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婚姻中,三观契合到底有多重要

婚姻中,三观契合到底有多重要

收录日期:2025-11-20 19:04:36  热度:9℃

小米结婚不到半年,便开始抱怨婚姻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她希望家务平分,丈夫却认为那是女人的分内活儿,于是每天为了谁来洗碗都要吵上两遍;她给应酬的丈夫打电话,劝他克制饮酒、早点儿回家,反被对方指责不识趣,委屈得直掉眼泪。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状况愈演愈烈。若干月前,他们在大家眼里还是值得称羡的一对,如今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冷战,日子过得鸡飞狗跳,实在叫人大跌眼镜。

朋友们追问缘由,小米好半天才发来一行字:“我觉得他变了。”

可到底哪儿变了,她却说不上来,只反复表示:“两个人差距越来越大,根本无法沟通。”

我觉得遗憾。因为在我眼里,小米所抱怨的种种情形早有预兆,但沉浸在爱情中的姑娘选择性无视了许多不友好的信号,一厢情愿地认为那些小问题都不足挂齿,都会随着感情的加深迎刃而解。

比方说,小米是个电影爱好者,我以为她的丈夫就算谈不上爱电影,也至少是个有观影习惯的人。然而她的丈夫从不肯进电影院,无数次的软磨硬泡只换来对方一句不耐烦的搪塞:“看电影太浪费时间了。什么文艺片,乱七八糟的,你想看的话就自己去吧。”

“每个人的爱好都不同嘛,”小米在表达不满的同时,也曾漫不经心地说,“不是什么大事儿。”

我们替她打抱不平:“可至少要理解和尊重对方的兴趣呀。”

小米无奈地笑笑,不再言语。

“不是什么大事儿”成了小米自我开解的一味速效药。她没有意识到,虽然这种差异表面上看只是个没什么大不了的个人选择,但类似的诸多差异堆积起来,背后反映出的却是巨大的价值观的分歧。小米是个积极接触新事物、紧跟潮流的现代女性,先生思想却偏于保守,固执地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家务活儿就该女性做,而所谓潮流、所谓新事物没有任何意义,不过是让人浪费钱的把戏。

我明白症结所在,也曾旁敲侧击地劝过小米,但她始终不以为意。“既然这些东西聊不来,那就不聊好了。”于是他们每天的对话只是:“我们去凯德吃饭吧。”“领导又让我加班。”“今天我发工资了。”“你听说了吗?Lily昨天剖腹产生了个男孩!”……

小米用“婚前我们关系很好几乎没闹过矛盾”作为伴侣变了的依据。而在我看来,没有矛盾也许并不意味着感情好,而是交往程度之浅,想有矛盾都难。

这样的相处模式显然给小米带来了一种关系和谐的错觉。换句话说,她在婚前刻意避开了最影响婚姻质量的价值观分歧,但分歧本身并未消失,这才为双方关系埋下了“定时炸弹”。

小米不是个例,她所经历的恋爱和婚姻模式似乎早已成为一种常态—平日吃吃饭看看电影,睡前道句晚安,聊天永远停留在扯闲篇的层面,谈不上有什么共同爱好,对所谓的共同语言更是懵懵懂懂,一知半解。最后嘴也亲了,床也上了,甚至婚也结了,才发现对对方缺乏真正的了解,走不进他的精神世界。生活千头万绪,那点儿刚刚足以结婚的爱情并不能解决一切。

“嫁给爱情”固然可貴,但婚姻是个比爱情更宏大、更复杂的命题。由情侣结为夫妻,面对的变化绝不仅仅是多双筷子多碗饭那么简单,两人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间面对各种各样的判断和选择,这是两个原生家庭的较量,更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磨合。即便是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也需要经营维持,绝非唾手可得。因此,看待事物的方式、逻辑思维的方法,对婚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伴侣令你不满的种种行为,都有其潜在的心理动因。今天你用各种手段逼他7点到家、逼他打扫卫生、逼他不玩儿游戏,看似解决了问题,实则没有消除根本矛盾,同样的状况依然会接连不断地发生。长此以往,必然心力交瘁、烦不胜烦,哪儿还有闲情奢求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可见,只有拥有相似的三观,才能真正使夫妻和睦、家庭和谐。

婚姻关系里,三观相似主要是指在生活目标、家庭责任、道德观念等方面达成共识。无法达成共识,便极可能步了小米的后尘—连家务平分这种并不过分的要求,都会被大男子主义的丈夫视作无理。但共识,并不意味着事事都要保持高度一致,我们所追寻的理想的婚姻状态,是求同存异,是独立而统一,是在相似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下有个性地表达。

总而言之,三观契合,才有理解,才能沟通,才不把精力消磨在彼此的对抗之中,才可以尽情享受美满和谐的婚姻生活。

猜你喜欢

  • 吃亏

    某君迟迟未婚,理由:怕吃亏。可以想象,这种恐惧,越来越扩大,终于会独身到老。独身是一种很私人的选择,其实也并无不妥,不过怕吃亏却是性格上的一个弱点。任何人际关系,包括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宾主……如果怕吃亏,则不能成立。一定吃亏,且愿意吃

  • 心疼时间

    第一次反复念叨这四个字的时候,是中考落榜。恍惚间,时间怎么就那么硬生生地过去了呢?每日里,都是一本正经的样子啊,早起,拿了书,在小院里叽里呱啦地读着,背着,偶尔看看天,哦,太阳还没升起来,看看劳碌的妈妈,心里更是一阵坦然,自己真努力啊!夜晚

  • 人品不过关,谈什么都没用

    做事先做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如何做人,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不管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人品很差,那么,他的事业将会大受影响。只有先做人,才能做大事,这是古训,先人早就强调了“做人为

  • 人绝对可以貌相

    人活到老了,就学会看人。看人是一种本事,是累积下来的经验,错不了的。古人说:人不可貌相。我却说:人绝对可以貌相,我是一个绝对以貌取人的人。相貌也不单是外表,是配合了眼神和谈吐,以及许多小动作而成。这一来,看人更加准确。獐头鼠目的人,好不到哪

  • 心灵花开

    老师带着学生到郊外游历,老师看着杂草丛生的旷野,问学生,如何除掉旷野中的杂草。学生们有的说用锄铲,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更好。老师说:“这样吧,你们按自己想的方法去做,一年后,再来这里。”一年过去了,学生们如约前来,所有人坐过的地方还

  • 也许你只是开错了窗户

    1、你可能在一个人面前一文不值,却在另一个人面前是无价之宝。谨记自己的价值所在。这就是人挪活的道理所在。2、最难受的思念,不是对方不知道你的思念,而是他知道却无所谓。有些人,无论你怎么对他好,他也不会留意,因为他的生命里,你显得是多么的微不

  • 放缓人生脚步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条路,而生命就是行走的脚步。从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到跚跚学步,到独立生活,生命的脚步似乎永远急匆匆。从自己还是个孩子,到看到自己孩子出生的过程中,我们爱的人老了,爱我们的人也老了。在不知不觉中,时光飞逝,转眼沧海桑田。年少

  • 5美元的奢侈品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年轻时曾在一艘轮船上做水手。这天,马克·吐温看到一个小伙子站在甲板上唉声叹气,便好奇地上前询问缘由。原来,小伙子是一个富商家的仆人,马上就是富商的生日了,小伙子想要送给富商一件生日礼物,可惜他只有5美元,根本买不到能拿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