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毛泽东一生中究竟用过哪些个名字?

毛泽东一生中究竟用过哪些个名字?

收录日期:2025-11-20 13:44:21  热度:11℃

毛泽东,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伟大的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一生中用过许多个名字,包括毛泽东、泽东;石三、石三伢子、毛石山;子任、毛学任、杨子任;毛润之、润之、学润、润芝、永滋、允滋、泳芝、咏滋、咏芝、润;毛奇;杨引之;钟英;事任;李得胜;马任;自任;周石林;涧西;毛万山;赵东;国彬等姓名、小名、字号、别名、外号、笔名、化名等。

1/毛泽东、泽东

毛泽东姓毛,泽字辈,家人给他取名毛泽东;他的弟弟、妹妹则分别叫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等。

“毛泽东”这个名字不过是沿袭旧习,按毛氏祖先早就排定的谱牒而取的。乾隆二年(1737)毛氏创修《族谱》时,从第七代起(毛太华公为第一代)制订了固定谱系,恰为一首五言诗:“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毛泽东的祖父叫毛恩普,父亲叫毛贻昌(也叫毛顺生),侄子叫毛远新。

毛泽东的辈份为该诗的第三句,属“泽”字辈,故应取“泽”。至于“东”,古人以东南西北对春夏秋冬、伯仲叔季,取其老大之意。毛泽东虽排行第三,却在兄弟中居长,理当为“东”,这便是毛太华公第20代孙毛泽东族名(派名、正名)的由来。

毛泽东这个泽字,早已在毛氏族谱中就规定好了。只要是韶山毛氏的同一辈人,都要用上这个字。不过“泽”与“东”组合在一起,确实气魄恢宏,含义深远,但这恐怕也只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巧合。

毛泽东在对亲友特别是长辈的信件中,常常使用“泽东”二字,表示谦逊、亲切。

1942年冬,陕北边区的赶驴老汉李有源,情不自禁地放开歌喉唱响了《东方红》,以表达他对毛泽东的敬爱与感激之情:“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从此这个名字响遍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响遍了几十年。

2/石三、石三伢子、毛石山

“石三伢子”等是毛泽东小时候在家乡用的小名,特别是在母亲的娘家即外婆家用得比较多。

他当时为什么要用这个化名?固然是为掩盖反动当局的耳目,但是,如前所述,这一名字明显地是由他的母亲和外婆所取的“石山”一名变化而来。母亲和外婆给他起这个名字,寄托着她们对他的无限厚爱与深情;此时他重用这一名字,又何尝不是包含着他对敬爱的亲人的怀念呢?

3/子任、毛学任、杨子任

“子任”是毛泽东1910年在湖南湘乡东山小学读书时用的别号和笔名,它包含着一代中华伟人的革命激情。

据可靠回忆,那时少年毛泽东正在离家乡韶山不远的东山学校读书。有一天,毛泽东从同学肖子暲那里借到一本书,叫做《世界英雄豪杰传》。这本书记述了近代西方一些为自己国家的独立和强大作过贡献的杰出人物,如拿破仑、华盛顿等。毛泽东读着这本书,对这些人物的历史功绩十分钦佩,同时盼望中国能有类似的人物来拯救民族危亡。读着,读着,他便情不自禁地在书上圈点起来。圈得最密的,是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人的传记。

毛泽东很快就读完了这本书。给肖子暲还书时,他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把你的书弄脏了!”肖子暲一页一页地翻着,看着书上的圈圈点点,不仅毫未责怪,反而称赞不已。毛泽东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一些人物,我们每个国民都应当努力。”

过了不久,他便给自己起了“子任”的别号和笔名,意思是决心以天下为己任,将济国济民作为自己的崇高责任,“身无半文,心忧天下”(左宗棠语)。后来,毛泽东用这个名字发表了多篇文章。

此外还有一个说法是,少年毛泽东的崇拜偶像是戊戌变法著名人物、近代杰出学者和思想家梁启超,毛泽东可谓是梁的铁杆“凉粉”。在湘乡求学期间,他对梁的改良主义思想非常推崇,对梁的犀利思想和泼辣文笔超级崇拜。他还仿效梁启超的文风笔调,写下了《救国图存论》等作文,表达了远大的志向,受到老师的赞赏。而梁启超也是一个为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而不断奔波、大声呐喊的爱国领袖。因梁启超别号“梁任公”,毛泽东就为自己取了一个“子任”的别号。名字中带有偶像的一个字,这似乎是中国“粉丝”最明显的特点。

1910年秋,毛泽东顶住父亲的压力,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该诗的原型是:“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作者是日本明治维新三杰之一西乡隆盛。毛泽东根据自己的情况稍稍修改了这首诗,从此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

几年后,毛泽东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时候,有一次写信给杨怀中老师(即杨开慧之父,又叫杨昌济,后来成了毛泽东的岳父),署名“毛学任”。后杨问:“这是何意?”毛答:“学梁任公。”

后来在延安时,毛泽东给分别10年、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老同学写信(1936年8月14日《致易礼容》),还用过“杨子任”,以“子任”共勉,为拯救民族的灾难共同努力。这也是避免不用自己的本名,以免老同学受到迫害。姓杨,又寄寓了他对故妻杨开慧的深情;同时还是怀念他们共同尊敬的师长杨昌济先生,杨先生还是杨开慧的父亲、毛泽东的岳父。

猜你喜欢

  • 河蚌女和打柴郎

    在离海边不远的地方住着一户人家,说是一户人家,其实也只有一个人,名叫王小二。王小二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十几岁的时候父母双亡,他一个人种地拾柴做饭,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有一天,王小二又到柴滩上打柴,打着打着,突然眼前一亮,在一片

  • 变本加厉鬼做友

    案情取得了突破,张小素所说的何老师,是真正的“操盘手。”他叫何正伦,46岁,毕业于某大学声乐专业。何正伦毕业后就在圈子了混,混了十多年,也没混出什么名堂。偶然中听到他原来老邻居的女儿杨欢欢,要参加电视歌手大赛,就傍上来了。杨欢欢也想有个人给

  • 关家庄的故事

    一、山庄来恶雕在清代中晚期,豫北太行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叫关家庄。村不大,有几十户人家,以关姓为主,还有胡、马两姓。三姓之间相互连襟,友善相待。村后靠着大山,村旁有条小溪,柿树环绕,枣林成荫,为历代兵匪不扰之地,人们在此过着安逸的生活。然而

  • 吃饭

    一天,祥子正在大街上闲逛,他正为公司业绩和自己的工资发愁,因为老板说了公司效益上不去,工资休想涨一个子儿。祥子正发愁的时候,他见到一个人一声不响得蹲在马路边,祥子有些好奇,走上去拍了一下那人的肩膀,叫了一声“兄弟,你想什么呢?”那人回过头,

  • 当老爷的奴才

    王老爷在任期间,因为人刚毅,坚守节操,不为外物所动。而得到皇帝的重用。他参于政事,一干便是二十多年,到了告退时,得皇帝的恩准,回家颐养天年。王老爷祖居南方某县,一路上,他和随从到处游山玩水,很是惬意。在南下之路上,有一座县城。在县城的东南二

  • 民间故事之北高传奇

    自古末世之象,诸多妖孽祸乱人间,无论大城小村,都未能幸免。话说商汤末年,邢州南部有一村庄名曰北高,人口千人有余,乡村之中,自是比不了城镇,富足者尚属少数,有家业者更是凤毛麟角。时村中有一王姓大户,囤积万贯家财,膝下无儿,四十岁方得一女唤曰巧

  • 道人赶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情情,友情爱情亲情,个个情字都是事业者的道道关卡,能过者事必成。人最难处理的是关系,最难做好的是细节,小小细节弄得不好往往前功尽弃,美好前程毁于一旦。请看这位道人赶山的故事,或许你就能悟出其中奥秘。传闻在很早很早以前,

  • 姐妹扬镳殊途同

    人的思维是一种奇怪的东西,越是害怕的、担心的、不爽的,越想知道怎么回事。做为警察、粉丝的莫文玉能不找出这个答案吗。不过案子调查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又是个周末,疲惫之后的莫文玉,想好好睡一觉,补补多日来的损失,所以上午10点了还赖还在被窝里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