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三姐智斗色棍

三姐智斗色棍

收录日期:2025-11-21 00:35:16  热度:9℃

三姐是70年代的工农兵大学生,虽然是保送入学的,可他勤奋学习,门门功课都很扎实,每次考试都名利前茅。第二年就是学校的学生会副主席,三年下来,入了党,被称为又红又专的校花。要说校花,三姐是当之无愧,一米六八的个头,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高挺窄翼小鼻孔,樱桃小口伴酒窝。两只又黑又粗的一尺辫子,总是系着紫红色的头绳飘荡在丰满的前胸。三姐的长裤是量体裁衣,十分得体,膝下七分筒裤,膝上是包臀细腰。那回头率是百分百。她的出场总是牵动着所有男生的目光梦游世界。多少女生为之羡慕和嫉妒不已。

毕业了,他选择了一个乡镇的化肥厂,做了技术员。化肥厂地处山坳,离镇上有三十多里,汽车交通不便,来回总是骑自行车。三姐的男友在镇公安工作,每个礼拜六下班,三姐都要匆匆忙忙往镇上赶。

深秋的一天,因为厂部开会,三姐下班迟了一些,六点钟天已经进入黄昏,三姐为了赶时间,她骑着自行车抄近路,急速行进在两片玉米地中间的小路上。

正当她在疑虑是否安全的时刻。玉米地里头闪出一个彪形大汉,“呆!哪来的大胆小妞,敢从野地通过。”说着站在了路前边,三姐急刹车把车子支在路中间,定神看去,那男人,一脸横肉,两手握着空拳,一条大裆短裤吊在膝间,一看不是个善茬。

“这位大哥,有什么需要帮忙吗?”三姐和声细语的问。“哈哈,一辆上海凤凰,车子留下。”“好的,不过这气筒是我借的同事的,我要还给人家。”“好,你拿去。”三姐从车子后座上解下气筒拿在手里。

那男人上来推自行车时,近眼一看,三姐长得如此漂亮,是色狼那肯放过,他放下车子动手拉三姐进玉米地,三姐看来难以逃脱,便说“我也很久没有快活了。看大哥身子雄壮,正合我意,不过要做就不能草草了事,我时间短了不过瘾,你把车子藏在地里,免得有人看见坏了我们的好事。”那男人听了实在高兴,下身已经给大裆裤子撑起了凉棚。倒也听话搬起车子往玉米地里走。

三姐在跟在后边,在想与其厮杀倒不如先发制人。大约走进十多米,三姐让那男人停下,把十几颗玉米放倒,铺在地上,又让他把衣服脱光铺在上面,那男人弯腰铺衣服时,三姐左手拉出气筒的手柄,右手抡起气筒,照准那男人的后头狠狠地砸了下去。只听嗷地一声,那男人一头倒在了玉米秸上。

三姐收起气筒绑在车子上,骑上车子急速向前方奔去。大约走了三四里路,天已经很黑了,前边村头一家点了灯,三姐本想讨口水喝,那家没有大门,进了院子来到窗下,只见一个白发老太太在灯下做衣裳。

老太听见是个女的,就开了屋门,把三姐让了进去。三姐已是满头大汗,没有等到老太倒来开水,三姐弯腰在大水缸舀了一瓢冷水,喝起来,老太连忙劝阻,不要喝生水,把热水送到了三姐手上。三姐很是感激。三姐看老太善良,就把路上的遭遇讲给了老太听,老太听得仔细,问的也清楚。先是很同情,后是很担心,她让三姐和她的女儿睡在一个屋里的另一张床上,自己也熄灯睡在另一间屋子。三姐假装打着酣,没有睡着,听到老太轻轻的出去,把门锁上走远了。三姐起来看见另一间屋子里有大男人的鞋子。门也开不开。她感觉到情况不妙,凶多吉少。

三姐急中生智,把正在睡梦中的女主人搬到自己睡的那张床上,盖上自己的衣服,把女主人的被子下放了一个棉花包,盖上女主人的衣服,自己把老太的衣服裹在身上,站在门后听风。

过来许久,三姐听到有人进了院子,自己进了大水缸,把水瓢扣到自己头上。那老太带了一个大汉进来,三姐一看正是拦截自己的那个男人,他们摸黑进了里屋,只听通的一声那熟睡的女主人“噢”的叫了一声之后,那男人扛起那女人,老太一起走了出去。三姐看他们走远,骑上自己的车子,趁夜赶回来镇上。

第二天镇公安分局成功告破一起蓄意杀人案,老太太女儿被误杀,儿子自杀,老太太被逮捕。好端端一个家就这样消失了。

有道是:女儿无辜遭杀害,儿子作恶必自毙,老太害人害自己。恶有恶报。

猜你喜欢

  • 可恨东风不下梨

    从前,有个秀才,二十多岁,家里很穷。一天,听说京城开考,家里没钱做路费,妈妈说:"儿呀,你去跟舅舅借借看。”舅舅不在家,一等等到中。舅舅家来了,就对外甥子说:"你有什么事啊?""想跟舅舅借几两银子,到京城赶考。""不好啦,没得钱啊。有一点已

  • 李母教子

    明朝辰光,无锡有个姓李的状元,在他出娘肚辰光爷就去世了,全靠他娘抚养长大。儿子长大后,娘就送他到二十里外的学馆里去念书。临行辰光,娘关照说:"勿念满十年,勿要回家。”"晓得了,娘请放心。"儿子眼泪汪汪地走了。从此以后,母亲日日夜夜扳着指头,

  • 秀才治无赖

    清光绪年间,沔阳州柳家院有个秀才叫柳炳元,因打抱不平,用十三款罪状,告倒了沔阳州州官罗登银,一时名声大振。柳炳元出了名,也给他带来了不少烦恼,罗登银的一些残渣余孽,纠合乡下的流氓、地痞,常常上他家寻衅闹事,使他的日子不得安宁。可他是个不怕鬼

  • 桑要从小育

    传说,苏北地区有一个为人正直、学富五车的王先生。四乡近邻,不管有什么大事小情,家长理短,都要请他吃杯水酒,评论谁是谁非。他方圆几十里都很有名。王先生五十多岁才有个儿子。老年得子,自然十分宠爱。儿子五六岁时,不管谁家请吃酒,儿子都嚷着跟去,王

  • 李老鹰赶集

    李老鹰,丰县宋楼镇于堤口人。1947年早春,李老鹰的第九个儿子出世了。刚刚生完孩子的老婆正等着好心的邻居送来的一瓢红薯干子面做成的锅贴填充饥肠辘辘的肚腹,刚一揭锅,八个子女一拥而上,瞬间风卷残云,老婆锅贴渣也没有吃到一点。李老鹰跺跺脚,硬着

  • 儿子和孙子

    “噌”地一下,花甲之年的徐大爷就把双脚挂在单杠上,头朝下,忽悠来忽悠去,看得旁边大腹便便的年轻人啧啧叫好。五六分钟后,一个鲤鱼跳波,徐大爷双手抓杠,换下脚来,落地,轻轻松松,大气儿都不待喘。“你瞧人家这位老大爷,来个小伙子怕也没他利索。”徐

  • 一粒米上京

    晚清时候,在一个江南村落里,搬来了一户曾姓人家。照理说,这村子虽小,但也水土肥美,物产丰富,村民们都过得有滋有味,可曾家就怪了,三年过去了,他们家和村民们格格不入,经济状况也和刚来时一样,一贫如洗,有时连一天三餐都吃不上。更奇怪的是,曾家一

  • 徽宗镇海封妈祖

    北宋末年,朝廷破大辽,伐田虎、王庆,征方腊,军费开支大增,财政匮乏,又值金兵开始向南挺进,人心惶惶,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宋徽宗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谕谏议大夫安焘出班奏道:“如今金兵南下,兵荒马乱,只可利用海上通道,北上高丽,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