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怒放

怒放

收录日期:2025-11-20 20:58:39  热度:8℃

怒放

她老了,在京剧团里尽演些没名字的角色,老妈子乞婆之类。其实就是年轻的时候,她也没有多少出头露脸的机会:资质平常,扮相也不十分好,她自己也很知道。即便偶然有那么两次,选演员的人把目光从人群中扫过去,快要到她了,她还是赶紧把头低下。太知道水深水浅,又把自己放得太谦卑,所以先就怯了。

她常在电影电视里看到那种场面:主角突然病了或者出事了,不相干的人倒大义凛然地站出来,说自己行,把戏演得比名角还出彩。她往往就笑出来了,嘀咕着:“哪儿有那么容易?”特别看一出老的台湾电影《刀马旦》,那里面为避难混进戏班子的革命党、歌女,为遮人耳目,练习了三天半,居然也上场演戏,还得了个满堂彩。她先是不解,然后惊讶:“看这胡编乱造的。”向儿子女儿——说明当年她们在戏校练功是多么持久而艰苦,儿女早听厌了这一套,只是应着,耳朵的接收系统早关闭了。

剧团有个剧场,常安排剧团的员工值班,春节时候,给她也排了两天。后来她就老是主动要求值班,而且越是逢年过节没人愿意值班,她越是主动。同事们暗暗纳罕,却也只当是她在家里待着无聊。有一年元旦有人终于按捺不住,趁着她值班,到剧场去看了,她的秘密就再没保住:

她大约是设法配了一把服装间的钥匙,但见她此刻身上戏服穿得整整齐齐,坐在化装镜前面说话:“……杜师傅,您看这腮是不是太红了些?是吧,这一出杜丽娘的脸上恐怕得素淡些吧……水仙今儿病了,团长叫我替她上这一出。唷,团长一说,我倒先笑了,都这么大年纪了,恐怕扮不好呢。”

随后,她上了台,灯光照着她,她脸上有着平日不常见的光彩:“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先?”这是她一个人的舞台,她拼尽全力按照她的意愿,在她设想的春天里沉思、徘徊、凝望、苦痛,燃烧。一夜一夜,对着空空的剧场,她独自完成一场演出的所有过程:预备的时候如蓓蕾欲绽,灯光下如同怒放,谢幕的时候,犹如枯萎。

他们全被震慑住了,在侧幕里,没人出声。隐约间,听得到外面庆祝元旦放焰火的声音,看到一股一股的瑰丽焰火,冲向深沉的夜空,恰似人生。

猜你喜欢

  • 不要骂他们,因为他们也很可怜

    现在迫于生存的压力,很多年轻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交给父母带,于是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数目越来越庞大,在整个社会也越发引起人们关注这个群体的成长。当我们从小有父母陪伴在我们身边,见证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那么我们的童年是很幸福珍贵的。有很多的孩子他

  • 儿子不识水性

    儿子生在农村,长在水边,却不识一点水性,他见到河水就害怕,好象水里忽然钻在一条蛇来。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早在六七岁时就到河里去戏水了,到了八九岁,练就了一身的好水性,再宽再深的河也无所畏惧,常游过300多米宽的射阳河对岸去掏鸟蛋,做游戏。夏天

  • 心若向阳

    “一天我在网上遇到个请别人帮忙网购个东西的女孩,很多人不怀好意,于是我帮她买了。小姑娘后来执意要还钱,我拒绝了,只是告诉她这里很乱,以后要多注意。”某君说。我听完笑了,只觉得这个故事好傻。“你觉得她小吗?她真的不明白其中的险恶?”我轻蔑地说

  • 月圆之夜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名句,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传统中国人对于团圆的愿望,我亦如此。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或者说是进步,工作与学习的繁重,让人们对于亲情愈发淡漠,我想,这是很不应该的。今年的中秋节,让我感受颇丰。农历八月十五的晚

  • 仇人作证

    马大嘴是个无赖,整天游手好闲,净干些坑蒙拐骗丢人现眼的龌龊事。这天上午,村里来了个卖西瓜的,就在大家正和卖瓜老汉讨价还价的时候,马大嘴来了,上前也不问价,挑出六个大西瓜就让过秤。这下大家不好意思再砍价,也跟着挑拣起来。称过西瓜后,马大嘴一摸

  • 还是诚实点好

    (1)郭兴民一家住在湖边,平时以围网养蟹为生,眼下又到了蟹苗上市的时节,郭兴民就来到县里一家蟹苗场。这家蟹苗场的老板叫周大奎,一向热情直爽,这也是郭兴民年年都到他这儿来选蟹苗的原因。郭兴民仔细地选好了蟹苗,记了账就走了。为什么他可以记账不付

  • 偷来的乌纱帽

    王小可在单位苦熬了十来年,仍是大头兵一个。要说王小可不求上进,那才是冤枉他,王小可做梦都想被提拔。为了弄个一官半职,王小可不但积极工作努力表现,每到逢年过节,不管经济再紧张,他都要忍痛割爱,拿出自认为不菲的数目去给领导意思意思。不过即便如此

  • 随口撒了个谎

    洪爽与妻子王雨又狠狠地吵了一架,心情十分郁闷,于是摔门而出,一个人上街瞎溜达。溜达了几圈,洪爽还不想回家。此时夜已经很深了,洪爽发现红玉面馆的门还开着,心头一怔。红玉面馆的女老板叫梁红玉,人长得漂亮,性格温婉,是洪爽喜欢的那种类型的女人。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