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雍正智结更鼓案

雍正智结更鼓案

收录日期:2025-11-20 15:40:22  热度:9℃

雍正四年七月的一天夜晚,紫禁城里一片寂静,雍正皇帝正在灯下批阅奏章。忽然,耳畔传来三声更鼓之声。他初时没太留意,待得更鼓再次响起,他不觉侧耳细听。不错,那更鼓敲了三声。他微微蹙起了眉头。一个时辰前已然听到了三声更鼓,此刻怎么又会响起三声更鼓?他拿过怀表来看着,不错,已是凌晨一点了,该着敲四更鼓啦。这值更的鼓手卫校尉居然敲错了更鼓!

雍正怒从心头起。他放下奏章,掷出朱笔,皱紧了眉头,倒背着手在屋里来回急走着。别看只是敲错了更鼓,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金銮殿的更鼓都敲错了,还不被老百姓当作笑谈?他决定从这件事上入手,严惩那个敲错更鼓的鼓手卫校尉,杀鸡儆猴,好好整治整治宫里的秩序。

天一放亮,雍正皇帝就命令身边的太监桂海去把当值的銮仪卫找来。在那时候,銮仪卫是宫里特设的监督更鼓鼓手卫校尉的官员。不一刻,桂海就领着两名当值的銮仪卫到御书房来晋见。雍正让他们进来。桂海掀起门帘,那两个人进门后,旋即跪倒,行了参见之礼。雍正皇帝强压着心头的怒气:“起来吧。”但那两个人看出了雍正皇帝脸色不好,早已吓得脸色煞白,浑身颤抖,雍正皇帝让他们起来,他们竟站不起来。雍正皇帝轻叹了口气,缓声说道:“起来吧。敲错更鼓虽然事大,但朕也分得清责任。谁出的差池朕就惩治谁,与他人无干。”那两个人忙着磕头谢过,这才慌忙站起,仍是战战兢兢。

雍正皇帝又缓和了一下口气,让那两个人报上名来,这才知道这两个值更的銮仪卫,一个名叫吴达礼,一个名叫阿尔逊。雍正问起昨夜敲错更鼓的是哪一个鼓手卫校尉,那两个人竟也面面相觑,一时答不上来。雍正这可就再也压抑不住了,“腾”地跳起来,指着两个人的鼻子,怒声骂道:“你们两个昨夜当值,竟连是谁敲错的更鼓都不知道,你们两个的脑子是做什么用的?实在没用,那就借给朕吧!”那两个人又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雍正怒声说:“给你们三天时间,若是找不到那个鼓手卫校尉,你们就自己担责吧!”

他一挥手,桂海就把那两个人带了出去。桂海送出了二位,回到御书房,雍正皇帝正皱着眉头在屋里来回溜达着。桂海知道他正在思考,不敢打扰,正要退出来,雍正皇帝叫住了他:“这两个人当值更鼓,却不知道是谁敲的更鼓,你说蹊跷不蹊跷?”桂海略一思忖,点头应道:“那也是。如若我是他们,看出万岁如此生气,巴不得赶紧找出元凶,推脱责任。他们这样秘而不宣,那不是更让万岁生气吗?”雍正点了点头,沉吟了片刻,这才说道:“以朕之想,昨夜错敲更鼓时,他二人必不在更房。你去查清楚,看他二人那时在何处?”桂海应了一声,退出去了。

第二天,桂海报过消息来,说他已经查过了,那天夜里,这两位不仅没有离开鼓房,而且还一直就在鼓房之内。雍正更是一惊:“他们在鼓房内,鼓手卫校尉还敲错了更鼓?他二人竟还不知道是谁敲的?”他摇摇头,觉得这事儿太不可思议了。他转身给桂海吩咐,让他去查查到底是谁敲错的更鼓。桂海应了一声,退出去了。

查了整整一天,桂海也没查清楚到底是谁敲错的更鼓。原来,那天夜里该着敲更鼓的两位鼓手卫校尉,不知怎么竟闹起了肚子,一遍一遍地跑肚,跑得浑身没了力气,连爬都爬不起来了,还哪里敲得了更鼓。敲更鼓的人就由銮仪卫临时安排。那夜当值的銮仪卫正是阿尔逊和吴达礼,他们俩安排的人事,若是他们俩不说,桂海自然无从查起。他又怕打草惊蛇,也不能明着去问他们,只得回来如实禀报了。

雍正闻言,反倒笑了:想不到一件敲错更鼓的小事,还会牵扯到这么多曲折。这倒激发起了他的兴趣,他又吩咐桂海找关系搭上那些鼓手卫校尉,问问他们那夜到底是谁敲的更鼓,这件小事他倒要整个明白了。桂海应了一声,下去了。

到了第四天头上,雍正皇帝上了早朝,处理完了一应朝事,回到御书房,只见阿尔逊和吴达礼正在御书房外候着。他们两个见了雍正皇帝,忙着跪下行礼。雍正问道:“错敲更鼓之人,查到了吗?”阿尔逊忙道:“查到了。他已认下了错敲更鼓一事,等着万岁处罚。”说完,他从怀里掏出一份供状,呈过来。雍正不禁暗暗一惊,随即说道:“交过来吧。”贴身太监接过供状,呈给了雍正。雍正匆匆一览,见有一个鼓手卫校尉承认了一时疏忽错敲更鼓之事,还说那晚本不该他当值,是被阿尔逊临时叫去的,故而有些失神,以致出此大错。雍正看供状所说情况和桂海调查的一模一样,心下稍宽,冷色说道:“错敲更鼓,违我《大清会典》,交内务府严惩!”说罢,进了御书房。

雍正皇帝刚刚坐下,桂海就急匆匆地跑了进来。他对雍正皇帝汇报了这两天了解到的新情况。他拉拢了一个鼓手卫校尉,从他那里了解到了阿尔逊和吴达礼两个人查找错敲更鼓的鼓手卫校尉的真相。原来,这二人也查不出到底是谁错敲的更鼓,又不敢不给皇上交差,就想出了一个法子。他们把众鼓手卫校尉召集到一起,告诉他们错敲更鼓之后,说雍正皇帝已然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生气,定要按祖制严惩。他们经过两天的排查,没有查到那夜敲错更鼓之人,如果没有一个人出来顶缸,大家就都要跟着牵连。众人听了,都害怕得不得了。雍正皇帝心狠手辣,对待自己的兄弟和大臣们都从不手软,更何况是对他们这些位低职微的更夫们呢?众人一时惊慌失措,哪还有主意?纷纷把目光投向吴达礼。吴达礼这才说出了他的主意:让所有的鼓手卫校尉来抽签,抽到谁是谁。如果抽到的这人不干,众人都要和他为难,定要他死无葬身之地。众人应了,当即托吴达礼制好了阄,而后战战兢兢地去抓阄。抓到阄的是鼓手卫冯仁平。他不敢有违,跟着吴达礼去写了这份供状。

雍正皇帝听了,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堂堂大清国,竟有如此怪事。銮仪卫奉旨查办,却欺上瞒下,大做手脚,用抽签之法庇护真正的罪犯,诬陷无辜之人,真是胆大妄为!如果不是朕派人暗中调查此事,不明真相,错判此案,岂不被世人笑朕是一个糊涂的昏君吗?!”雍正发完了火儿,又一挥手:“把那两个銮仪卫叫来,朕倒要问问他们怎能如此糊涂?”

桂海忙着说出了原委。他原也以为这两个銮仪卫太过糊涂,叫谁敲的更鼓都忘了。但他找人调查了两个人的身世,也就不足为怪了。原来,那吴达礼乃是隆科多门下的一名侍从,后来才调到神武门监管鼓手卫的。他虽不是隆科多的心腹,但感激隆科多的知遇之恩,隆科多被雍正皇帝处死后,他心生芥蒂,虽不敢明着争辩怨恨,却也等着伺机报复。

雍正悚然一惊:他怎么也没想到宫中还有隆科多的旧部。他蓦然明白了:那吴达礼一手做出这桩假案,料到雍正皇帝就要严查,查到肇事者,必然严惩。而这消息一走漏出去,恰恰说明了他的昏庸。别看此一事小,但百姓们接触不到皇帝的大事,反倒是以小事判断皇帝的清明与昏庸。他向来心思缜密,却不料上了这么一个小銮仪卫的当。他忙着命令桂海,赶紧到内务府去,让他们停止处罚那个顶缸人。

桂海匆匆忙忙地跑出去,不一会儿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禀报雍正说,那人已经被内务府严惩过了,受了鞭刑。雍正略一思忖,让桂海去把冯仁平叫来。那冯仁平被打得皮开肉绽,是被太监抬进来的。他一见雍正,忙着惊恐地跪倒。雍正缓了口气,问他:“你为何不替自己辩解,而愿意蒙受不白之冤?”冯仁平叹了口气,战战兢兢地说:“鼓手卫们犯下如此大错,皇上必然追究。我不出来顶缸,众鼓手卫难免都要遭殃。”

雍正点头:“说的虽然在理,但你却欺瞒了朕。朕早已查明了真相,你们却还自作聪明,欺瞒于朕。今日严惩于你,只是因你做了谎状而生气。欺朕之罪,你可认了吗?”

那冯仁平一听,顿时吓得脸色铁青。欺骗皇上,那可是大不敬,要诛灭九族的。他“咕咚”“咕咚”连磕响头,一个劲儿地说他绝无欺骗皇上之心,只是事情走到了这个地步,也没有办法啦。雍正点头道:“看在你尚有仁义之心上,朕就饶过你这一回。以后只管用心做事,再出纰漏,定斩不饶。”说罢,他让桂海取来百两白银,送给了冯仁平,让他回家好好养伤。

看着太监们抬下了冯仁平,桂海满腹疑窦:“万岁……”

雍正微微一笑:“你是问我为什么要送他白银吧?他欺瞒了朕,朕就要罚他,他说了真话,朕再奖他,看那些小人还会怎么诋毁于朕?”

桂海又问:“那错敲更鼓之事,还怎么查?”

雍正稍事沉吟,摆摆手道:“那吴达礼存心惹出事端,必是精心策划的。以朕之思,他定是自己去错敲了更鼓,别人都没看到,又怎拿得到证据?就是把他打死,他咬住口不放,那也没人奈何得了,只能传言朕凶残无能。朕今日就放过他,看他还敢有什么动作。”

雍正打了一巴掌又揉了三揉,那被错罚的冯仁平固然说不出话来,就连此事的主谋吴达礼也抓不到把柄,这事自然不好往外传,就此不了了之。但他慑于雍正皇帝的威严,自此不敢懈怠,更不敢惹是生非,那更鼓再未敲错过。而雍正皇帝身边有此隐忧,终不踏实,过了不久,就责令内务府换了人,吴达礼不再担当銮仪卫,也就从雍正皇帝的视线里彻底消失了。

猜你喜欢

  • 游击种植者

    我的旅途大多在火车上度过,曾经热烈地赞美说,火车是个好东西。但在火车上,大部分时间却是无聊的,虽然可以搭话,但话题总会结束,窗边的景物,不知名的小站,都要飞快远离。 火车在平原上,正好有落日,那时刻,会想家。其余的时候想入非非,不

  • 大宴无味

    宴会之趣味如果仅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将诅咒第一个发明请客的人。作家郑振铎写出这话,是在抱怨交际性的宴会。座上客人很多,却有无数生面孔,就算问了姓名也记不住。菜上来。吃什么都没味道,只是和大家赔着笑脸。想告辞。又怕主人不高兴,别人说三道四

  • 待沽的星星

    研究了半天,我有一个结论:在美国偌大的一个消费市场,要想发财,不外乎两个秘诀:一是异想天开的主意,二是出人意料的胆子。 十几年前,在家里养鸟是个风尚。很多人还不愿意把它们关在狭小的笼子里,所以让它们自由放任地在屋里飞翔。有人就登广

  • 当你踩到紫罗兰

    在那个城市,他是一个威风八面的人,人人都很敬重他。 生意场上,他霸气十足,但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很绅士的人。每天开车回来,在小区的停车点上,不管多忙,他都会耐心地把车子多倒几下,直到不能再靠里了。停车点很狭窄,他来来回回要多费上几

  • 少拿别人的“不幸”当伞

    我与同学A上学时关系一般,毕业后就断了联系,不过有关于她的消息却不绝于耳,多是从身边常来往的同学口中获得。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关注A的境况,我想,那是因为她一直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人性中缺陷的一面,常常让我们对优质偶像一贯品质的变异充满了

  • 于千万人之中,你是匠人

    无论你从哪所大学毕业,无论你的工种和职称,你身无匠心、手无技巧、提供不了精准、专业、享受式服务,你就不是匠人,而多半是个职场混子。 花钱买不到的艺术欣赏,就在菜市场。 市井草根,各守摊位。来往帮衬的,都是附近社区的居民。穿摊

  • 对待瑕疵的态度

    他的父亲是一名贫穷的油漆工,僅靠微薄的收入供他念完高中这一年,他有幸被美国著名学府耶鲁大学录取,但是,他却缴纳不起昂贵的学费而面临辍学的危机。于是,他决定利用假期外出做油漆工,希望挣够学费。他到处揽活,终于,他接到一栋大房子的油漆任务。

  • 该选哪一把钥匙

    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道题: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5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的4把钥匙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他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