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一粒米上京

一粒米上京

收录日期:2025-11-20 11:08:30  热度:9℃

晚清时候,在一个江南村落里,搬来了一户曾姓人家。照理说,这村子虽小,但也水土肥美,物产丰富,村民们都过得有滋有味,可曾家就怪了,三年过去了,他们家和村民们格格不入,经济状况也和刚来时一样,一贫如洗,有时连一天三餐都吃不上。

更奇怪的是,曾家一家三口,个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没有半点谋生技艺。于是,有人猜测曾家是没落贵族,但若是这样,他们总该有些学问吧?哪里想到这家人统统大字不识一个,没有一个能读书习文的。

最稀奇的是,他们宁愿好几天饿着肚子,也不肯接受村民的好心接济,平日里仅靠曾老头和他儿子摸黑起来拾点牛粪或枯枝,卖点钱勉强度日。

就这样,在村民们的纷纷议论中,曾家始终保持着神秘感,成了大伙儿茶余饭后的谈资。

到了第三年的大年初十,曾老头难得没有干活,起了个早,小心翼翼地提着一小袋子铜板,上了趟镇。他走进镇上最大的米铺,对伙计说,要买店里最上等的白米。

米铺伙计愣了一下,随即乐起来:“曾老爹,我劝你还是看看这边的米吧,就你那点钱,上等白米只能买半斤不到,这边的糙米,虽然次了点,却能扛回一大袋呢,比白米更顶饿。”

曾老头脸一沉,说:“废什么话,我就要白米,还要你们这里最好的,快给我称!”

伙计没办法,只好开始清点曾老头那袋子里的钱,那一枚枚铜板,全擦得亮晶晶的,看样子,每枚铜板都不知在曾老头手里翻来覆去看过多少遍呢!伙计数好了钱,找了个极小的口袋,装上了白米。

曾老头接过米袋,眼眶里竟然是泪花涟涟,他十分珍重地将米袋藏在怀中,弓着身子,走了。

当天晚上,曾老头把妻儿叫到床前,郑重地取出那一小袋米。妻子一见那白米,就忍不住大哭起来,曾老头的眼泪也是“滴答滴答”地淌个不停,只有曾家的儿子曾扬,才十几岁,自然啥都不知道。

原来,曾家本是皇城内数一数二的巨富之家,曾老头的爷爷在很早以前因偶然机缘救过驾,因而得到皇帝的封赏。曾家一族几代人蒙受祖荫,到曾老头这一代已是穷奢极欲,不仅子孙一个个不学无术,不思进取,甚至连亲戚都依仗着曾家之名,在外横行霸道,不可一世。

皇城乃是天子脚下,哪容得下曾家这般放肆?时间一久,曾家早已树敌无数,新皇帝登基之后,虽能一时念及曾家当年的救驾之恩,却捱不住群臣百官一本本的弹劾奏折和无数的唾沫星子,没两天就拿曾家开了刀。

曾老头对着儿子曾扬说:“三年前的今日,皇上在文武百官面前斥责了爹,说爹不学无术,贪图享乐,如果离了祖宗福荫,怕是连一年都活不下去。爹当时急了,居然与皇上顶嘴,说我们曾家没那么容易饿死,别说一年,三年也撑得过去。”

曾大娘抹着眼泪说:“也幸亏你爹当时这句话,皇上给了咱家一个最后的机会。”说着,她把白米交到儿子手中,“皇上答应,只要我们一家不受他人半点接济,能自给自足活过三年,将既往不咎,恢复封爵。”

曾老头叹了一口气:“我享尽荣华,从不曾想过,在外谋生是这等艰难。这三年里,我和你娘的身体都累垮了,要不是有这点盼头,哪里撑得到今天?现在我们年纪都大了,上京路远,只能靠你了……”

曾老头把那袋子白米郑重地交到儿子手中,嘱咐道:“当年皇上说,咱家好比硕鼠,几代人不思劳作,不知白吃了国家多少米。三年后如果回京,就得带回上等白米,以此验证我们曾家不靠皇粮也能养活自己。这袋米是爹这三年来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好好带着它上京吧,咱家就靠你了!”

第二天,曾扬就带着那一小袋白米,在爹娘的万般期望中上京了。

途中餐风宿露,生活自然艰苦,可曾扬一直没敢动那袋白米,只是上山捡些柴火换口饭吃,饥一顿饱一顿,走过了一村又一村。

这一天,曾扬来到一个小镇,两手空空,只得上山拾柴。从天刚亮拾到烈日当空,好不容易拾得一担,换了五个铜板,正准备买个烧饼充饥,不料他伸手一摸,发现装米的袋子不知什么时候被划了个大口子,满满一袋米漏得所剩无几!

曾扬大吃一惊,这不是塌了天、陷了地吗?这可怎么好啊?曾扬一下子没了主意,可怜他一个半大孩子,直吓得蹲在路边放声大哭,哭得连饿都忘了。

路边有个卖青枣的,见曾扬哭得可怜,便过来询问。曾扬哭哭啼啼地说了自己千里上京的事,并告诉他,自己最重要的信物没了。

卖枣人好不奇怪:“什么信物?”

曾扬抽抽搭搭地说:“一袋米。”

卖枣人乐了:“哈哈,这有何难,我这有银子,你去另买一袋就是。”

曾扬抹了把眼泪,扬起头说:“不行,我爹说了,就算是走投无路,也不能收受人家半点施舍。”

卖枣人一愣,不由得微笑起来,觉得这孩子有这样的骨气,倒是难得,于是决定帮帮他。卖枣人想了想,说:“既然你这么讲,我就不勉强了。要不这样,你买我一颗青枣,我就有办法不施舍你,反而有助于你,你看怎样?”

曾扬瞧了瞧那人,又瞧了瞧那筐青枣,觉得眼前这人不像个骗子,只是筐里的青枣实在不怎么样,看起来还生得很,估计他今天还没开张呢。

曾扬想了半天,左右没有办法,而且就算被骗也只是一颗青枣钱,于是将信将疑地买了一颗,放到嘴里,一咬,马上吐出来,哇,酸得掉牙!卖枣人“哈哈”大笑,捡起地上的枣,说道:“这枣核借我十天,我给你变个戏法,十天后你来这里找我。”

就这样,曾扬又疑虑又不安,在小镇上待了十天,幸好卖枣人没有失约,如期和曾扬见了面,并把枣核递到了曾扬手里。曾扬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枣核已经脱胎换骨,只三天,这貌不惊人的枣核,已经变成了一艘雕刻得美轮美奂的画舫!家道没有败落前,曾扬见过这种玩艺儿,这是微雕啊!

卖枣人说,他本已退隐,也算是俩人有缘,这回就破例了。他让曾扬把这个微雕拿到西街文玩店,就说是城东一个姓宋的卖枣人给的,这样就能够换一袋白米,说不定连上京的路费都有了。

曾扬听了,“扑通”一声跪在卖枣人面前:“大师,求你收我为徒!”

卖枣人说自己已封刀多年,不肯收徒,可曾扬死缠了数日,苦苦哀求,一片诚心,卖枣人终于应允。

苦练三月后,卖枣人对曾扬说:“入门靠师父,修行看各人。”留下这句话后,卖枣人便闭门不出,任曾扬再怎么求,他也不愿再教了。于是,曾扬拜别恩师,一边修行,一边继续上京。一路上走走停停,勤练手艺,途经千山万水,历尽坎坷磨难。

终于,五年后,曾扬风尘仆仆、衣衫褴褛,到了京城,跪倒在金銮殿上。他口称与圣上有约,现在回京面圣。

皇帝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有那么一回事,冷笑一声,看着阶下乞丐一样的曾扬,说:“朕有言,不许乞讨,可有违约?”

曾扬跪在地上,朗声奏道:“小民不曾受人半点施舍。”

“还有,答应过朕的米呢?”

“小民总算不负圣上所望,小民的米不敢称最,却也算世上难寻。”

皇帝一听来了兴趣:“当真?呈上来给朕看看。”

内侍呈上托盘,偌大的托盘中,只有孤零零的一粒大米。皇帝见了,勃然大怒:“你这刁民,敢戏弄朕!”

曾扬不慌不忙,说道:“请皇上仔细观看。” 皇帝定睛一看,原来,那粒米竟是一个精美的微雕:一艘轻舟随风而行,一介渔夫卧船小憩,雕琢功夫神乎其神,作品活灵活现,巧夺天工!

皇帝大喜,不由得叹道:“这确是难得的米,一粒能抵千斤啊!”

从此,曾扬声名大噪,开设学馆广收徒弟,桃李满天下,成为一代微雕大师。曾家子孙个个传承手艺,修身养德,家族也真正兴盛了起来……

猜你喜欢

  • 凶恶的后娘

    从古至今,凶恶的后娘的形象在许多故事中都是一个经典的角色。在这些故事里,后娘常常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对待孩子们毫不留情。她们的邪恶行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典故。故事一开头,后娘的形象就被勾勒出来。她通常是美貌而心机的

  • 太阳、月亮与公鸡的故事

    太阳、月亮与公鸡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只与众不同的公鸡。这只公鸡名叫阿毛,它拥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无与伦比的勇气。每天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阿毛就会站在村庄的钟楼上高声啼叫,向大家告诉新的一天开始了。村庄里的人们非常喜爱阿毛,

  • 贪赃枉法的审判

    在一个安宁和谐的小镇上,一场轰动全镇的审判即将开始。这场审判的主角是一名被指控贪赃枉法的政府官员。多年来,他滥用职权,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严重侵犯了人民的权益。如今,正义终于追赶上了他,他将接受法律的严厉审判。审判日的早晨,法庭里座无虚

  • 狗是怎样找到朋友的

    狗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它们拥有与人类一样广阔的情感世界,并且渴望结交新朋友。那么狗是怎样找到朋友的呢?首先,狗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发现潜在的朋友。它们会注意到其他狗的存在,并对它们产生兴趣。当两只狗相遇时,它们会互相闻嗅对

  • 寻找流浪的国王

    寻找流浪的国王在一个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一个关于一位流浪的国王的传说。据说,他是一个流浪在大陆各地的神秘人物,被称为“流浪的国王”。人们对他充满了好奇和敬意,因为据说他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无与伦比的勇气。他的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引发了无数人的幻

  • 荷花仙女

    荷花仙女从古老的传说中,我们知道了荷花仙女的存在。她是一位美丽而神秘的仙女,总是与盛开的荷花紧密相连。当夏日的夜晚来临,荷塘中的荷花会渐渐展开它们娇美的花瓣,迎接仙女的到来。传说中,荷花仙女的名字叫娜娜,她有一头长长的黑发,眼如星光闪烁。她

  • 生病的楼房

    很久以前,有一个城市里有一栋独特的楼房,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生病的楼房”。这座楼房由上百个层次构成,每个层次都有着不同的症状,就像一个巨大的住宅病房。从外观上看,这座楼房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但一旦进入其中,你就会发现不同的楼层像是各种各样的

  • 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在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里,有一条远古神龙,它凝聚了世间所有的智慧和力量。这条神龙拥有千年岁月赋予的悠久历史和无穷的力量源泉。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神龙开始感到自己力量的衰弱。它意识到,自己需要寻找一个能够继承自己力量与智慧的传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