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承人之诺

承人之诺

收录日期:2025-11-21 02:12:35  热度:7℃

如果,我们都牺牲了,就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如果,我们其中一个死了,另一个,就照顾对方的爹娘,视彼此的爹娘为亲生爹娘,为他们养老送终!

1950年,来自山东的刘绍安与来自江苏泰兴的张志久,相遇、相识在朝鲜战场上。

当时,刘绍安是志愿军排长,张志久是副排长。是年10月,激烈的上甘岭战役拉开帷幕。两个好朋友在战壕里约定:“如果,我们都牺牲了,就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如果,我们其中一个死了,另一个,就照顾对方的爹娘,视彼此的爹娘为亲生爹娘,为他们养老送终!”

誓言一出,两个好战友当场击掌为盟,并找来纸和笔,写下各自家乡的住址,分别揣进一枚空弹壳,藏到贴身的衣袋里。

在一次惨烈、悲壮的战斗中,刘绍安眼见众多战友倒在敌人的暗堡前。杀红了眼的他,愤怒地拎起一只爆破筒,准备冲过去炸毁敌人的碉堡。就在这一刹那间,一旁已经负伤的张志久,一跃而起,夺过他手中的爆破筒,向硝烟中冲去……和英雄王成一样,张志久炸飞了敌人的暗堡。

张志久牺牲后,刘绍安没有流泪。他掏出贴身藏着的子弹壳,打开,默念那一行文字,把陌生的地址背了下来。

此后,刘绍安模仿烈士的笔迹,每月给张母写“平安信”,并随信把自己微薄的津贴寄往张家。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年。1954年,组织上派人慰问张家,送来张志久的抚恤金和烈士证。张家父母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儿子早已牺牲。是另一个“儿子”,一直在默默地慰藉、照料着他们。

1963年,从军22年的刘绍安面临转业。按部队规定,他若选择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提级;若选择回山东老家,则按职级分配。但,刘绍安想起自己对战友的承诺,毅然只身来到张志久的泰兴老家。然而,这个家迎接他的,除了年迈多病的母亲、三间难遮风雨的泥草房,还有张志久那三个尚未成年的弟妹。面对清贫的家境和沉重的负担,刘绍安没有退缩和反悔。他在张家留了下来,并和张志久的大妹妹结为连理。从此,承担起了一个长子兼女婿的义务和责任。

泰兴的地方领导听说了刘绍安的事迹,想安排他去县里当科长。但他拒绝了,要求到永安洲镇当供销社主任。因为那里离家较近,他是家里的主劳力、顶梁柱。

张母身体不好,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刘绍安每天走几十里路,长年在单位和病床前奔波,没有丝毫怨言。1985年冬,张母病危,临终时非常想吃黄瓜。寒冬腊月,哪里有黄瓜?为了满足老人最后的愿望,已退休的刘绍安跑遍了整个泰兴城,都没能找到一根黄瓜。最后,他去扬州寻到一种腌制的莴苣咸菜。回家放进温开水里泡,把颜色泡尽、盐分泡尽,抹上糖后给老人吃。老人说:“安儿,怎么不像黄瓜?”刘绍安流着泪说:“娘,这是冬黄瓜,冻过了,有点变味,你就吃一点吧。”

就这样,刘绍安用亲子之孝和战友的拳拳之心,为张家二老送了终,帮助张志久的弟妹完成学业,直至各自成家立业……

听完这个故事,心里涌动、升腾着一股股的温暖和感动。沧桑岁月中,这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老战士,为了纷飞战火里的一句诺言,用一辈子的时间履行、承载。

50多年过去了,如今刘绍安已是85岁的古稀老人。耄耋之年,回首往事,他无怨无悔。

承人之诺,虽死不辞。

猜你喜欢

  • 韦编三绝的故事

    成语今说:韦,熟牛皮。古时用竹简写书,竹简用牛皮带编联起来,称韦编”。三绝,多次断开。后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 风吹草动的故事

    春秋时代,楚平王是个很迷恋女人的君王,后来还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大臣伍奢对君主这样的行为非常反对。楚王一不高兴,下令把伍奢抓起来,连伍奢的大儿子也一起被杀死。然后,二儿子伍子胥看情形不对,他赶紧逃命。一路上躲躲藏藏,有什么风吹或草摇动的声音

  • 李代桃僵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于晋国有功的赵氏家族。屠岸贾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已被秘密送进宫中。屠岸贾闻讯必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杀公主。公主已身

  • 人面兽心的故事

    杨朱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哲学家,有一次将老子请到家里,尊敬地向老子请教。老子见他态度诚恳,便给他讲了这么一个道理:看人不能光看外表,主要还要看其内心如何,光看外表容易被其迷惑,所以圣人是不注重外表而注重心智的,凡夫俗子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假如看人

  • 依样画葫芦的故事

    陶谷是个学问渊博的人,他发现宋太祖对于一些办文告和写文章的臣子,包括他这个翰林学士在内,都不太重视,他就向太祖请求调离翰林院。太祖听了,笑着说:这种官很难做,只能依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我看,你还是继续做下去吧!陶谷听到太祖这么说,心中很不舒

  • 知己知彼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着书《兵法》,认为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个国家就要差一些。要善于运用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战百胜还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过战斗而使敌人屈服才高明。【典故】知己知彼

  • 霸王别姬的故事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

  • 夸父逐日的故事

    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