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揭秘1928年毛泽东为何被开除党籍

揭秘1928年毛泽东为何被开除党籍

收录日期:2025-11-20 20:53:51  热度:10℃

当时,毛泽东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而且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周鲁当时任中共湘南特委军事部长、省军委特派员,他作为湘南特委代表到井冈山,哪有权力开除毛泽东的党籍呢?

据周鲁说,他是看了中共中央文件,在这个文件中,明确写有中共中央开除毛泽东党籍的决定,他只不过是前来执行党中央的决定而已。

湖南省委委员彭公达、毛泽东、易礼容、夏明翰,应撤销其现在省委委员资格。彭公达同志应开除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资格,并留党察看半年。毛泽东同志为八七紧急会议后中央派赴湖南改组省委执行中央秋暴政策的特派员,事实上为湖南省委中心,湖南省委所作(犯)的错误,毛同志应负严重的责任,应予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那时的中共中央文件,是通过秘密地下交通员传递的,从上海传到湖南,颇费时日。周鲁到宁冈要通过白区,不能随身携带中共中央文件,只能凭记忆进行传达,因而把开除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误传为开除毛泽东的党籍。

1927年4月上旬,毛泽东率部来到湘南,在湘南特委看到了这个中共中央文件,方知周鲁误传了中央文件的决定。

1956年9月10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当谈及上述这件事时说:

后头又说这是谣传,是开除出政治局,不是开除党籍。啊呀,我这才松了一口气!那个时候,给我安了一个名字叫“枪杆子主义”,因为我说了一句“枪杆子里头出政权”。他们说政权哪里是枪杆子里头出来的呢?马克思没有讲过,书上没有那么一句现成的句,因此就说我犯了错误,就封我一个“枪杆子主义”。的确,马克思没有这么讲过,但是马克思讲过“武装夺取政权”,我那个意思也就是夺取政权,并不是讲步枪、机关枪那里跑出一个政权来。见1991年第3期《党的文献》。

从上述情况来看,撤销毛泽东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前委职务,不是因为所谓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没有经过中央委员会批准的问题,而是瞿秋白“左”倾错误造成危害的结果。

猜你喜欢

  • 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亦劻简介 亦劻是怎么

    清朝入关之后,曾经降清的汉臣有功劳大的都分封王爵。然而自康熙三藩之乱被平定之后,异姓不王已经成为默认的规则。能封王的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弟,生来天王贵胄。一般的王爵其实也不是最尊贵的,爵位中最牛的当属铁帽子王。清朝王爵承袭,几乎都是降爵袭封。

  • 金日磾儿子为何成为汉武帝弄儿?这两个儿子

    元狩二年的夏天,在春天收获匈奴人的祭天金人之后,霍去病又再次率兵攻打祁连山,与匈奴浑邪、休屠二部遭遇。在汉匈的这场战争中,年少英勇的天才大将霍去病,带领汉家军队获得了胜利,将大汉的威名传遍草原。而匈奴两部则遭遇重大损失,特别是浑邪王一部,更

  • 尉迟敬德是怎么成为门神的?他最后的结局如

    道教传统门神分别是尉迟敬德和秦琼,这两位都是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两员大将,尉迟敬德更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救过太宗的性命。尉迟敬德勇冠三军,他武艺出众,跟随太宗立下诸多军功,是其心腹大将。可李世民登基为帝以后,性情憨直的尉迟敬德,却仗着功劳在身,居

  • 年羹尧两个妹妹分别是谁?妹妹们结局如何?

    年羹尧是雍正初年权臣,深受雍正帝宠信,在雍正初年可谓权倾一朝。年羹尧是历史名人,他的妹妹也不差,甚至于很多人因为年羹尧的妹妹才知道有年羹尧这个人。当然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女生,至于原因嘛?估计是因为年氏是雍正帝的宠妃。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帝的敦肃

  • 常遇春为何被称为常胜将军?他是怎么死的?

    常胜将军的名号可不是谁都能担得起的,需得是英勇无敌的大将,一生少有败绩甚至毫无败绩才能称之为常胜将军。这样的将帅,往往名留史书垂名千古。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常胜将军,号称率军十万就可纵横天下,这位将军是谁大家知道吗?稍微听过这位将军的人,应当已

  • 鱼玄机和温庭筠是什么关系?她为何从才女沦

    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温家到温庭筠这一代,只是一个没落了的旧贵族。好在温庭筠十分争气,他在文学方面极有天赋,古时候的曹植七步可成诗,而温庭筠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在中国诗坛上,温庭筠被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就是这么一位大名人,坊

  • 给生活多一种选择

    人生好比由许多门组成的大厦,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开启了另外一道门。你的人生也因此色彩斑斓丰富而多彩。青莲流离、四海无依、仕途不顺、命运多舛。李太白昔日火焰般的热情正在一点点地消逝,再也吟不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留下

  • 明代学者曹学佺简介 曹学佺所作名联是何?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当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在想,能说出这番话的人应当是一位直性子的忠义之人,后来发现的确如此。这句对联听过的人应当不少,但知道作者的可能就比较少了。说出这话的是明末官员、学者曹学佺。为人正派刚义,有情有义。曹学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