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真正的体面

真正的体面

收录日期:2025-11-20 21:08:36  热度:7℃

好多人是不容易衣锦夜行的。

在一个以面子为荣光的世界里,荣华外露是种必然。也就是说,有些人他憋不住。虚荣如果是一种内在需要的话,张扬一定是终极表演。

财大气粗的张扬,容易演进成跋扈。跋扈,实际上是为虚荣摆上了谱。然后就会颐指气使,然后就会为所欲为。摆谱渐上规格,不仅要让别人知道自己阔气,还必须知道阔气到了什么地步。

张扬,终至张狂。

此后,必然要低落一阵子。无论自己有多大的谱,还有更大的谱摆在那里;无论自己多气焰嚣张,还有更炙手可热的横亘在前方。为所欲为的时候,才发现,还有为所为不到的地方。一个人不知道怎么活的时候,现实往往是很好的治愈。

一种气场,只会在更大的气场那里黯淡,或者噤声。

有钱而张狂的人,只有在富贵而低调的人那里,才会看到自己的丑陋。能看到,说明还有羞耻心。看到而不能改,说明羞耻心敌不过虚荣心。羞耻,不过是灵魂片刻的震颤;虚荣,才是精神长久的滋养。

衣锦夜行的人必然会有,但只会发生在天性质朴格局明亮的人身上。质朴,保证了他的品格谦逊,明亮保证了他的气度寥廓。真正衣锦夜行的人,并不刻意避讳荣华,却一定在意人前克制。低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什么可争的,也就没什么可张扬的。

这个世界在张扬的人那里喧嚣,也必然在低调的人这里安静。

一个不怎么讲究面子的社会,必然会深修内在的精神气质。人的教养是家庭给的,更是社会熏陶出来的。物质化的世界,你让它不浅薄也很难。习惯于仰望金钱和地位的躯体,自会失之教养和谦逊。

说到底,这需要人和社会的双重回归。当人们不在物质世界比来比去的时候,精神世界的苍白感就会凸显出来。这是一段独行路,要从外在的喧嚣走向自我的丰盛,需抛得下世俗的纷纷扰扰。

一个人人都势利的社会,不势利的人也会在这种力量的裹挟下沦陷。有些人是被同化的,有些人是被逼迫的,最后都得向这个世俗世界投降。所以,个人的突围总是孤单,社会整体价值观的素面朝天才显得十分重要。

富有者没有在富有中喧嚣,贫穷者没有因为贫穷而折腰。我觉得,这都是优雅的教养。在精神层面,如果富有者与贫穷者在乎的东西都一样,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集体走向尊贵。

相反,若富有者在摆阔,贫穷者在献媚,一伙人在装腔作势,还有一帮人顶礼膜拜,那么,完蛋的将不是谁的当下,而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道理很简单,狭隘价值观引领的,绝不可能有宽敞的前路。所以,与其在个人英雄主义上财大气粗,不如在集体情懷上富可敌国。

与之匹配的另一个词是衣锦还乡,无论自己流浪有多远,打拼有多艰辛,能衣锦还乡就是光大门楣,就是人生成功。

从价值审美上来看,几千年的历史认同,让我们接受并强化着这种光宗耀祖的体面。这本身无可厚非,因为贫穷从来就不是成功,唯富庶才是生活的终极目的。问题是,有些衣锦还乡,后来成了衣锦炫耀。成功不是想证明我能行,而是想告诉别人我已经行了。

灵魂的丰盈须与物质的富裕同步到达,否则,为炫耀的富有很贫穷,居高临下的张扬很浅薄。没有灵魂的高贵,就无法抵临人生真正的体面。

猜你喜欢

  • 我愿做你最亲的人

    寂寞出租屋如果不是实在找不到便宜又合适的房子,我才不会住到她这里。老太太简直罗嗦得要命。刚把行李搬进来,她就指点我,将鞋子放在什么地方,怎样收拾房间,不能随便带人来住,不能大声嚷嚷,看电视不能超过十点,必须按时交房租……我环顾着古朴大方的小

  • 把善心放大1000倍

    那时,大家的经济条件都不好,他们家更差。偏偏他的母亲病倒了,当地小医院已经没法治,必须送省城。路费加医药费,好大一笔开销,砸锅卖铁都不够。母亲正准备放弃,同车间的工友送来了钱。那时他还是个孩子,依稀记得那晚母亲涟涟的泪水。但要不是看见这张陈

  • 50%的亲情

    父亲去世后。照顾继母的责任落在了我和哥哥身上。母亲去世两年后,原本是父亲下属的她嫁了过来,不过因为担心我和哥哥受委屈,她一直没有要孩子。办完父亲的后事,继母主动提出每年跟我和哥哥各住半年。我们觉得这是最佳方式。我喜欢和她一起住。有她在,原本

  • 最最亲爱的大姑

    恨死那个叫汪贵儿的女人14岁那年夏天,我挨了一顿打。半大的女孩了,还被父亲当成小毛孩一样拿棍子抽,不知有多丢人。我一边哭,一边在心里恨死了那个叫汪贵儿的女人。汪贵儿与我母亲之间一直有过节。在母亲的教唆下,我从来不叫她大姑而是直呼其名,一开口

  • 妈妈的易拉罐

    天下的母亲都一样,天下的母亲又都不一样;一样的是她们的爱,不一样的是她们的心思。小的时候总是憎恨妈妈喜欢捡易拉罐。花花绿绿的瓶子,让正在自行车上疾驰的妈妈迅速地停下脚步,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啪”的一声,所有的图案便全变得模糊不清,易拉罐在妈

  • 你猜我是谁

    1 我一出生,就被嫌弃。家里不是养不起,而是父亲认为连生三个丫头很丢人,但父亲仍然找了一个保姆照管我,于是我刚断了奶就被送到她家,一个月给五十块钱。 她姓秦,早年得过天花,一脸麻子。我去之前,据说她已照管过十七个孩子,少则几天,多则几年。她

  • 我有一个阿妈拉,她住在日喀则

    藏语里,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小时候在日喀则,每次问起央吉那些不知名的花草叫什么时,她都会告诉我,它们叫格桑梅朵。而我亲爱的阿妈拉,你将是我永远的格桑梅朵,开遍我生命的每一段岁月。妈妈格桑拉,妈妈格桑拉,我在你的眼里永远长不大。妈妈格

  • 我的额吉,亲亲的额吉

    第一次见她,她正站在门口。我大大方方地叫了一声:“妈妈!”她拉着我的手,眼睛眯成一条细细的缝,“叫额吉!”于是,我就叫她额吉。这一叫就是十年。十年前,我和一个叫毕力格的蒙古族小伙子相爱,却遭到了他父亲的坚决反对。他是一个地道的蒙古人,希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