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鬼谷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王诩是鬼谷子的真

鬼谷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王诩是鬼谷子的真

收录日期:2025-11-20 15:52:16  热度:8℃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神秘色彩之人,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传说,鬼谷子本姓王,名诩,又名王禅,是战国时期很多名人的老师,比如苏秦、商鞅、李斯、白起、徐福。

鬼谷子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呢?一共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跟鬼谷子的出生有关。相传,很久以前有两户人家,一户姓赵,经商人士,一户姓周,务农人士。赵周两家是邻居,平常来往密切,交情深厚。后来,赵家的生意出了问题,赵家破产了,善良的周家便慷慨接济赵家,令赵家感动万分,当即许诺要将赵家女儿嫁给周家儿子。

再后来,周家父母相继过世,赵家却在周家落魄时撕毁婚约,不愿意把女儿嫁给周家儿子。周家儿子父母双亡,本就悲痛万分,再受到赵家人的刺激,一场大病之后也去世了。

赵家女儿与周家儿子本是青梅竹马,她是位明事理的女子,周家儿子死后,她非常伤心,不顾家人的反对跑到周公子坟前痛苦,然后昏厥了过去。恍惚中,赵家女仿佛看见了周公子,周公子对她说,让她把一株稻谷带回家。

等到赵家女醒来以后,她发现自己身边真的躺着一株稻谷,她不疑有他,将这株神秘的稻谷带回了家,并淘米吃了,之后她就有了身孕。十个月之后,赵家女生下一个男婴,因为这名男婴是她吃了周公子的鬼魂交给她的稻谷所生的孩子,所以取名为鬼谷子。

第二种说法与东海龙王的女儿有关。说的是在很久以前,云梦山附近好长一段时间不曾下雨,农夫庆隆在寻找水源的过程中救了一条小金鱼,后来小金鱼化身为人,庆隆才知道她本是东海龙王的女儿小龙女。

善良的庆隆请求小龙女救救他的乡亲们,小龙女心软,就私自替云梦山开了一个海眼,将海水引到云梦山。

后来,龙王发觉此事,他惩罚了小龙女和庆隆,小龙女化成山中龙泉,庆隆则变成了保护龙泉的山脊。多年以后,小龙女的精魂投胎于朝歌城南的王员外家中,取名瑞霞。瑞霞长大以后遇到一年干旱,王家种下三顷土地的谷子,最后竟然只结出一株谷穗来。

瑞霞的丫鬟把谷穗带回王家玩,结果谷穗变成了珍珠,瑞霞见了觉得好奇,就拿在手中仔细观察,谁知道珍珠竟然奇异的钻进了瑞霞的嘴里,被瑞霞给吞进了肚子里。不久以后,瑞霞怀孕了,但是瑞霞还没有嫁人,这对王家的名声很不好,王家就将瑞霞赶出了家门。

无家可归的瑞霞躲进云梦山的山洞中生下了一个男婴,她因吃下神奇的谷穗而生下这个孩子,所以取名鬼谷子。鬼谷子出生的那个山洞就是鬼谷洞。

猜你喜欢

  • 金边牡丹

    从前,每年谷雨前后,我们做机坊的,都要到龙潭去看金边牡丹。说起金边牡丹,倒有一段故事。不晓得在多少年前,龙潭南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就母子两个,儿子叫金宝,在城里一家云锦机坊里当挑花工,天天早出晚归。妈妈呢,年纪大了,就在家里照料照料。有一

  • 梁祝读书处

    传说中的梁祝读书处杭州万松书院万松书院位于凤凰山北麓,万松岭南坡,因取自白居易“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的诗意而命名。在梁祝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曾在杭州城外的崇绮书院同窗三年,并由此相识、相知、相慕,并演绎了流传千古的“梁山伯与祝

  •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一日,会稽郡上梁村的梁光汉,中年喜得贵子,格外器重,请来识字先生给儿子取名。先生对梁光汉说:“为人处事要重仁义道德,孩子就取字‘处仁’,你身居山村,难得第一子,名叫‘山伯’吧。”梁光汉夫妇对此十分满意。山伯自小聪明超人。到

  • 驿站神鼠

    那是明朝时候,有个驿站名叫周岭驿,出了件怪事:很多贡品在经过这个驿站时,莫名其妙地丢失了。为此,朝廷派了六扇门的捕头李童来查办此案。李童来到周岭驿,走进驿站对面的一家酒馆,选了个临窗的位子坐下来,一边喝酒,一边暗暗观察外面的动静。这时,酒馆

  • 郁进士认妻脱祸

    负心攀高枝大清乾隆年间,江南石门县城东郊东池村有个秀才,名叫郁成林,妻子名叫芳娘,夫妻两人以编织草鞋为生。平时芳娘编织草鞋,郁成林读书,每月选个晴好日子,由郁成林背到县城里换米。小夫妻恩恩爱爱,日子虽然艰辛,但过得滋滋润润。乾隆四十四年,在

  • 康熙遗诏之谜

    魏四是帝景小镇出了名的开锁匠。什么机械锁、电子锁、密码锁,到了他的手里,都是小菜一碟。凭着精湛的开锁技术,小镇上原有的两个开锁铺子被他给挤对走了。魏四的开锁铺就成了十里八乡的蝎子粑粑——独一份儿。即便如此,魏四一天也干不了几个活,谁家没事会

  • 寡妇的家规

    唐州城里的大户人家金家出大事了:金寡妇的宝贝儿子金满堂的背上长了个疮!说起这金满堂,那就是个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他每天夜不归宿,只在酒馆、赌馆、妓馆混日子,直到这天回去换衣服,老婆瞧见他背上长了个红疙瘩,便急忙跑过去向婆婆金寡妇报告。金满堂

  • 草姑烧肉

    明朝崇祯年间,天福县有位县太爷叫周德年。这天,他的那颗“火牙”又痛了起来。这颗牙奇怪得很,平时好好的,一碰上什么烦心事,就疼得要命,事越大,牙就越疼。周老爷牙疼得张不开嘴,说不得话,喝口水都疼。要问他有什么烦心事?原来是朝廷下旨征税。天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