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贪心之失

贪心之失

收录日期:2025-11-20 13:10:12  热度:8℃

人人都有欲望,而且欲望还是无止境的。人们的某个欲望一旦获得满足,必定会出现更高的欲望。一味地追求贪欲而迷忘本性,往往会让人沉湎物欲,一去而不知返。

乞丐第二天一大早就抱着那只狗,准备去领那2万元酬金。当他经过一家大百货公司的大电视屏幕时,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赏金已变成了3万元。乞丐驻足,想了一会儿,这赏金增长的速度倒挺快,这狗到底能值多少钱呢?他改变了主意,又折回他的破窑洞,把那只狗又拴在那儿。第四天,悬赏额果然又涨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乞丐没有离开过这块大屏幕,当酬金涨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返回到他的窑洞。可是那只狗已经死了。因为它在富翁家吃的都是鲜牛奶和烧牛肉,对乞丐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东西根本受不了。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所谓“人各有志”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在人生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还是要谨记:做人要少一点儿欲念,多一点儿超脱,不要被名利遮住了双眼。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个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个年轻有为的诗人。一天,刘希夷写了一首诗,曰《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刘希夷读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凤;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之问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刘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之问于是说:“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希夷说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

宋之问心中暗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想法据为已有。于是他起了歹意,命手下将刘希夷害死。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

凡是有智慧的人,都是懂得抑制自己的私欲,能遵循为人之本的人。他们能正常地关心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人人都自珍、自爱、自重,我们的社会才能充满勃勃生机,充满欢歌笑语。

民间有一个捕捉麻雀的好办法,在木棍上拴上绳子,用木棍支起竹匾,匾下撒上谷粒,一旦麻雀进去吃谷粒,只要拉动木棍,麻雀就会被罩在匾下很难逃出。

最后,他眼睁睁地看着那群麻雀心满意足地离去了。匾下什么都没有了,包括他的谷子。

也许有人会说,“见好就收”可能会失去更多的机会,但是当这个“好”到了一定的限度,收也无妨,毕竟你已经得到了很多。15只麻雀捕到了13只,已经算是大胜利了,如果把目标定在百分之百的占有上,那就太贪婪了。过于贪婪的结果往往就是什么也得不到。

做人要懂得适可而止。

很多时候,在恰当的时机克制住欲望,往往要比耗到最后得到的更多。

对于某些好大喜功的年轻人来说,克制贪欲,适可而止显得尤为珍贵。

猜你喜欢

  • 林肯擦皮鞋

    有一天,美国总统林肯在擦自己的鞋子,一位外交官偶然看见了,于是不怀好意地问道:总统先生,你经常擦自己的鞋子吗?”这显然话中有话,暗含讽刺,但又让人抓不住把柄还击,真是进退两难。林肯总统机智聪敏,反应迅速,他不动声色地回答道:是啊

  • 开快车不一定不安全

    阿智年轻时在工厂工作的那几年,常常乘单位的小车去市外办事。当时,开小车的司机是位老师傅——刘师傅。这位刘师傅有一个特点:能说、爱唠叨。他凡是遇上什么事儿看着不顺眼了,就忍不住说道几句;或者对某件事儿、某个人有了感慨,

  • 一肚子学问

    有一对学识渊博的夫妻,很受左邻右舍的敬重。夫妻俩知道这是知识带给他们的荣誉,也深知拥有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当妻子怀孕的时候,丈夫就为未出世的孩子定了一套学习计划。妻子看完丈夫定的学习计划后说:哎呦!亲爱的,孩子还没出生,你定这个学习计划太早了

  • 长得慢的树更能成材

    他叫阿尔伯特。因为母亲生他的时候难产,所以他从小就被认为是不祥之兆。阿尔伯特三岁多了还不会说话,父母担心他是哑巴,还曾带他去医院检查过。后来,阿尔伯特总算开口说话了,但是说得很不流利,而且他讲的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吃力的思考之后才说出来的。后

  • 用灵魂去战斗

    他快乐地生活每一天,诚如他所言:足球是为了快乐的生活,而不是把生活弄得更糟糕。[1]他是当今世界上身价最贵的足球队员之一,他最难以忘记的依然是曾经的贫穷。而人们对这位获得德国和法国的足球先生,最难以忘记的除了他惊人的球技外,当然还有他那张过

  • 海湾大桥的安全网

    后来,建筑公司投资10万美元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安全网。结果施工效率比以往提高了1/4。仅仅这25%的提速就为公司带来了近百万美元的效益。更奇怪的是安全网装好后,直到大桥竣工也只有10个人摔下来过。当然他们都被安全网接住,有惊无险。这张安全网可

  • 若不痴情枉少年

    我读过的大学里,有许多绮丽的爱情故事,一一印证所谓若不痴情枉少年”。最难忘记的是同我选修诗词欣赏的一个长发瘦女生。她不美,衣服穿得邋遢,就是有一股孤芳自赏的潇洒劲。很少见她与人打交道,成天跟她腻在一起的就是别系一个念自然组的男生

  • 谢谢你曾经拒绝我

    那年,他正读高三,雄心勃勃地想考华中科技大学。开学前第一天,他在教室上自习。突然听到一声剧烈的响动,抬头只见一个女生正扶着桌椅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她摔倒了。教室里轰”地笑开了,她红着脸,低头跑到教室的最后一排,口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