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医生的爸爸

医生的爸爸

收录日期:2025-11-20 13:41:34  热度:8℃

我一生最痛苦绝望的时刻,就是我爸临终前的那个晚上。我陪在他身边,知道他正在死去,我痛不欲生,却完全无能为力。

爸患肝癌,基本上,从确诊起我就没有抱过他能康复的希望。家人曾经考虑过为他做肝移植,本地区做肝移植手术最好的医生在我上本科的时候教过我,我找到他。他看过病历,沉吟了一会儿说:“如果你是我的病人家属,我会让你自己决定;但你是我的学生……别让老人家遭罪了。”

就在他的办公室里,我泪如泉涌,还是哽咽着说:“教授,谢谢您。”

那几个月,真不是人过的日子。爸一直状态平稳,心态乐观,妈和姐妹们看他这样,也都渐渐放松下来。有时候,大家在一起,还会讨论“等爸病好后去哪里玩”的话题。我不知该说什么,我能说什么?

终于到了那一天,爸突然昏倒,送到医院后发现:肿瘤已经破裂了。到那时,我才终于带家人去主治医生那里,让医生跟妈妈说:“病人已经危在旦夕了。”我自己没办法说出口。

虽然姐妹们早知道病情,但她们好像都没听懂医生在说什么,妹妹问:“这是什么意思呢?”主治医生是我同学,他先看了我几眼,才说:“这个意思就是:你们的父亲,可能随时会去世。”

我妈不敢相信地问我:“他说的是真的吗?”我猛地发起脾气来:“不要问我,我不知道。”我多希望我是真的不知道呀。从她们的眼睛里我看出来:她们,万分震惊地,信了医生的话。

爸醒过来,已经是傍晚,他招呼妈和姐妹们先回家休息:“你们明天再来看我。”她们不肯走,我劝她们:“陪护病人是个持久战,没必要疲劳作战,明天再来吧。”她们留在这里也没用,只是徒耗心神。大家都觉得有道理,还在爸的病床前拟定了一个简单的陪床方案,明天后天,谁来值班。

只有我心里明白:爸,没有明天晚上了。

那个晚上,病房里就剩我和爸。他渐渐入睡,不,是进入临终前的昏迷,偶尔还会醒,模糊地说几句话。我凑近问:“爸,你说什么?”他像没听见我说话,头一歪又昏过去了。

我知道他什么也没说,这只是谵妄状态,爸已经神志不清了。

我想哭,又不敢大声。我怕爸听见,他还有残存的知觉,我不想让他在最后的时候难过。我知道他正在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死去,每一个症状我都在无数病人身上见过,而我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如果能救他,我恨不能自己死。但就算我死了,他也活不过来了。

一辈子,就是那个时候我痛恨我是医生,我是多么无用,连自己的父亲也救不了。既然这样,我学医干吗?索性什么也不知道,能一直自欺欺人也好呀。我恨我只是个半吊子医生,我要是一个能妙手回春的好医生多好——我知道那种医生不存在,医生只是医生,不是神。

我只能拼命地不让自己哭。

第二天早上7点多钟,妈妈和姐妹们都来了。爸还有迷迷糊糊的意识,他最后喝了一口妈给他煮了一夜的绿豆汤,走了。

猜你喜欢

  • 母亲的心

    朋友告诉我:她的外婆老年痴呆了。外婆忘了外公,忘了她从小一手带大的外孙外孙女们,只记得自己的女儿,每次看到她,脸上都会露出笑容,叫她:“毛毛,毛毛。”有一年国庆节,来了远客,朋友的母亲亲自下厨招待客人。饭桌上外婆又有了极为怪异的行动。每当一

  • 终极追问

    那一天,妻子过生日,向来不会做饭的丈夫决定给妻子炒一个菜。菜炒到一半的时候,三岁的儿子跑过来捣乱,妻子赶紧追上去抱孩子,孩子拼命挣扎,大家都手忙脚乱,结果把锅从煤油炉上碰下来,孩子的下巴上溅了一些滚烫的油,落下一个触目惊心的伤疤。若干年后,

  • 栀子花香

    母亲去世后,父亲老得很快。没有栀子花了。父亲喃喃地说。我知道父亲在说什么。母亲在世时,每到栀子花开时节,母亲每天都会从外边买好多的花回来,父亲总是满脸的喜悦。我问母亲,世界上那么多花,父亲为什么偏偏喜爱栀子花?母亲看我不再是小孩子了,母亲知

  • 六点十分的爱

    几年前,一位刚毕业的女孩打电话给父母,说她要去深圳一家外企应聘,无意中提起中途会经过父母所在城市的一个小站。那个小站在邻县,距离她父母所在城市有两个小时车程。列车停靠在那个小站时是早晨六点十分,停靠时间约十分钟,车刚停稳,女孩倚着窗口,隐约

  • 永不缩回双手的父亲

    很久很久以前,中原一户农家有个顽劣的子弟,读书不成,反把老师的胡子一根根都拔下来,种田也不成,一时兴起,把家里的麦田都砍得七零八落。每天只跟着狐朋狗友打架惹事,偷鸡摸狗。他的父亲,一位忠厚的庄稼人,忍不住呵斥了他几句,儿子不服,反而破口大骂

  • 母亲的耳朵

    “办法还是有的。只要找到一双合适的耳朵,我就可以将其嫁接到孩子头上。”医生非常肯定地回答道。于是,一场大搜索开始了,寻找一个愿意为命运如此悲惨的年轻人捐献耳朵的志愿者。可是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耳朵捐出来。一晃两年过去了。母亲的短发留到肩膀的时

  • 孝与不孝的区别,其实就差这一小口

    一道美味的食物,有人只尝了一小口,就给另一个人吃,这是谁和谁?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人吃,这又是谁和谁?答案很简单。前者是母亲与孩子,后者是孩子与母亲。只能是如此。母亲尝一小口只为了知道那食物是否烫嘴,是否走味,甚至,是否有毒,然

  • 婚礼上的母亲

    13岁那年,我失去了父亲。是母亲拼命为我撑起了一片少雨的天空,使我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我幸运地被一家大企业录用,待遇很丰厚,在那里工作不到两年,爱神突然降临。深爱我的不是别人,是该企业负责人的儿子。他仪表堂堂,英俊潇洒,又是重点大学毕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