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开宝马的男人

开宝马的男人

收录日期:2025-11-20 22:49:31  热度:9℃

我是一家珠宝店的珠宝顾问,每天面对着不同的人说着同样的话,这样的工作只是一种习惯,迎来送往只是我的职责所在,一旦离开便又是路人,没有任何的联系。我很难想像可以和顾客成为朋友,虽然现在很提倡把客人当作朋友,先推销自己再销售产品。但如果是我的朋友,我会明抢而不是笑着掏空对方的口袋,所以,我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从他们的喜好和经济能力等方面选择适合的首饰,常常帮着男方对女方说,交换戒指只是一个仪式,拥有真心更为重要,等他有钱了,要他补上更好的……我的劝说通常有效,因为大多数相爱的人并不真的追求这些虚无的东西。但我这样做的结果是,我的业绩平平,薪水少少;客人向我道谢离开之后,从来不会有藕断丝连的来往。

Part1

一个傍晚,一辆白色的宝马车停在了店门口,虽然不是我喜欢的红色,但对于这类靓车,我和店里的人都忍不住多看几眼。从车上走下来一男一女,男的四十左右,微胖但不臃肿;女的二十来岁,穿着很性感。他们走进店来,我们相互挤眉弄眼,传达着“又是带情人来买首饰”的信息。我没有接待,远远地站着观望。同事们大多知道我有个臭脾气:对于夫妻,即使买最便宜的戒指我都会给予最周到的服务与最优惠的照顾;对于带情人来买东西的,除非万不得已,我一般不会接待。因为我从骨子里就看不起那些背着老婆搞婚外情的男人和为了钱卖身给男人的女人。

女人在挑选钻戒,男人四处闲逛,来到了我站的柜台。我说了一句“欢迎光临”后,就安静地看着他慢慢参观。我看着男人低头看饰品的样子,忍不住轻轻摇了摇头,我不懂,为什么我见过的所有有钱男人都是这般对感情不忠,喜欢带着“小蜜”到处显摆呢?正在这时,女人在不远处叫男人过去看她挑选的戒指。男人抬起头与我的目光相撞,我慌忙低下头去整理货品,但感觉那男人的目光还停留在我身上,如芒刺在背。女人又叫了他两声,他才走过去。

女人选中了一款钻戒,同事忙着给她开票,填写售后服务的资料。男人又走到我面前,让我再帮他选一款钻戒。我问他是为多大年纪的女人买戒指,手形如何。男人说是给他老婆买,四十岁左右,手指比较胖。我心想,这男人还算有良心,还知道给老婆买礼物,对他的态度也稍稍好了些。我按他的要求选了一款同价位的钻戒,那年轻女人走过来,看见男人手上又拿了张票据,马上问道:“你又买一个给谁的?”男人不吭声。“你要给她买一个吗?买了她能戴吗?”男人仍没说话,起身准备去付钱。女人说,让我看看。我把戒指递给女人,她看了看价格,不依,说,只能买价格比她的低的。男人说,已经选好了,就要那款。女人当我们是透明的,撒娇道:“你要买那个,我就不要了。”我心想,你不要就算了,谁稀罕。又看着那男人想,你要是个男人就给你老婆买。那男人却跟我说了声“不好意思”,真的就只买了一个——当然是给那小情人的。

等那二人走后,同事说:“你们看见没有,那男人刷的是黑卡?”

我说:“那又怎么样?我还知道他的心是黑的呢,把情妇看得比自己老婆还重要。”

“有什么可气的?要是男人只给自己老婆买首饰,珠宝店的生意怎么会这么好?”

“我情愿这样的生意少一点。”

讨论被新来的顾客打断,像这种情况我也见怪不怪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感到很幸福,因为我有一个全心全意爱我的老公,我相信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会背叛我。

Part2

两天后的早上,宝马车再一次停在了店门口,那个男人走进来,直接走到我面前,对我说,“小姐,我就要那天你帮我挑选的钻戒,请你帮我包装一下。”男人付了钱,按要求填着必需的售后服务资料,他老婆的生日他还是记得的,填的时候没有任何迟疑,还算是良心未泯。

当我把包装精美的钻戒双手递给那男人的时候,他向我要电话号码。我说资料上有服务人员的名字,有公司的电话,你可以找到我。语气很温和,但很坚持,我不想跟客人,特别是这类客人有任何瓜葛。

我低估了那男人,我以为拒绝可以让他放弃,可是要弄到我的电话是何其容易。所以,当我收到他的祝福短信的时候,我有点意外。他在短信末尾的署名是“买首饰的林哥”。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时不时地接到林先生的短信,大多是一些问候或幽默短信。我的无动于衷没有丝毫减低他的热情,让我不知如何是好。终于有一天,我回复他:“谢谢你的问候,但是你老婆更需要你的关心。”

“你是不是很看不起我?”

“林先生,你可能误会了。”

“我只想跟你交个朋友,有空的时候出来聊聊。”

“对不起,我们没什么好说的。我老公也不喜欢我和其他男人在一起。”

男人的猎奇心理就是这样吧,越是对他不理不睬,他越是对你有兴趣。虽然我对他没意思,哪怕他是个开宝马、刷黑卡的有钱男人。大多数女人都跟我一样,要的是一份单纯的爱,即使是粗茶淡饭一辈子,也愿意跟他相守到白头。这些道理,没钱的男人懂,有钱了,便忘记了。

我开始收到鲜花,三天一束。送花人不是我的老公,而是那个林先生,堂而皇之地叫人送到店里来,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同事翻看着鲜花上的小卡片,跟我开玩笑:“小青,看不出来你还挺时髦嘛,有了老公,还找了一个情人,还肉麻地说什么‘送给花一样美丽的你’。”我忙为自己辩白:“送花是他一厢情愿,跟我没关系。”

我被那个莫明其妙的林先生纠缠上了,即使是再美的玫瑰也让我望而生厌。我下定决心,绝对不理他,他觉得无趣也就罢了。

两个多月过去了,因为我的守口如瓶,大家渐渐对鲜花以及送花人失去了兴趣。

有一天,我接待了一对年轻夫妻,临别送他们到门口,才注意到林先生的宝马不知何时停在了门口。他从车上下来,手捧着一束蓝色妖姬,径直向我走来。我一个劲儿地跟他使眼色,让他别过来,他不理会。我连忙逃进店里,躲到休息室,任凭同事怎么叫也不肯出去。一直等到同事进来告诉我说“宝马走了”,我才从慌乱中慢慢恢复平静。那束蓝色妖姬代替了粉红色玫瑰,静静地呆在店里显眼的位置上。

Part3

林先生约我见面。这次我稍有些迟疑,但还是答应了——有些事情,总得面对。

到了约定的茶楼,我看到了那辆熟悉的宝马,开始莫名地紧张。我站在门口,心一阵乱跳,几乎蹦出来,好半天,才硬着头皮打开了门。

林先生坐在沙发上,看见我之后便起身迎接。我点头致谢,选了他对面的位置坐下来。

林先生笑着对我说:“今天是我们认识一百天纪念日,我有个礼物要送给你。”没等我开口,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包装精美的小盒子,递到我面前。见我没有反应,他又说:“要不要没关系,先打开看看。”我接过盒子,小心翼翼地撕开包装纸,露出的竟然是有我们店名的首饰盒。“没这么巧吧?”我一边暗暗思量着一边打开盒子,里面放的是前几天我帮一位先生挑选的钻戒。

“这个怎么在你这儿?”

“很简单,找个人帮我选一个你喜欢的礼物。”

“你怎么确定我会喜欢?”

“通常做销售的人都会把自己觉得美丽或者自己喜欢的东西推荐给别人,让别人也跟你一起认同它。”

说实话,抛去他已婚我已嫁的身份,那一刻,我是挺感动的。因为从来没有人会为我做这么多事情,就连我的老公也不曾送过我一枝玫瑰。但是,我的理智很快就战胜了情感,我对林先生说:“谢谢你这么费心,可是这礼物太贵重,我不能收。再说,戒指是不能随便收的。”

“这个戒指没有其它意义,只不过是一个纪念日的礼物。”

“在我看来,戒指就意味着一辈子的承诺。”

“你的观念很传统。”

“你想说我很古板守旧,是吧?的确如此,而且我认为大多数人都会是这种保守的观念。朋友或许可以有很多,但爱人只能有一个。”我有点激动,拿了水来喝。

猜你喜欢

  • 望洋兴叹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

  • 妄自尊大的故事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 (马援),囚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 意东方。” 释义 形容人狂妄地夸大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轻视别人。 故事 马援,字文渊,茂陵人。东汉初年,刘秀做了皇帝,称光武 帝。当

  •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 万死不辞的故事

    出处: 《三国演义》第八回 蝉曰: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兴叹,不想为大人窥见。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释义: 意思是虽然有一万次死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故事: 东汉末年,朝政大权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故事

    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以后,于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方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准备进攻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统一天下。 当时,刘表已经病死,他的儿子刘琮懦弱无能,不战而降。公元208年,曹操收编了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向长

  • 未雨绸缪的故事

    1. 武王灭纣后,封管叔、蔡叔及霍叔於商都近郊,以监视殷遗民,号三监。武王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父周公辅政,致三监不满。管叔等散布流言,谓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为避嫌疑,远离京城,迁居洛邑。不久,管叔等人与殷纣王之子武庚勾结行叛。周公乃奉

  • 外强中干的故事

    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熟悉道路,听从使唤。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控制),一遇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

  • 小时了了的故事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 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 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