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无心的鹿

无心的鹿

收录日期:2025-11-20 22:23:39  热度:10℃

狮子病了,听说鹿的血和心脏能治自己的病,于是它派遣狐狸去找森林中最大的鹿,并把它骗到洞里来。
狐狸看见一只硕大无比的鹿,便对它说:“狮子病得很厉害,都快死了。它正在考虑由谁继承它的王位呢。看样子它认为只有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你身材魁梧,素有威信,如果你能去为它送终,想必你成为国王的机会会更大!”
鹿欣喜地跟着狐狸走进了山洞。一进洞口,狮子就猛地朝鹿扑过来,鹿下意识地闪开,可是耳朵仍被狮子撕了下来。鹿慌忙逃走,狮子没有得逞,它命令狐狸再去一次。
狐狸说:“这可太难办了……”看到狮子变了脸色,它马上说:“不过,我会尽力办到。”
它又找到鹿:“你怎么这样胆小呢?刚才大王是想告诉你一些关于王位的忠告与指示罢了,你就慌成这样,还把耳朵拽坏了。如果你再不争取,大王就会把王位传给狼。你再跟我去一次吧,我会帮你说几句好话的。”可怜的鹿又一次受骗了,它一进洞就被狮子咬住了喉咙。狐狸偷偷地把鹿的心脏当做自己的酬劳吃了。狮子吃完后,才发现怎么也找不到鹿的心。
狐狸远远地站着说:“你不要再找了,要是它有心的话,就不会两次走到这里来。”


猜你喜欢

  • 鹬蚌相争的故事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

  •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故事

    春秋时期,吴越之间经常起争端。公元前497年,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委曲求全向吴国求降,去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在大夫范蠡的帮助下,越王勾践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勾践为了不忘国耻,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卧的地方也悬着苦

  • 鱼目混珠的故事

    从前,在街市上,住着一个名叫满意的人。 有一次,他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办事,那地方在未经开发的荒蛮的南方。在一家绝不起眼的铺子里,他用身上所有的钱和带着的所有值钱的物品,买到一颗径长一寸的闻所未闻的大珍珠。 回到家,满意用最好的材料做了一个盒

  • 骑鹤上扬州的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说郛(fú)·商芸小说》。陶宗仪是元末明初时的文学家。他曾于元朝末年考进士,但没有考中,明朝洪武年间曾任教官。陶宗仪勤于记述各种典章制度,编写了《南村辍耕录》。他还节录前人的小说笔记等编写成《说郛》

  • 马革裹尸的故事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

  • 食言而肥的故事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他:“郑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哀公听见了,说:“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

  • 颐指气使的故事

    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唐·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 顾曲周郎的故事

    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立了孙吴政权。孙策死后,周瑜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周瑜和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