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三叔有手机

三叔有手机

收录日期:2025-11-20 18:06:44  热度:10℃

“三叔有手机了!三叔有手机了!”人们互相传着,像有人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样新奇。三叔名叫李成钢,排行老三,是个聋哑人,村里人个个都叫他三叔。一个聋哑人带什么手机?

原来村里人近几年都到外地打工,带回来的钱币垒成了一座座小楼。三叔一家却还是老样子,结婚时候的三间低矮砖房夹在中间显然有点落伍。孩子一天天长大了,花费越来越多,地里扒出来的不够用,急死了三婶。村上叫三叔申请残疾证,他跺脚拍拍自己的胸膛——我是个男人!于是春节里三婶对男人比划着手语“说”:“我也去打工吧。你在家管孩子和地里的活。”三叔把眼瞪得像牛眼连连摆手。

难怪三叔极力反对,一来家里的活多,孩子小,二来他心里不踏实,听说外面的世界很复杂,自己虽然跟老婆结婚多年了,凭自己的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艺活和妻子的勤快,小日子过得不错。可是近几年人们对家具的需求少了,都买成品,三叔失去了活计,家里的开支一时紧张起来。两个孩子大的是儿子准备读大学,小丫头也快小学毕业了。一家人虽然苦些却和和美美。妻子出去了,一个聋哑人还可以拴住老婆的心?妻子走出大山心就飞了。于是他想自己出去,把妻子留在家里,妻子怕他受人欺负死活不同意。三叔便想法阻拦,不是把老婆的行装藏起来,就是紧紧跟着老婆。

眼看着人们马上要走了,出去的事还没有落定,把三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月十五那天,三婶只好把村里的翠花嫂子叫来商量。

吃完元宵,夜里孩子们都进入了梦乡,月光从窗外照到了床前,给寒冷的元宵夜增添了几分暖意。

昏黄的灯光下三婶脉脉含情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半旧的银色手机,放在三叔手里叫他留在家里用。三叔惊讶起来,指了指自己的嘴巴和耳朵,三婶戳着男人的头“说”:“你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就不开窍呢!”

夫妻俩约好联系的方法:手机调为振动,互报平安响三次;想你响两次……等他们把暗号都定下来已经过了子夜。屋里传出低压着的笑声飞出小屋,回荡在浓浓的月色里。

就这样三叔有了手机。村里谁都知道他这个聋哑人听不见说不得,连小学也没毕业,不会发收短信,带手机不就是个摆设吗?当村里人说多余的事都拿他来开玩笑:简直是三叔买手机!

有人说三叔的手机是样板机,不顶用;

有人说三叔的手机是邻村的小寡妇给的;

各种各样的猜测在村里传开,可是三叔依然白天带着它到地里干活,晚上睡觉前把它放在身边等待着振动……

知情的人说:三叔的手机只有一个号码,就是他老婆打工地方的公用电话;

知情人说三叔每晚都打电话;

知情人说三叔的手机话费为零……

猜你喜欢

  • 唢呐声声父爱浓

    我6岁那年,母亲死了。我清晰地记得,母亲临终前,眼角挂着一滴泪。那滴泪在秋阳下抖动着、闪烁着,含满了对我和哑巴父亲的牵挂。母亲走后,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哑巴父亲的肩上。父亲每天做豆花脑”,来维持我们父子的生活。每天深夜,在昏暗的灯光

  • 你的信,寄出去了吗?

    因为搬家要整理些东西,那个下午分外忙碌。在书橱的最下方,居然翻出一个大信封,里面是三个贴着邮票却没有封口的信封。我想在扔掉之前应该先看看里面都写了什么。这是看起来最旧的一封,年代久远,已经有些模糊。不过,涂改的痕迹很明显,还有不少的语法和拼

  • 母亲的偏方

    近日,得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个五年前因瘫痪被医学界宣布为不治之症的清华学子,在母亲的偏方”医治下,重新站立起来了!带着感动与好奇,笔者采访了这位伟大的母亲:五年前的一天,正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的我,突然接到一个不幸的通知:远在清

  • 让爱再一次靠近

    芙蓉有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当芙蓉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爸爸莫名其妙地离开家了;从此没有音信,像是凭空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一样。芙蓉记得,爸爸离开的那段日子里,妈妈每天以泪洗面;家里来来去去许多债主,他们都只有一张嘴脸,就是要钱。房子被法院查封了,银行

  • 没有一种爱的名字叫卑微

    从她记事时起,大舅就好像不是这个家的人。记得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刚被收容所送回了家,和街上的叫花子没有多大的区别。外婆在屋里大声地骂,他蹲在一旁小声地哭,像受伤的小动物。那么冷的天,身上只有一件破破烂烂的单衣。门口围了一群好看热闹的邻居,

  • 你在天堂原谅妈妈

    曾经的商界女富豪,因对金钱的无尽贪欲而在铁窗下度过了漫长的18年。这期间,丈夫远走高飞,女儿服毒自尽。遍尝了人世间悲苦凄凉的她,在刑满出狱后没有在风烛残年中颓废沉寂,而是以行动践诺着给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孩子建一个家”的女儿临终前心

  • 无氧之鱼

    他从来就没爱过她,却跟她过了一辈子。 他少小时,便因文章成名,衣正轻,马正肥,少年心事飞到九霄云最深处,家中却早为他娶了妻室。她生得丑,书也念得不多,惯常低眉顺眼,一眼看去, 木头人似的,他不由心头生厌。恪于身份及舆论,他不能

  • 珍藏起一个名字:母亲

    1 十四岁相认母亲和姐姐,两年后,姐再相约我到她和母亲共同居住的城市见面。祖母疼我,舍不得,却大度:你大姑(祖母始终坚持过继后对我母亲的称呼)那里,心情好,多住几天,不习惯,马上回来。这是出远门第一次离开祖母,我也放心不下,祖母是母亲般的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