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捡回了一匹布

捡回了一匹布

收录日期:2025-11-20 17:10:39  热度:10℃

捡回了一匹布

作者: 吉瑞

从前有一户人家,只有母子两生活,全靠织布来维持生活,儿子快满15岁了,可他的记忆力太差了,送他去学堂读书吧,必定要挨先生的鞭子。儿子是娘的心头肉,做娘的不想让儿子去学堂吃先生的鞭子,将他留在身边。

这天早饭后,娘让儿子拿一匹白老布去换棉线,告诉他一匹布换6斤棉线,再三叮嘱他千万别忘了。

儿子拿着布上路了,一边走,一边念叨着:“一匹布换6斤棉线,一匹布换6斤棉线……”。忽然,有一条狗向他追来,他拼命地跑着,一不小心,右脚踢在路面上的小石头上,人摔倒了,白老布掉在了地上。

他捡起白老布,准备去换棉线时,竟然把一匹布花多少棉线全忘了,只好回家问自己的娘。

娘见自己的儿子将白老布拿回家了,不知是什么原因,儿子只好实话实说,娘叹了一口气说:“哎,娘真拿你没有办法。娘告诉你,一匹布换6斤棉线。“

儿子第二次出门了,嘴里仍然念叨“一匹布换6斤棉线,一匹布换6斤棉线……”当他来到一条小沟边,使劲一跳就跳过去了。就是这一跳,又把一匹布换多少棉线忘得一干二净的。又得回家问娘了。

儿子回到家,娘问他:“为啥又把白老布拿回家?”

“娘,我跳一个小沟时,又把一匹布换多少棉线跳忘了。”

“你的记忆力太差了,娘再次告诉你,一匹布换6斤棉线。”

儿子拿着白老布再次上路了,一路上,仍然念叨着:“一匹布换6斤棉线……,”他走着走着,忽然感到肚子里不舒服,一会儿就听到肚子里有“咕咚”的响声,他抬头朝四处看,没有发现厕所,只能找个偏僻的地方去方便一下。

他找到了距离大路不太远的小沟,将白老布放在沟外,急忙解开裤腰带,走进小沟去拉屎,当他拉完了,系好裤腰带,走出小沟时看见沟外的地上放着一匹白老布,他说:“是谁把白老布放在这儿?太粗心了。”于是,他就坐在旁边等人来找布。

他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仍不见人来找布,决定将白老布拿回家。这时他感到非常高兴,他想:将捡到的白老布拿回家,娘见了一定会高兴死了。

他走到家门口,就喊道:“娘,我在路上捡到了一匹白老布。”

他的娘走出屋子,见到儿子将白老布拿进门了,生气地说:“这是你拿出去换棉线的一匹白老布,根本不是你捡到的。”

猜你喜欢

  • 梁山练武场

    水泊梁山义军自树起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大旗后,各地的英雄豪杰纷纷前来投奔聚义。以前的练武的场子太小了,宋江和吴用商议着寻找一个宽敞的练武场。宋江和吴用围着山头转了一圈,来到黑风口下面的一个山头上。看看这里,上接黑风口、下连万顷碧

  • 狗头山的传说

    梁山主峰北边,有几个山头,山下住着一个年轻的猎户。他养了一只特别通人性的狗,后来因当地的老财主看中了猎户的媳妇,便害死了猎户,将尸体埋在一棵树下。李逵、燕青两个好汉去泰安州打擂,返回时经过这里,这条狗对着李逵连叫数声,咬起李逵的衣襟便走。在

  • 凤凰山洞里有金牛

    梁山泊中有一座凤凰山,凤凰山的西面边有一个黑洞,有两只宝牛,一只金牛,一只银牛。这两只牛不断地为附近贫穷人家帮忙犁地。谁想用牛,只要来到山洞前,点上香,把犁呀、耙呀放在地头上,晚间这两头牛就把地给耕耙好了。这事越传越广,上百里的贫穷人家都来

  • 《水浒》中一百零八将的来历二说

    《水浒》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据《东都事略·侯蒙传》: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又据《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

  • 方腊的宝藏

    相传,方腊在攻下富可敌国的杭州城后。就把得手的大笔金银财宝运往根据地帮源里。大量的金银财宝堆积在帮源洞外,今威坪镇洞源村的山坡上,象山一样高。一件压一件,架得很高很高,人们就把堆金银财宝的土坡叫做银架山”。但仅仅几天后,那山一样

  • 宋万大闹状元府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梁山寨早期有个头领叫宋万。宋万是怎样上的梁山?有这样一个说法。宋万是东平北金山人,靠打鱼为生,练了一身好武艺,好打抱不平,他二十岁那年,为广交天下好汉,不打鱼啦,改为贩卖鱼。有一回,宋万带到东平城里四条鲜鲤鱼,每条

  • 孙二娘之女“赛无盐”袖箭射祝牛

    孙二娘的女儿叫张剑,从小学了一身本领,长到十八岁时,外人看她好像齐国的无盐娘娘,就送她个外号赛无盐”。梁山义军受招安时,张剑只有十二岁。小时,是孙二娘教她念书习武。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惯使一口大刀,还会一手好袖箭,百步之内穿杨。

  • 宋江之妻勤姑

    东平湖物产丰富,鱼虾又大又肥,鲜藕又白又嫩。还有菱角、入药治病的鸡头米。每到八月金秋,打鱼的、捞虾的、摘菱的、采鸡头米的。一叶叶小舟遍布水上,星星点灯,热闹极了。每到这时,人们想起一个人来,她就是梁山好汉宋江的妻子—&md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