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炸酱面馆的故事

炸酱面馆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11-21 09:10:38  热度:7℃

炸酱面馆的故事

炸酱面馆的王老板,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唉声叹气,愁眉不展。新面馆开张已经两个月了,可生意还是不怎么样。在这条街上,共有5家面馆——拉面馆、牛肉面馆、炸酱面馆等。别人的

生意家家火暴,门庭若市,唯独王老板的店冷冷清清,这让他怎么不着急呢?

“这面味儿也挺地道,装修也不比别人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呢?”

王老板正暗自嗟叹,眼睛忽然被报纸上的一条广告所吸引:

“你想生意兴隆吗?你想美梦成真吗?京城策划大师——阿宣为您出谋划策,为您排忧解难。”

第二天一大早,王老板就坐在了阿宣的办公室里。

听完了王老板絮絮叨叨的抱怨,阿宣闭上眼,沉默了半晌,突然开口问:“客人进门时,伙计喊两位了吗?”

“喊啦!客人一进门,小二就高喊‘两位——’,里边其他小二就接着喊‘两位——里边请’,绝对可以说得上是此起彼伏。”

“王老板,这开饭馆的要领首先是要有特色。有个餐馆,在什刹海边上,一间破房,窗户上还糊着破报纸,吃什么也不由客人,做什么你就得吃什么,不吃就走人。客人就这么贱,越这

样客人来得越多,连比尔·盖茨、克林顿都曾光顾这家小店——这就叫特色。其次是要有文化,文化懂吗?就像阿凡提餐厅刚开的头几年,生意时好时坏,后来餐厅不等客人吃完饭就把他们

哄上桌子跳舞,结果生意好得不得了。”喝了一口水后,阿宣总结道:“现在人吃饭,不光是吃盘子里的东西,还要吃情致、吃意思。”

王老板听得入了神,心里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忙问道:“您看我该怎么办?”

“甭忙,得一步步来。我看,第一步面馆要改名字,叫面中面,你在门上再加副对联——上联:众人中,你最善;下联:这条街,我最面;横批是:面中更有面中面。这样就能让大家记

住你。一说上哪儿吃饭?——去最面的那家呀!”

王老板听得喜上眉梢,叹道:“高,实在是高!”

“这还不够,”阿宣接着说:“还要有特色。你找一个练过武术的或跆拳道的当门童。客人到门口后,还是问‘几位?’客人答两位,就接着喊‘两位’,但不要喊‘里边请’,而要喊

‘两位,走你’,与此同时,照客人后腰猛地踹过去,一脚把他送进门去。”

“啊?”王老板愕然,“踹客人?有这样的特色吗?”

“别急,听我讲完。这一脚,如果火候和部位拿准了,客人不仅感觉不到疼,还觉得特舒服,就像腰背按摩。而且为防止客人被踹倒,在离他三四米的地方安排两位服务生,把踹进来的

客人抱住。切记:男的,女士来抱;女的,男士来抱。这样就给他们一个合情合理拥抱一下的机会了。”

王老板听得有些傻,“那我先试试吧!”

一周之后,王老板兴高采烈地又来了,进门就给阿宣2万元钱,“宣经理,真是太谢谢你了。上座率高了一倍,而且翻台也翻得快了。以前,很多人要了一碗面能坐上半天,喝茶、剔牙、

打嗝,就是赖着不走;现在好了,好些人站着就把面扒拉完,又急着到门口排队找踹去了。”

“王老板,您还满意吗?”

“满意!满意!您不愧是策划大师,十分感谢。”

“但我还不满意,不让你那饭馆火暴不算完。就是住延庆的客人,也要打车来吃。这是我第二步方案。”说着从抽屉里翻出一份稿子,“这是一篇要在《北京××报》头版刊发的专访,

题目是《这餐馆竟然打人》。”

王老板头摇得像拨浪鼓,“求求您啦,千万别这样写,您让我多过几天发财的日子吧!”

“王老板,您听我慢慢说。如果文章题目叫什么《餐馆拾金不昧》肯定没人爱看!你来看看,这是被采访的那三个人的情况,还有他们的照片。”

“头一位,是位先生,常年患腰疼。有年冬天,见路边有10元钱,左右观望一下,四周无人,可这腰就是不争气呀,又怕被风吹跑了,急忙用脚踩住。在寒风中站了足足半个小时,急出

一身汗,最后还是让路过的一个患小儿麻痹的老头帮忙拣起来的。可自从去了您的面馆,挨了那脚踹,现在天天蹦迪。这是他蹦迪的照片。”

“第二位是个罗锅,打小落的毛病。自从去了你的面馆,挨了那脚踹,现在正在中南海站岗呢。这是照片。”

“第三位是个瘫子。自从去了您的面馆,挨了那脚揣,您自己瞧瞧,正攀岩呢!”

一个月后,王老板又来了,这回带来了10万元。

“怎么样?”阿宣问。

“那叫一个火!山西、福建、贵州……有开车来的,有坐火车的,有坐飞机的;有的是腰椎间盘突出,有的是骨刺,还有不孕症……客人那叫一个多。对了,我忘了告诉你,我把面馆关

了,开了一家踹馆……”

猜你喜欢

  • 为什么说中国人是蛇的传人?

    2013年,阴历癸巳年。癸巳年,即俗称的“蛇年”。提到蛇,不少人觉得“不好”,甚至将十二生肖中的“蛇”改称为“小龙”。其实,“蛇”在早期中华民族信仰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从“开天地”的盘古,到“抟土造人”的女娲,再到传说中的华夏始祖炎帝、黄

  • 三帝下凡的传说

    《国语·晋语四》里说:“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集解》引皇甫谧说:“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谯周《古史考》说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这里明确地提出黄帝是有熊

  • 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女娲是一个人身龙尾的女神。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也就在天地间到处游历。女娲滑行在大地上,羡慕盘古身体上那些优美结构,她热爱树木花草,然而她更加陶醉于那些更活泼、更富有朝气的鸟兽虫鱼。在把它们打量了番后,女娲认为盘古的创造还算不上完整,鸟兽虫鱼的

  • 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故事

    1、望洋兴叹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称河伯。他站在黄河岸上。望着 黄河水自西向东流,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说

  • 黄河的民间故事

    【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

  • 八仙斗花龙的典故

    传说,有一天八仙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纯阳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他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抛,喝声"变″,顿时变成一艘宽敞、漂亮的大龙船,八位大仙坐船观景,喝酒斗歌,好不热闹。不料,因

  • 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

  • 杞人忧天的神话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杞县是天地的正中心。那时候,杞县一带叫中天镇。中天镇位于中天山上,距离天只有三尺的距离。但中天镇的人却伸手够不到天,因为他们只有几寸高,最高的人也不超过一尺,所以,中天镇也是矮人镇。但在一段时间,镇上的头领镇首家生了四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