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列宁的故事4则

列宁的故事4则

收录日期:2025-11-21 03:32:56  热度:10℃

列宁的故事:戒烟

列宁是从17岁时学会吸烟的。他的母亲玛丽娜十分担心他的健康,因为列宁在童年和少年时期身体并不十分结实,就劝他戒烟。母亲对列宁列举了吸烟对身体有害的种种理由,然后向他指出,在他自己没有挣钱之前,不必要的开支,即使是几个戈比的支出,也是不应当花费的。

当时,列宁是个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开除的大学生,毫无经济收入,全家都靠抚恤金生活。思想早熟而又敬重母亲的列宁听从了母亲的劝告,毅然戒了烟,并且终生不吸。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办公室墙上贴上“禁止吸烟”的纸条。在有人不遵守规定依然吞云吐雾时,他生气地当众撕下纸条,并且说“免得糟踏规定”,列宁在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时,一位年轻的红军指挥员出于敬慕请列宁抽烟,列宁谢绝了,并且幽默地笑着说:“同志,你在战场上和敌人勇敢作战,你为什么不能跟吸烟作斗争?”

列宁的故事:纽扣

有一次,列宁发现人民委员会一个工作人员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颗钮扣。列宁看到了,没有出声,走了过去。碰巧第二天列宁又遇见了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上还是没有钮扣。到第三天也还是没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宁才看到钮扣缝上了。

“总算缝上了。”列宁很高兴。甚至连情绪都不知道为什么提高了。

那时是国内粮食特别困难的时候,城市和工人区都缺少粮食。农村有粮食,但是农村里的有钱人--富农把粮食藏起来了。

为了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往国内各地派出了粮食征集队。那位人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就是列宁想说他掉了钮扣的那一位,也被推举担任一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犹豫不决。

人们对列宁说:“他是个能干的人。”“是个有功之人。”“是个勤勉可靠的人。”

列宁想要提钮扣的事,但没有出声。那位工作人员带了粮食征集队出发了。

过了一段时间,列宁接到报告。报告如此这般地说,那位工作人员不胜任工作,他不能保证弄到粮食。不但如此,富农还把粮食征集队收集的粮食给烧了。

“可是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人们向列宁报告说,“他没有预先提防,漫不经心,没有及时把粮食可靠地保护起来。”

也有一些人庇护这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同志,这是偶然事故。”

列宁听着,他自己则在一张纸上画着什么东西。别人颇感兴趣:列宁在那里画什么?往纸上一看,只见纸上画着一颗钮扣。

列宁的故事:从花瓶中学会了诚信

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娘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

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

而小列宁因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说出实话会会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亲看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

于是,小列宁的妈妈就想:应该怎能样对待孩子撒谎这件事呢?当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处罚他。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认为,重要的是教育儿子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而不是责备他。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三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

从那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着他。

有一天,在小列宁临睡前,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摩着他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小列宁突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阿尼亚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说:“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

几天后,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谴责。”妈妈看着儿子会心的笑了。

猜你喜欢

  • 甜蜜

    赵慨与李升两家相邻,只有一墙之隔。赵家种了一棵枣树,挂着红楞楞大枣的枣枝伸进李升院内;李升种着一株苹果树,结着红艳艳大苹果的苹果枝也“越境”伸进赵慨院中。实际上,各家只要将果树的枝条往自家院内撇一撇或用绳子将果枝勒住,枝就不会“自由发展”。

  • 信念

    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嗜酒如命且毒瘾很深,一次在酒吧里因看一个侍者不顺眼而犯下杀人罪,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1岁。其中一个同样毒瘾甚重,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也因杀人而坐牢;另外一个儿子却既不喝酒也未嗜毒,不仅有美满的婚姻,

  • 照亮别人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诠释。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

  • “你很漂亮”

    在新疆的高昌故城,我们的参观团遇到了一群推销小铃铛的小姑娘。小姑娘都是六七岁的年龄,个顶个那么漂亮,大眼睛忽闪着,浓密的睫毛让人生出检验一下真伪的欲望。我买了一个小女孩的铃铛,其他的孩子立刻“嗡”地围过来,强行将她们的铃铛往我手里塞。我说我

  • 天才的动力

    20世纪,马德里圣费尔纳多皇家学院。一个靠叔叔萨尔瓦资助得以求学的孩子,忽然爱上了逃课。因为他迷恋上一个地方:普拉多美术馆。在那里他享受着艺术的盛宴。后来,越发着了魔,干脆跑到大街上写生,足迹遍布了整个马德里。叔叔终于知道了他逃学的事情,失

  • 躲不过的弯路

    在青春的路口,曾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地看我好

  • 贪婪的结果

    在一间很破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他穷得连床都没有,只好躺在一张长凳上。穷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绝不做吝啬鬼……”这时候,上帝出现在穷人的身旁,说道:“好吧,我就让你发财吧,我会给你一个魔力的钱袋,钱袋里永远会有一块金

  • 请您往右边站

    走出国门的机会不多。许多大事往往只留下了个梗概,而几件小事却历历在目。1989年春天,我和一位导演、一位摄影师到苏联参加青少年电影节。在莫斯科乘地铁,我们三个人站在滚动电梯上上行。后面传来说话的声音,回头一看,一个小伙子正对我们示意。我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