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绝命连环套

绝命连环套

收录日期:2025-11-21 12:13:41  热度:9℃

民国末年的一天傍晚,苏州最豪华的吴中宾馆,住进了一老一少。年长者自称老克辣,年轻者叫冯遮,二人是主仆关系。

这两位自称是上海派克司洋行的商人,此番来苏州城做的是占币收购的买卖。到达苏州城的第二天,他们便在《苏州市明报》、《江南时报》等报刊的显要位嚣上大登广告,全文大意如下:

高价收购宝泉局造“康熙通宝”小平钱,枚价二十鹰洋。无限额。凡经鉴定确为符合者,无论多少,照单全收。收购地点……

此广告一出,立即引发了苏州市民的浓厚兴趣。因为这种用四火铜铸就的色如黄金的行用钱,属于当时国内最为普遍的流通货币,家家皆备,人人拥有。于是,广告刊出的当天就有成百上千的苏州市民手执这种小平钱,蜂拥着直奔那收购地点。

然而,这一批批携带着大量“康熙通宝”涌向收购点出售小平钱的市民,很快就被两位派克司洋行的代办商一批批地挡了回去。原因很简单,只因为这些小平钱都是真货。

当即有人不解地问:“真的不收,难道你们要收的是假货吗?”

那位自称老克辣的长者听了,居然点头微微笑道:“正是如此,我们就是专门来收购假货的。”

老克辣沉吟片刻,道出了这批铜钱的渊源。原来,清朝入关后,宝泉局沿用了明代宝源局“金背钱”的制造工艺,用四火铜钱精铸了一大批“康熙通宝”。据说当时有一朝廷下野人士为泄私愤,暗地里仿造了一批小平钱,投入市场流通。不知是制造失误,还是有意为之,尽管这批铜钱与真的相差无几,却偏偏在康熙的熙字上露了马脚,那个熙字里面的口字,少了一竖,成了“臣”字。所以,只要稍加留心,就不难分辨真假。此番,老克辣他们收购的便是这种假钱。

谜底揭开,无疑给那些做发财梦的市民们泼了一盆冷水。但也有少数人的美梦得以实现:有几个市民当真从家中翻找出了几枚假钱,送去老克辣那里。经鉴别,老克辣认定那几枚正是他要收购的东西,便当即以二十个鹰洋一枚的代价,买了下来。

这件事很快在苏州城传了个满城风雨。顿时,一股寻觅假康熙通宝的旋风在苏州城里刮了起来,引得家家户户翻箱倒柜。

同时,这消息也引发了一个人的警觉与注意,那便是苏州身家百万的大收藏家龙三男。他决定前往老克辣那里打探虚实,摸个底细。

龙三男买通了吴中宾馆的门客,用二十五枚鹰洋的代价,从几个前来出售假通宝的市民手中买了几个假钱,作为去见老克辣的“门票”。

一天上午,一辆乌黑锃亮的“沃斯汀”轿车耀武扬威地停在了宾馆门前,在妖冶的女秘书和彪悍的男保镖们的簇拥下,财大气粗的龙三男踏进了会客室。老克辣事先接到了龙三男的名片,所以已经在那恭候了。

一番客套寒喧后,龙三男将谈话引上了正题,他笑吟吟地抚弄着手中的一枚假康熙通宝,问道:“老先生以高价收购这种蹩脚的假钱,是否有用牛刀寻鸡杀之嫌?”面对发问,老克辣不动声色地笑了笑,只是含糊其词地答逋:“虾有虾路,蟹有蟹道。百人百姓,各有所好,何必细说呢?”

龙三男早料到对方会这样回应,向两边使了个眼色,命人退下了。眼见室中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后,他才神秘兮兮地从随身带来的小皮箱里取出三根金条,放到老克辣面前。

“你这是什么意思?”老克辣明知故问。

“换取您老收购的康熙通宝假钱。”龙三男单刀直入地说。

老克辣微笑着摇了摇头。

“那……干脆你开个价吧。”龙三男咬牙道,他今天是豁出去了。

“唉!”老克辣长叹一声,苦着脸道,“龙先生,纵使你堆个金山银山给我,我也不敢吐露半句呀!因为这可是关乎老夫身家性命的塌天大事!还请龙先生多多谅解!”

龙三男见老克辣已经把话说到这个地步,只得扫兴地起身告辞。但是,龙三男岂肯就此罢休。就在刚才与老克辣接触的时候,他已注意到了站在老克辣身边的那个小伙子——冯遽。他决定以这个涉世不深的小伙子为突破口。

第二天早晨,冯遽按例出门去黄天源糕团店买早点。当他走到观前街口时,突然半空里发出一声断喝,随着一声“躲开”的大喊,从一旁蹿出一个人影,直向冯遽扑来。冯遽猝不及防,被来人猛地扑倒在地。

与此同时,猛听“轰隆”一声巨响,一股呛人的尘灰腾空而起。

“好险啊!”冯遽还没分清东南西北,又被压在他身上的人顺手一把拉了起来。透过尘灰,冯遽定神一看,不由倒抽一口凉气:真是太险了!一堵土墙不早不迟、不前不后刚好倒在刚才冯遽站立的地方。不远处立着一块标牌,上面写着“施工重地,行人绕道”的字样。

冯遽这才明白过来,若非这位壮士相助,自己早已成了冤鬼!

冯遽遇险得救,不由感激万分,拉着壮士来到松鹤楼饭店。酒过三巡,冯遽带着醉意再次举杯感谢对方救命之恩时,壮士挡住了冯遽。他望定冯遽,开门见山道:“冯兄,今日之事说明你我有缘,冯兄不如传授些许发财致富的秘诀于小弟。”说罢便凑在冯遽耳边,一番低语。

冯遽听完,不由面露难色。那位壮士见状,礅下酒杯笑道:“冯兄既有难处。小弟也就不勉强了。”说罢,便欲起身离席。冯遽连忙拦庄,一咬牙道:“也罢,权当今天我这条小命没拾到。”然后便凑在壮士耳边,将他们此行高价收购康熙通宝的内幕和盘托出。

原来,老克辣和冯遽也是给人当差的,他们是德国派克司洋行驻上海分行的中国高级雇员。此番他们来苏州的一切行动,均是在德国大老板一手策划指导下进行的。这种假钱其实是德国制造商模仿伪造的。数量不多,投入中国市场流通后,他们才发现这种假钱中含有某种稀有金属,系制造某种军需品必需的原料。为此,德国大老板不惜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派员前往中国各城乡收购。按该稀有金属的真正价值,每枚至少价值五百枚鹰洋呢!说到这里,冯遮不由一声长叹:“可怜我等资本微小,无力收存,只能为他人做嫁衣,可惜呀可惜!”说到这里,竟红了眼眶。

壮士听完,不由激动得满面通红,连连举杯向冯遽敬酒。冯遽一再告诫壮士,此事万不能泄露出去,否则不但计划落空,而且还有杀身之祸。壮士听了,连连表示,一定守口如瓶。

然而,这天底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就在壮士义救冯遽的第二天,苏州的古旧市场和文物商店里,可谓是门庭若市;就连摆在街巷市角的地摊小店,也是人头攒动,铜钿叮当。一枚假康熙通宝已被炒到了三十鹰洋一枚。整个苏州城可谓万人空巷,人人争说假通宝。苏州城内大大小小的收藏家,都趁此机会大量收购假通宝,想等以后设法找到德国制造商,以高价抛出,从中赚得更大的利润。于是,一时苏州城狂掀假钱热。

老克辣面对如此形势,不禁大惊失色。他当即决定把每枚假通宝的收购价提高到四十元鹰洋,并于翌日在苏州各大报刊大登广告,广而告之。然而,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假通宝的市场交易额一下又从四十元一枚上涨到一百元一枚!

半个月后,老克辣主仆静悄悄地离开了。这场假钱收购热,却持续了很长时间。到后来,一枚假通宝居然标价上升到五百鹰洋!

原来,那冯遽被救正是龙三男设下的计。自从他使计赚得冯遽口中秘密后,便倾其所有,收购了大量的假通宝。然而,等他欲寻找外国买主时,却傻了眼:当时冯遽所吐露的那个派克司德国洋行,非但没有叫老克辣和冯遽的人,而且根本没有收购假通宝的计划。

事到如今,龙三男之辈方知上了老克辣和冯遽的大当!老克辣等一批造假者事先制造了大批假康熙通宝,送入苏州等城市流通。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将假通宝的价格炒高。同时,老克辣一伙趁“收购热”偷偷大肆兜售他们的假钱,从中牟取了暴利。

贪心的龙三男只有自吞苦果啦!

猜你喜欢

  • 记忆那永不忘怀的旧事

    每个人的脑海里,或多或少,总有那么一丝丝难以抹去的记忆。或情,或友谊,或故乡,或某一个城市的印记。伴随着夜色中那一船星辉的闪耀,频频于心头间雀跃。独自走在北海大道上,那一阵阵北风吹过,让我有不免有点瑟瑟发抖,纵使如此,我依然漫步,找寻那多年

  • 磨斧不误砍柴功

    有一个伐树的工人身体非常强壮,而且勤劳工作,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可是,他发觉自己的伐树树木却日渐减少.一天,他的管工看见他满脸愁容,便关心地问:你为何愁眉苦脸呢?”这个伐树工人回答说:我对自己失去信心了,我以前每天伐树十几棵,现

  • 柔和的力量

    这是一堂医学课,先生问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最好?”学生齐声回答说:当然是浓度越高越好啦!”先生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

  • 有梦就有蓝天,相信就能看见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相信呢?”佛祖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默默地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弟子不管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然后,佛祖点燃一支蜡烛。虽然灯

  • 时间就是生命,掌握时间就是掌握生命!

    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他的行动。同时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就跟他时间管理的能力成正比。很多人时间管理做不好,因为他不够忙。时间管理好的人,第一个现象就是忙,整个人开始忙碌起来,不是瞎忙,而是很有效率的忙。时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要达成你的目标,所以假设一

  •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现代竞争社会,虽然比较的是一个人能力和动机,但同时也是一个人的乐观精神的较量。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即便是将动物和人置于绝望的环境中,人为地让他们无法逃脱失败或惩罚,仍然有四分之一个体永不放弃,这就是说,群体中天生地存在乐观差异,少数个体是

  • 心灵励志:只看你所拥有的!

    她站在台上,不时不规律地挥舞着她的双手;仰着头,脖子伸得好长好长,与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条直线;她的嘴张着,眼睛眯成一条线,诡谲的看着台下的学生;偶然她口中也会依依唔唔的,不知在说些什么。基本上她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但是,她的听力很好,只要对

  • 一张纸片的命运

    大学里,有一堂哲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那是期中考试后的一天,班里的一个同学因为各门功课都考得一塌糊涂,所以忧心忡忡,在哲学课上无精打采。他的异常引起了哲学教授的注意,教授把他从座位上叫了起来,请他回答问题。教授拿起一张纸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