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吴王幼女滕玉公主简介 滕玉公主是怎么死的

吴王幼女滕玉公主简介 滕玉公主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11-20 22:49:22  热度:10℃

滕玉公主是春秋五霸之一,吴王阖闾的幼女。她自幼受到吴王宠爱,贵不可言,却在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选择了自杀而死。

十四五岁,花骨朵的年纪,还没有尝试世间情爱,就早早的离世。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腾宇公主之死,还不是因为伤病,而是她自己选择的死亡。

地位尊贵,父母疼爱,生活富庶无忧。甚至于仗着吴王的宠爱,她都可以在吴国横着走,到底是哪里没有想开,自取灭亡?

在史书上,清清楚楚的记载了滕玉公主的死亡。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原因竟然是半条鱼!

《吴越春秋》记载:

吴王准备出兵讨伐楚国之时,与夫人在席间讨论此事。当时女儿滕玉公主,与他们同席吃饭。

菜肴中有一道蒸鱼,吴王吃了一半,也许是觉得好吃,就把另一把拿给滕玉公主吃。却没有想到,这小小的举动却惹怒了滕玉公主。

滕玉公主丢掉碗筷,愤怒的说道:大王将吃了一半的鱼给我,这实实在在是羞辱了我!发完脾气后,滕玉公主转身就走。

这事儿在现代也挺常见,父母与子女吵架,子女生气的离去。大多数家长的处理办法,就是冷处理。等到大家脾气都过了之后,才慢慢解决。

吴王和大部分家长一样,对少女突如其来的脾气,也不怎么重视。她走就走了,总不能让一个君主向她低声下气吧!

但是吴王绝对没有想到,滕玉公主转头就因为气不过,不愿意继续活下去,拔剑自杀了。等到阖闾得知消息之时,看到的是爱女浑身染血躺在地上的场景。

自幼千教万宠养育的女儿,就这么走了,阖闾十分悲伤,葬于国西阊门,外凿池积土,文石为椁。

阖闾大肆厚葬滕玉公主,将许多珍贵之物都作随葬品,与自己的女儿一同埋葬。题凑为中,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

不仅如此,吴王还给滕玉公主送去万人随葬,让这些人在地下陪着滕玉公主,为滕玉公主所用。

据说在出殡之时,吴王让人在吴市之中挥舞白鹤,引得万民跟随观看。然后让这些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与白鹤一道进入墓门。

等到这些人都走进墓室之后,跟在后面的士兵突然出动,将墓门关掉。就这样将万人,都生殉了自己的幼女。

此举一出,引得吴国上下一片非议,吴王无道越演越烈。

滕玉公主自杀,在史书上就是这样记载的,自杀的原因就是这么直白。因为半条鱼而自杀,很多人都想不通。但是说实在话,青春期少年的想法,有时候就是这么让人难以想象!

猜你喜欢

  • 邀请你不喜欢的人成为朋友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突发脑溢血病逝,副总统杜鲁门一夜之间转正成为总统,但由于罗斯福的专政思想,加上美国副总统一直是个摆设,杜鲁门几乎没有参与过国家任何大政方针的决策过程,他一瞬间感觉压力倍增,“感觉天上的星星、月亮甚至所有的

  • 爱因斯坦的情感往事

    爱因斯坦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天才其实是一个花花公子。2012年5月,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公开了爱因斯坦生前写的1300多封信,其内容显示爱因斯坦不仅情人众多,而且还毫不保留地把风流韵事告诉自己的第二任妻子——

  • 一生一冲天

    一在一次创作笔会上,许多人正高谈阔论,侃侃而谈。一位男作者看到他旁边坐着一年轻女子,始终颔首微笑,聆听着别人的交流。于是,他忍不住地,用一种轻慢的语气问道:小姐,你也是写小说的?女子侧过头,微笑道:是的,我也是来参加笔会的。男作者说道:我已

  • 比尔.盖茨也是“富二代”

    长期以来,比尔·盖茨一直被中国人当成白手起家创业的典范,介绍他奋斗的事迹连篇累牍见诸各类报刊。事实上比尔·盖茨不仅是典型的“富二代”,而且也是“官二代”,他之所以能成功,除了自己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家族人脉网络的鼎力相助。1973年,比

  • 最新揭秘:发明大王爱迪生是个伪君子

    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年-1931年)在世界各地都享有盛誉,被人称为“发明大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资料的解密,逐渐向人们还原了这个“伟人”原本的丑恶嘴脸——他沽名钓誉,经常独霸集体智慧的成果;他投机取巧,改

  • 光焰总能被光焰吸引住

    席勒儿时自从能读书,读到《少年维特之烦恼》后,就被其作者歌德的才华深深吸引住了。小席勒很想结识歌德,于是,他怀着无比崇拜的心情给歌德写了一封信。然而,信寄出去以后,却如石沉大海。一天。颇为懊丧的小席勒问父亲:“很想结识一个人,可别人不理自己

  • “丁丁”之父埃尔热:那段折翼的爱情历险

    2011年11月,知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新作《丁丁历险记》上映,引发了全世界的观影热潮。说起丁丁,就不得不提他的创作者——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1983年,埃尔热在遗嘱中说:“丁丁就是我,我们会一起离开这个世界。”埃尔热笔下的丁丁,在世

  • 大学的良心

    过去40年里,威廉·菲兹西蒙斯亲手为哈佛大学挑选每一个本科生。可连他自己都觉得讽刺的是,当年他试图敲开哈佛大门的第一个回应,是一句响亮的“不可能”。然而威廉不仅进了哈佛,还留在哈佛,成为招生“最高长官”。威廉在上中学时,从街坊邻居口中,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