亲的洗发液不致于中断,我总是及时给芦荟施肥、浇水,所以,我家盆里的芦荟似乎总比别人家的长得茁壮。

母亲头发经常用的这一把黄杨木梳,从我记事时就已经有了。原先油亮亮的色泽,已经有些干涩斑驳了,呈现出黯淡的灰黄色。我曾劝母亲买一把新的,她总是固执地说:“旧的用惯了,油滑,好用,有感情,新的会绞头发。再说,这是你爸爸给我买的第一件礼物。”母亲在说这话的时候,眼里总是有幸福的泪光在闪烁。我曾偷偷地试过几次,果然梳得特别平滑,舒服。

母亲经常对我说:“俗话说,‘卖油娘子水梳头’,何况,我们不是卖油娘子。日子,是要节约着过的。”母亲平时过日子,总是舍不得买头发油、新梳子。母亲的身上,有着中国妇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有这种美德和精神存在,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而这种美德的潜移默化,也深深地影响着我未来的人生道路。

记得父亲每一次到外地出差,给母亲买衣服时,总是瞅在商店换季打折的时候。母亲每一次都喜滋滋地在大衣柜的穿衣镜前面,穿上新衣服,一边左顾右盼,一边“埋怨”父亲太浪费,不会过日子。幸福满足的笑意总是掩饰不住地溢于脸上。

在我的记记里,母亲曾好几次用这一把黄杨木梳为我梳头。一次是我加入少先队,母亲用这一把黄杨木梳把我的头发梳的服服帖帖的,照了一张入队的纪念照片;一次是我们班一个同学转到外地上学,需要拍一张全班同学的照片,母亲给我梳了一个好看的小分头。每一次看见这把黄杨木梳,总会唤起我美好而温馨的回忆……每一次母亲为我梳头,我都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我常常想,这就是母亲的热流,这就是母亲在给予我春风般的温暖。

如今,轮到我为母亲梳头了,但我的手,竟是那样的笨拙,梳理了半天,还梳理得不整齐,我急得一头大汗,回头看见同室病友投来的亲切、鼓励的目光,我终于静下心来,一梳一梳地认真为母亲梳理着,终于慢慢地梳理好了,又仔细地给母亲别上发夹,卧床多日的母亲,顿时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了许多。我突然发现,在母亲的眼眶里,有幸福的泪光在莹莹地闪烁。

猜你喜欢

  • 千万买邻

    梁武帝任命吕憎珍管理他的家乡南衰州。吕憎珍到任后,不徇私情,秉公办事。因公会客时,他的兄弟不能进入客厅。一些亲戚不再做小买卖了,到州里来见他,想谋取一官半职。吕憎珍耐心说服他们回去。吕憎珍家的前面,有一所他属下的官舍,地理位置很好。有人建议

  • 争先恐后

    春秋时代,赵襄子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久,与王子期比赛。他同王子期换了三次马,每次都落在了王子期的后面。赵襄王责备王子期,说:你教我驾车,为什么不将真本领教给我呢?”王子期说:驾车的技术,我已经都教给你了,只是你运用上有毛病。

  •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宰予,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来渐渐发现,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没有仁德,而且十分懒惰,白天睡大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孔子另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

  • 法如深涧

    有一位名叫董阏(e)于的人被派往赵国的上地去任地方长官。董阏于初来乍到,他深入民间调查,访探民俗民情、民心民意。这一天,他来到石邑山,只见山中有一条深涧,涧壁陡峭,像斧削,似城墙;涧深百丈,十分险要。于是董阏于找到在当地居住的人,问道:这里

  • 木人石心

    夏统,晋朝江南人,有才学。有一次,太尉贾充劝夏统来自己身边做官,被夏统谢绝了。贾充不甘心,他将士兵列成庄严的队伍,吹着响亮的号角,从夏统面前走过。贾充对夏统说:如果你到我这儿来,就可以指挥这些军队,多威风啊!”夏统不说话。贾充又

  • 暴虎冯河

    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孔子曾对别人说:此从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子路不好读书。孔子劝他,他说: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学习有什么用

  • 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

    箕子发现商纣王的生活越来越腐败,便经常通过宫中的侍从打听消息。一天,他问侍从:"现在,纣王吃饭时还用竹筷子吗?""侍从说:"不再用竹筷子,已经改用象牙筷子了。"箕子说:"用象牙筷子

  • 一饭之报

    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