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下跪的冠军

下跪的冠军

收录日期:2025-11-20 20:18:17  热度:10℃

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王濛以43秒48的成绩夺得金牌,成为中国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卫冕的冠军。

值得称道的是,当王濛冲过终点之后,先与场边的教练李琰击掌相庆,再次侧身而过时她奋力冲向护栏与眼睛湿润的李琰紧紧地抱在一起。高举着五星红旗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之后,她又滑到教练席跟前,双膝跪地,用中国人的最高礼仪向领导、教练、队友们磕了两个响头。那一刻,让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她喜悦的泪水,还有她诚挚的感恩。

四年前那一幕我们仍然记忆犹新:初出茅庐的王濛一鸣惊人,在都灵冬奥会上夺得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冠军,颁奖时她一个鱼跃跳上领奖台,傲然独立,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但今年成功卫冕后,她放弃了唯我独尊的姿态,先与获得银牌和铜牌的选手握手,然后才站上冠军的领奖台。此时的她,懂得了感恩对手,显得更加成熟和大气,也赢得了观众更多的掌声和尊重。

人们通常会认为,竞技体育最重要的是技战术,谁最厉害谁就能笑到最后,就是最大的冠军,胜者为王嘛。实则不然,竞技体育带给我们的除了感官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心灵深处的触动,那是团队精神,那是感恩情怀,因为冠军的背后还有很多人在默默付出家人的理解、领导的操心、教练的指挥、队友的支持、陪练的辛酸、队医的治疗没有他们,冠军从何谈起?

当年,李琰作为“海归”教练,接过短道速滑队“帅印”之后,她和王濛因为相互不够了解而产生过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但经过风风雨雨的考验和四年时间的磨合,她们冰释前嫌,彼此建立起信任,有了很深的默契,直到亲如母女般地并肩作战,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赛后,王濛解释了夺冠后下跪这一举动:“这是我感谢教练的方式,她让我知道了短道速滑500米到底该怎么滑。这两个头一个感谢教练,一个感谢我的领导、我的队友和医务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濛还不止一次地提到她的父母和祖国,并说“13亿中国人民是我的动力,就像城墙在后面推着我向前滑”。

人终要长大的。换言之,是自己慢慢学着长大。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或深或浅记录着芸芸众生成长的深度。成长越慢的人往往受的伤就会越多,面对种种伤痕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承受,更多的是要感恩。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感恩,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感恩,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感情。王濛在夺冠时刻的一跪,跪出的是做人的成熟。

我们相信,经过四年的洗礼,懂得感恩的王濛,一定能滑得更快、走得更远,成为当之无愧的速滑冠军。

猜你喜欢

  • 回家

    都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那么爸爸前世一定是一个多情的人。因为前世我还有一个情敌,就是我现在的姐姐。作为这个家里年龄最小的成员,往往都是倍受宠爱的。只不过爱的方式不同。爸爸爱我的方式,就是给我足够的自由,小时候,当别的女孩子在抱怨要回家的

  • 等待那只手

    老头没睡,还在用眼睛的余光悄悄打量我。我知道他在等待下手的机会。我也没睡。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一点苗头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于是我暗自后悔:要是不贪图那个懒觉,早20分钟起床就能买到卧铺票,何至于胆战心惊地和一个老家伙这么对峙着?很显然,那老头

  • 一吨重的成功

    尼尔·弗格森是英国公认的“神童”,他的研究领域横跨历史学、经济学与政治学,不到30岁就被牛津大学聘为研究员,40岁时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尼尔·弗格森取得那么大的成绩,离不开他的勤奋。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史研究中,为了写

  • 寓言里的人生哲理

    材的归宿有个爱材的人得到了质地优良的木材,但是他不知道用这木材做什么好,是用它盖房做栋梁?是用它造船去远航?还是用它做家具服务生活?他终于急病了,病越来越重,最后竟然病死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人爱材,就用这木材做成棺材,杷主人装在里面一起埋掉

  • 给父亲洗脚

    晚饭后,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翻着当天的晚报。上小学的女儿端了一盆热水,很吃力地从卫生间抬到客厅。我一看问:“怎么了?”女儿说:“今天父亲节,老师让我们为爸爸洗脚。”我点点头,泰然自若地坐在那里。在我脱下鞋袜的时候,女儿已经把洗脚水端了过来。

  • 成功需要性格做支撑

    任何人的性格都有特点,有的人温和,有的人激烈,有的人细心,有的人粗放。这些特点既不能说是缺点也不能说是优点,只能说是特点。对于一个人的性格,我们需先肯定它只是特点,关键看怎么运用它。运用得好了,个性在有些人身上就发展为优点:运用得不好,个性

  • 宽容的境界

    一宽容并非丧失原则,并非意味着对自私自利行为的姑息纵容,也非对恶人横行的迁就忍让,而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偌大的社会里哪能处处尽善尽美,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只要不是大是大非问题,何必计较交往中的一点误会、一点矛盾,何必在意相互

  • 一片“喜欢”的花瓣

    那天,当她独自拎着重重的行李穿越开满木棉花的校园时,忽然听到有人说:“我可以帮你提行李吗?”她转过头去,看到一个陌生的男孩。想起离开家前,邻居家的姐姐曾善意地提醒:“有些男生喜欢盯着美女,他们往往披着‘助人为乐的羊皮’,期待一见钟情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