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爱的证明

爱的证明

收录日期:2025-11-20 20:09:19  热度:10℃

只要在场的人中有一位还没有听过那个故事,母亲就会再讲一遍。家里有客人或家庭聚会时总是这样。

我很乐意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一支蜡烛的故事。她总是这样说,希望大家安静下来好让她开始讲。

故事发生在她和我父亲婚后第二年的夏天,他们去科西嘉岛度假。一个熟人借给他们一所海边的房子。在那里的第一天清晨,阴云密布,狂风呼啸,从卧室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地中海少见的回头浪正冲刷着砾石滩。母亲不但没有泄气,反而一路小跑,蹦蹦跳跳地跃进海中游泳。父亲则拿着一本书躺进岸边的一个吊床里。

她迎着海浪嬉戏。浪头退回时,会把她脚下的沙砾掏空,让她的脚陷入沙中,直没到脚踝。沙砾呜呜响着攀上她的腿,在她的下背部不停地轻轻弹动,好似那里藏着一个共振箱。她享受着海浪的冲击,直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大浪扑来,让她失去平衡摔倒在水中。浮出水面后,她发现一侧肩膀和一个膝盖在沙砾上擦伤了,火辣辣地痛。但让她慌张的事并不是这个。她用舌尖探了探牙齿,发现齿间有一个洞。

她的一个上门齿戴了牙套。那是在她15岁时,有一次从自行车上摔下来,那颗牙齿几乎从根部断了。海浪把那个牙套打掉了。

她一路诅咒着自己的坏运气回到岸边,给了我父亲一个滑稽的微笑。那个小黑洞令人无法视而不见。他在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之前,先欣赏了一会儿她丑丑的新外貌。他一直不知道她戴着牙套。

他们在科西嘉岛人生地不熟,没人能给他们推荐一个不错的牙医。母亲也不信任岛上的专家,她宁愿等到回家,但是微笑时露出的那个一点也不迷人的黑洞令她感到很不舒服。她突然失去了对假期的憧憬。父亲试着安慰她,说会有办法的,肯定会有的。

那所房子里有一支硕大的蜡烛,很像圣周六复活蜡烛。它占据着客厅的一角,安放在一个铁质底座上,颜色像新鲜象牙。

第二天清晨,父亲很早就起床了,剩下母亲一人睡在床上。他去了客厅,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来一块榛子大小的蜡,然后坐到一张灯光明亮的桌子旁,仅凭双手和那把小刀开始制作一颗牙齿的模型。第一次尝试他不满意,于是继续努力。当觉得那块蜡不能再用了,他就再切一块。母亲起床时,父亲已经完成了一颗还算可以接受的牙齿。

张开嘴,他对她说,把那颗假牙举到牙洞前比大小。

你打算把这个安到我嘴里?

暂时也许能用,父亲一边回答,一边专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当认为完成了,他就把那颗牙齿包在一张餐巾里,放进冰箱让它变硬。吃完早餐,母亲怀疑地在一把椅子上坐下,嘴巴大张着,他开始安装那颗牙齿。牙齿底部有一个小洞,好嵌入原来的门牙剩下的那一部分,两侧的形状也和旁边的牙齿契合。

父亲后退一步,仔细看结果。蜡的颜色和真牙齿几乎没有区别。

你照照镜子。

她从正面欣赏了一下,又左右转头看了看。

还不错,她承认。

你别摸它,父亲说,活动吗?

她摇摇头,继续欣赏。

父亲又从蜡烛上切下来三块蜡。

这坚持不了一整天,他说,会软的。当然你也不能用它吃饭,你会需要几个替换的。

现在他有了一个模子,干起来就快了。他又做出来三颗牙齿,在冰箱里冷冻后,装进一个药盒递给她。

那么现在,咱们可以去散步吗?

母亲重拾微笑,开心地同意了。然后她亲吻了父亲,感觉到嘴唇里面蜡的清凉触感。

我看过那个假期的照片,还用放大镜仔细研究过。在照片里母亲总是微笑着,什么也看不出来。用蜡做的那些牙齿拯救了那个夏天,她总是这样肯定地说。

每天清晨,父亲总是天一亮就跳下床,弯着腰专心致志地雕刻着蜡块,眼镜都滑到了鼻尖上。他尝试不同的工具,争取把牙齿做得越来越好,但总是遗憾细节处理得不够满意。然后母亲在打开冰箱取早餐牛奶时,总是能看到四颗假牙躺在一张洁白无瑕的棉质餐巾上,仿佛圣物似的。

到了该回家时,母亲想把剩下的蜡烛带走。她说谁也不会需要这支蜡烛了,但是这对她却有很重要的意义。

父亲回答说不至于如此,说他看不出带走这支蜡烛有什么意义。母亲很恼火,就没再费神去说服他,直接用石蜡纸和几条毛巾把那支蜡烛包起来塞进了手提箱。

回到家后,她把蜡烛安置在餐厅的一角,然后去找牙医安了新牙套。

故事通常在这里结束。接下来,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人总是对父亲大加赞扬。他们夸赞他在那个假期中的表现,大家一致认为那是毋庸置疑的爱的证明。母亲也这样默认。然后大家继续聊天,母亲则开始出神,陷入对已去世丈夫的追忆中。

角落里那支坑坑洼洼的蜡烛引起客人的好奇心是很正常的。母亲正是因此才开始讲那个关于蜡质牙齿和父亲的细致体贴的故事,然而他生前对此却只是保持沉默或轻描淡写。

但无论是客人还是多数家人都不知道父亲其实很不喜欢那个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的坚持和听众的溢美之辞让他越来越烦恼。有一天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要求母亲不要再讲那个故事了。他们争吵起来,音调越来越高,当父亲喊出那蜡烛什么象征也不是时,争吵达到了高潮。什么也不是,他又说了一遍,只不过是假期里的一个消遣方式而已。他做第一颗假牙的确是为了帮助母亲,但是后来他每天早晨继续做无非是因为他很享受做得越来越好这个挑战。仅此而已。

母亲目瞪口呆地看了他一眼,含着眼泪把蜡烛收到了箱底。

从那时起,他们的争吵越来越频繁。

父亲离开我们后,母亲又恢复了讲那个故事的习惯,而且不仅如此。她开始修改那个故事,添加更多细节和形象,把故事变得更长。正是在那时候,她加入了沙砾的呜呜声,下背部的共振箱,还有对父亲加工牙齿时的细致描写,这情景她并没有亲眼看见,因为清晨的那个时间她总是在睡觉。她还添加了很多其他内容。她说假期结束时那支蜡烛看起来像是被海狸啃过,还说她牙齿间的空洞像是一个枪眼,笑容像是故事中的巫婆。细节和修饰,真实和虚构,假如父亲在的话,肯定会为此大为光火的。而她在讲述这个故事时,目光盯着虚空之处,显然很享受。她享受着这个选择内容,修饰润色的过程,把她的故事变得越来越精彩。

猜你喜欢

  • 章阿端

    有个姓戚的书生,少年风流,有勇气,敢作敢为。当时,一户大姓人家有一座很大的院落,大白天都能看见鬼,家里的人莫名其妙地一个接一个死去。这大户人家无奈,只好以低价出售房屋。戚生见价钱便宜,就买下来居住。但院落宽敞,人口很少,东院的楼台亭阁,长满

  • 铁匠周大胆

    妻子的娘家在湖南省澧县盐井乡一个叫大桥铺的小村庄。清明时节,我陪妻子一道去大桥铺祖坟插青。大桥铺顾名思义理应有桥有河, 可是这里全是连绵的丘陵, 连像样的小桥流水也没有, 唯有蜿蜒在田间一步能跨过的溪涧里大大小小的鹅卵石, 昭示着这里曾经有

  • 茶壶大帅

    民国时,有一位爱喝茶的胡大帅,对茶叶没多大挑性,却对那烧水的壶有极大的偏好,总是由亲信卫兵抬着一口半人高的龙嘴大铜壶跟随左右。哪怕到了战场上,胡大帅也是悠然自得地喝着茶,由着士兵们在前面拼杀。有位曹司令仗着兵多枪好,带着人马来抢胡大帅的地盘

  • 刘家兄弟

    激烈的枪炮声直直地响了一夜,到黎明时,才停下来,浓浓的硝烟,把整个的天空都弥漫了。此时,正是初春,地上一片片鲜红的血把刚刚露头的麦苗都染红了,到处是人的尸体,到处是被炸死的马匹,断裂的树干,炸断的枪支……这儿刚刚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八路军的县

  • 千古金刀计

    燕国大将军慕容垂千里投奔秦国,一时间天下震动。身为燕国第一重臣,慕容垂乱世叛国的背后究竟有何玄机?一、三英对决公元369年,燕国车骑大将军、皇叔父吴王慕容垂突然率领子侄辈几十人千里奔驰,投奔秦国,顿时,天下震动!当时天下三分,西有氐人苻氏建

  • 小村情仇

    一这天傍晚,门头沟石材实业公司总经理金老三刚从他新买的“凌志”车里钻出来,他的一只眼媳妇花二兰就从屋子里迎了出来。一见媳妇慌里慌张的神态,金老三就知道有事儿。他摆了摆手吩咐司机把车开走,这才和媳妇说话。“啥事不能到屋子里头说?”花二兰将他拽

  • 佛门魔刀

    一、“龙卷风”,“剃头刀”明中后期,豫西多乱匪,最大的一股名唤“龙卷风”,大头领李跃虹,二头领刘海楠,匪众足有数千。这日卯时三刻,“龙卷风”突袭新安,将小小新安四面围困。城墙上下,箭矢纷飞,流血漂橹,战场几成阿鼻地狱。守军为千总钱高仁统领,

  • 李世民与冤案

    唐太宗被称为“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朝廷每处决一名重囚犯,他都要求“三覆五奏”,并把死刑的终审权收归中央,以免出现冤假错案。贞观六年,他让近400名死囚犯回家过年,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犯人的关怀。但是,对于开国功臣和社稷重臣,李世民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