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朱元璋为何执意传位朱允炆?朱棣为何不是他

朱元璋为何执意传位朱允炆?朱棣为何不是他

收录日期:2025-11-21 12:47:32  热度:8℃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在他去世之后,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建文帝朱允炆在位四年皇位,随后靖难之役,皇位被叔叔朱棣夺取。

能从正统继承人手中夺取皇位,以地方战胜中央,朱棣的能力毋庸置疑。而他又是朱元璋的亲子,为何朱元璋不传位给能干的儿子朱棣,而要隔一辈传位给孙子朱允炆呢?

后世有人分析,这是因为朱元璋想要立下继位原则,以期杜绝日后子孙在皇位继承上的各种纷争,确保江山永固。这也许是一方面原因,但绝不是全部。个人认为,这也许是因为朱元璋极强的掌控欲。

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后,就立自己的嫡长子朱标为太子。此后朱标成为朱元璋正式继承人,朱元璋送给他仁、明、勤、断四个字,让他帮助自己处理政事。

既然确立了太子,自然也就没有其他儿子什么事儿了,于是朱元璋就将其他儿子们都分封出去了。但可惜的是,朱元璋心里的完美继承人英年早逝,先他一步去世。这时候继承人位子空出,该由谁做呢?

不同于其他皇帝另选一个能干得宠的儿子,朱元璋最终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首先朱允炆处于嫡系一脉,虽然母亲原先不是正妻,但后来得以扶正,所以朱允炆符合立嫡的原则。

其次朱允炆性格和脾气与朱标差不多,孝顺而又仁慈。朱标患病期间,朱允炆长期伺候病榻,昼夜不离,这么一干就是两年。朱标去世之后,因为守孝哀痛朱允炆身体消瘦,朱元璋还称赞: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朱元璋建立了国家之后,为自己的后人铺好了路。他认为自己百年之后,国家需要的是一个守成的君主,所以选择了儒家推崇,有仁美誉的朱标,而不是战场上大杀地方,建立军功的朱棣。

朱标去世之后,想到的也是朱允炆而不是朱棣。朱允炆曾上书劝说朱元璋修改了《大明律》许多苛刻的酷刑,这让许多大臣十分欣慰,所以支持朱允炆上位,远远高于支持朱棣。

另外一方面,朱元璋认为自己选择孙子继位,儿子们就都没什么好说的,就会共同辅佐自己的孙子,得以君臣相得,千秋万代。

虽然自己的继承人看起来温和,但是自己还在,一定能让国家顺遂继承。他害怕老功臣们特别是大将功高震主,所以他给后继者铺路,才有了后来的大杀功臣,血流如海。

但是他没有想到,问题最后还是出在了自己的儿子方面。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利,朱棣等藩王最终还是联合起来,反抗建文帝统治,最终三年国家内乱,重新确立了皇位传序。

若是朱元璋九泉之下得知,是否想过不如干脆传位给朱棣,还少了那么多事呢?

猜你喜欢

  • 抛到河里的石子

    小编为大家带来哲理故事:抛到河里的石子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有一个英国姑娘叫邓嘉思,她父亲欠了某商人一笔巨债,无力偿还。根据当时法律,欠债到期不还就要坐牢。那商人一心想得到漂亮的邓嘉思,就提出用摸彩的方法来解决债务问题:姑娘如果在口袋中摸到了

  • 救命的口才

    小编为大家带来哲理故事:救命的口才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人叫武灵,大家都传言他有一块无与伦比的美玉,国君知道后,就派人到他那里去取。武灵哭笑不得地说:这都是谣言,我根本就没有美玉。”事实上他确实没有。国君求玉心切,根本不相信,让士

  • 清洁鱼的心

    小编为大家带来哲理故事:清洁鱼的心在澳洲东部的珊瑚礁海域中,有一种神奇的清洁鱼。很奇怪,在弱肉强食、充满竞争的海底世界,弱小的清洁鱼从来不会受到其他鱼类的攻击和伤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清洁鱼会清洁身体”。每当遇到强大的对手向它

  • 藕与田螺

    小编为大家带来哲理故事:藕与田螺我们寺旁边有片池塘,刚进寺的时候经常和师弟师兄一起去玩。不过我和戒傲最好,其他师兄都比我们大不少,这几年又来几个师弟,戒傲比我进寺早,他是小时候被放在寺门口的,不知道身世,也没有留下封信什么的。每年天气热的时

  • 三种马

    小编为大家带来哲理故事:三种马一日,偶遇一位驯马人。此人一生以驯马为业,经他训练过的马数不胜数。我与他坐下闲聊。老人年近古稀,头发胡子都白了。他沉吟半晌才说道:我一生调教过无数匹马,但大致算起来,可分为三类:第一种马,聪慧有灵性,它们能自觉

  • 时时有心的故事

    小编为大家带来哲理故事:时时有心的故事一他年少时极为贫困。客游外地时,与一书生同宿旅店之中。书生忽患重病,死前拿出一百两银子交给他说:为我料理后事,剩余的都送您。”料理完后事,他将剩余的银子放在书生的墓穴中。他是唐中期名臣李勉,

  • 犹差一炷香

    小编为大家带来哲理故事:犹差一炷香大雄宝殿中,一个少年把三炷香插入香炉,低声祈祷道:愿佛祖保佑我科举得中,加官进爵,报国还乡。”佛祖看着下面的少年,笑而不语。身旁的阿难尊者问道:佛祖,这个少年十分虔敬,发的又是善愿,你为何不应?

  • 双向看人看己

    小编为大家带来哲理故事:双向看人看己一个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智者送给少年四句话。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在你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别人,心态就会变得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