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郑板桥智断遗产案

郑板桥智断遗产案

收录日期:2025-11-21 08:30:39  热度:10℃

1746年,郑板桥上任山东潍县知县。这天,他正端坐公堂批阅公文,有人击鼓鸣冤。郑板桥吩咐衙役将击鼓之人带上堂来。击鼓之人是一个哑巴,跪在地上呈上状子。

郑板桥细看之下,明白了案情。哑巴原来会说话,5岁时生了一场病才失声不能说活,但耳朵却好使。哑巴有一个同胞哥哥,父母相继去世后,留下一大笔财产,其哥哥想独吞家财,便狠心地将哑巴赶出了家门。前任县令因哑巴的哥哥拒不承认哑巴是他的胞弟,又苦于没有证据,对哑巴的告状不予理睬,哑巴每次去衙门告状,都被杖责赶出。

郑板桥受理了此案,当即传哑巴的哥哥到堂。哑巴的哥哥还是像以前一样说哑巴不是父母的亲生骨肉,是父母从外面捡回来的野孩子。哑巴父母已经去世,无人作证。郑板桥知道如果没有充足的证据,哑巴的哥哥是不会认账的,只好宣布退堂,择日再审。

郑板桥略一思索,便有了办法。待哑巴的哥哥离开后,他叫住哑巴,对他说:“你从今天开始,守在你哥哥门前,一见他出门,就上去狠狠地扭打他。”

哑巴眨着眼睛,疑惑地看着郑板桥,摇摇头,意思是不敢这样做。

郑板桥说:“你不要有任何顾虑,尽管照我的话去做,出了问题有本官为你作主。”哑巴这才点头离去。

哑巴果真按郑板桥教的方法去做了。他守在哥哥门前,看到哥哥出来,就拿着一个木棒冲上去把他打得头破血流。随后几天又再次殴打哥哥。旧伤未好又添新伤,哑巴的哥哥被追打得没法,不敢出门,只好到县衙来告状:“哑弟不尊礼法,多次殴打亲兄。”

郑板桥传哑巴到堂后,开始审理此案。郑板桥问哑巴的哥哥:“哑巴出手伤人,其罪不小,本官一定为你主持公道,还你安宁。但依照我大清律条,殴打你之人如果是外人,只作一般斗殴论处:如果是亲兄弟则须严加惩处。请问,哑巴是你的亲兄弟吗?”

哑巴的哥哥不知是计,只想赶快严惩哑巴,免受其继续殴打,他盯了哑巴一眼后说:“他是我同胞兄弟。”

哑巴的哥哥说完望着郑板桥,等着他的宣判。没想到郑板桥厉声喝道:“既是你亲兄弟,为何不将父母留下的家财分一半给他?分明是存心独占!”

“这……这……”哑巴的哥哥一下傻了眼,方才明白落入了县令设置的圈套中。郑板桥当即差人押着他俩回家,清点家财,对半平分。哑巴终于得到了他应得的那一半。

猜你喜欢

  • 应骋

    淳熙八年,41岁的辛弃疾遭谗落职后隐居江西的山山水水之中。久之淡饭素衣,颇显孤陋寡闻,怀揣自己的文集,决定出外走走,或许能谋个一官半职。这天来到A市,恰经过人才交流市场。迈进门槛,但见人山人海,一位年青男子拿着一个大型的线装笔记本及时迎过来

  • 孤独患者

    这是我邻居一个真实的经历,现在就让我给你讲下故事的大概吧。她的儿子上学之后,正式从她母亲那搬到了我们这旁边。感情上疏离,使得他对她的母亲从来都没有过一句的关心话语,有时候她母亲问他过得好不好,他都一语不答,他会觉得她母亲的行为举止让他很别扭

  • 给对方一个解释的机会

    男孩很爱女孩,女孩也很爱男孩。有一天男孩约女孩去玩,她们玩了一天了,都很累了,就找了家宾馆休息,到了第二天早晨,男孩还在睡觉,女孩正在洗脸,突然男孩的手机响了,女孩走过去拿起手机,是条短信,女孩打开看到的是女孩看完后泪流满面,男孩在睡梦中好

  • 花妖小花仙

    在一座大山里,有一棵修炼450年的花妖,再过50年的修炼就可以幻化成人,小花仙耐心地等着,幻想着50年后美丽的自己,有一天,来了个小男孩,看到小花仙美丽可爱,就把小花仙连根挖去,种在自家的花盆里,小男孩每天细心地照顾着小花仙,为她除草、施肥

  • 不喜欢就不要伤害

    女孩叫芸,男孩叫海。他们的家乡在地图上找不到位置,被群山包围,马路不通,经济非常落后。就在这样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芸和海一并考出了大山,成为小山村的骄傲,8月,芸和海带上岭里乡舎凑集的学费踏上了大学路,不舍和害怕萦绕着心间,唯有沉默才是最好

  • 巧治流氓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青年虽然缺吃少穿。但是意气风发,精神饱满,年青人精力旺盛,只要付近村子演电影,大伙步行五六里,七八里路去看电影那是常事。记得有一次我们男男女女一大帮到六里以外的村子去看电影。一路上大家唱歌说笑,打打闹闹。高兴极了。电影是

  • 露巴

    露巴已经三十好几了,还没有娶妻生子。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活得潇洒自由。他那洒下来的直发遮过了眉眼,后面的头发却很短,这中分式的发型似乎是他尤其喜欢的,从他十几岁出去闯过后这发型就没有变过了。他时常将头发向上扫起,像是很帅气的样子。他还总是用没有

  • 成功者的秘诀

    在一个豪华的艺术学院门口,有一牌子,上面用粉笔抹了几个字:本院招生,条件是画直线,谁画最直,就可招聘。那个学院修建在繁华的街上,人来人往的,有看到了,就走了前去。许多人见那里一堆,纷纷聚到那里,恭敬地瞧着。几个满脸疑惑的老人指指点点:画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