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妹妹的信

妹妹的信

收录日期:2025-11-20 14:54:40  热度:11℃

我和弟弟离家读书后,妹妹就是家里惟一的“文化人”了。母亲没读过书,父亲读的书不足以将一封信写完整。总之,我们与家里的通信联系全靠妹妹来执笔。

“文化人”是我们送给妹妹的称呼,其实她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她是自己主动弃学的。家里拿不出足够的学费,当时大概也就几块钱吧。老师说,再不交齐学费就不要读书啦!第二天,妹妹就把一张破桌子和一把断了腿的椅子搬回家了。结果挨了母亲一顿骂。母亲骂她时有这样的内容:“今后连给你哥写封信都不会!”母亲骂过之后也没别的办法,她确实拿不出那几块钱的学费来。

妹妹赌气不上学时,确实没认识到“写封信都不会”的严重性。但她马上就认识到了。一个小学三年级没读完的农村女娃,要担负起与两个在外求学哥哥的通信任务。当然,她还得干活。她干完活后晚上伏在煤油灯下写信,像个被老师罚抄作业的学生。——实际上,给两个哥哥写信,成了妹妹弃学后特殊的“家庭作业”。

这些情况是我收到妹妹第一封信后才知道的。这封信很短,有很多错别字,她陈述了不再上学的理由:我在家里帮忙做事你们会安心些。——她说得不对。我们并不安心,而是更加愧疚。

记得那封信的结尾是这样的: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我还要给小哥写一封信呢。

后来我发现,妹妹每封信的结尾都要写上这句话。后来我还知道,她写给弟弟的信的结尾是这样的:“今天就写到这里,我还要给大哥写信呢!”回家后问她:“你是不是每次要同时写两封信?”

她想也没想便说:“不是啊,我写一封信要好久的。”

原来,她认为既然是一封信,就应该多写一点字,可又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便有这个“通用式”的结尾。她有两个哥哥,便想到用这个似乎是顺手拈来的句子凑字数。

母亲说,妹妹写信从不让人看。虽然家里谁也看不懂,她还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认认真真地写,旁边摆上她三年级下学期发的课本——一副真正做学问的样子,所以后来我称她为家里的“文化人”。

信写完,也不读给父母听,只是说:“都写上啦都写上啦!”母亲对她说:“你不念,你哥还是要看的啊!”她说:“看就看呗!”

我们放假回家,她便提前打招呼:“不要笑话我写的信哦,不然我就不写了。”

我们还是要说:“写得好写得好,错别字越来越少了。”

说真的,妹妹的信中,错别字的确是越来越少了。后来听说,她写信和发信也没原来那么害羞了。我们那儿发信,要走到十几里地的小镇上去发。她出去发信时,不再将信揣在口袋里,而是大大方方地拿在手上,遇到熟人问,她还要将它扬起来,自豪地宣称:“给我哥发信去!”——在她看来,这确实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在我们那小村子里,只有妹妹能够说这样的话,因为她有两个哥哥上了大学。

弟弟考上大学后,家里更困难了。妹妹来信的内容也有了变化。这样的句子开始频频出现在妹妹的信中:“哥,这次又让你失望了,家里还是没有钱寄给你,怕你着急,先写一封信给你……”在穷困中长大的孩子心是比较硬的,可每当看到妹妹的信,看到信中的这些句子,就忍不住要掉泪。

妹妹的来信虽然句子不太通顺,可我都能够读懂。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考虑到我的回信妹妹能否读懂。我上小学时写字是很规矩的,后来就越来越不规矩了。后来发现,我竟然一直在用那些龙飞凤舞的字,在对付一个小学三年级没上完的学生!直到妹妹来信说:“哥,你写的字又有好多我不认识……”


猜你喜欢

  • 相思镇

    这是北方一个小镇,建筑古典优雅,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铺路。听老人们讲,许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地,一个大户人家,妻早亡,葬于此地,他悲伤不已,思念欲绝,来此地建此镇,为守护妻子,取名相思镇。这里人们一直生活在和谐温馨中,如世外桃源一般。

  • 厨子得宝

    一连下了几天雨,财神望着一堆黄灿灿的元宝,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这场雨不晓得要下到什么时候才停,再这样下去,我这堆元宝恐怕要发霉了。” 好不容易天才放晴,财神松了口气,把元宝搬到空地去晒。 不久,有一个厨子匆匆忙忙地从远处走来

  • 玉髓

    枕香阁的女店主荠草有块镇店之宝独山玉的挂件。这枚挂件轻易不敢给人看,怕看的人一入眼睛眼神就离不开了,所以,平常荠草都是把这块玉牢牢地锁在保险箱里,只有遇见非常投机的朋友来了,才把这块宝贝小心翼翼地拿出来让大家观瞻一下,然后再放在锦盒里收藏好

  • 仙女造桥

    对于仙女造桥的成因,历史上说法很多,有人说是大自然中海水潮沙的一个杰作;有人说是人工修筑的,但究竟是什么时候,谁修的不清楚。 传说很久以前,上天九霄宫三元仙子每年中元节去承受人间的香火供奉,不巧这一年上元仙子在炉中炼金丹未成不能离开,

  • 竹公子

    沈子龙,清末湖南人,少年时跟随舅父外出做生意。他舅父姓秦,在成都开了个分号,便让沈子龙先去那儿柜上熟悉一下,以后好接手。

  • 寿比南山的传说

    弘治十二年(1499年)皇帝朱见深的第五子就藩青州,称衡王。 当年,衡王过寿,发出告示:寿礼最珍者,请首席首座。届时,青州的文武百官,豪绅贵族为了讨好衡王,抬猪羊,携厚礼,蜂拥而至,好不热闹。 献礼必,百官们各怀鬼胎,但无一人敢去

  • 折扇露破绽

    明朝隆庆年间,张怀然负责山海关的防御工作,由于他采取严厉措施,致使后金间谍无法乘虚而入。于是后金国就派盗匪出身的马平兄弟前去刺杀张怀然。

  • 怒睛

    同治年间,河南嵩山山脚下住着一家农户。这家主人姓曹名华,家中除了妻子钟氏以外还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平时曹华在山坡上种地务农,钟氏就在家中操持家务,每天日出而作,日暮而归,生活虽然平平淡淡,一家人倒也过得恬淡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