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上帝总是在启示

上帝总是在启示

收录日期:2025-11-20 13:24:49  热度:8℃

上帝总是在启示

东部非洲的绿洲上生活着一种美丽的蜥蜴,它们有着色彩绚丽的表皮,太阳出来的时候,它们三三两两出现在岩石上晒太阳,它们的色彩真的可以醉倒每一个人。

当地居民企图捉到它们,放到自己的器皿中以供欣赏,但再高明的捕猎者都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因为蜥蜴的身手太敏捷了,它们在发觉一丝儿的风吹草动之后,就会像风儿一样溜之大吉。

所以,捕猎者只能猎杀它们,当地人相信在猎杀它们之后,可以剥下它们美丽的皮。但令人奇怪的是,蜥蜴只要一经猎杀,它们的表皮就会在几秒钟之内黯然无光,最后变成了像泥土一样粗糙的东西。

这似乎是给猎杀者的一种惩罚,猎杀者因为贪图得到美丽而杀害它们,它们却偏偏不给猎杀者以最爱。

在东北的原始森林里,还有一种动物像东非的蜥蜴那样有着“报复”心理。它就是麝,麝的身上有一种香,是珍贵的香料,也是上等的中药。麝香只产于雄麝身上,想获得麝香,一般需要猎杀麝。但所有的猎人都知道,麝是一种“聪明绝顶”的动物,只要发现自己的生命出现危险,就会在猎人开枪之前,迅速咬破自己的香囊。

自然界真是一个难以穷尽的世界,它总会在某种时候突然给人以某种启示。就像东非的蜥蜴,东北的雄麝,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人们它们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以及它们的愤怒和尊严。

造物主把智慧赐给人类,可能同时也赐给了动物,在上帝看来,所有的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当人类的心智被残忍所蒙蔽时,造物主就会给人们某种启示,但可惜的是,很少有人能领悟。

猜你喜欢

  • 八旬老人,带领“旅行者”飞出太阳系

    目睹着“旅行者1号”渐行渐远的身影,有一个人的感情最为复杂,他就是“旅行者”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爱德华·斯通(下文称斯通)。斯通参加“旅行者”项目已41年,同事们都认为,“斯通已经和‘旅行者’紧紧绑在一起了!”因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改学天体物理19

  • 叛逃朝鲜的美国大兵

    在日本卖饼干,因独特经历家喻户晓对于生活自由、富足的欧美人来说,“移民”朝鲜实在是一个略显疯狂的决定,但的确有人做出了从美国叛逃朝鲜的选择。人在喝醉的时候,总会做出各种蠢事或不理智选择,但在所有酒后的疯狂行为中,这一个恐怕是后果最严重的:1

  • “一事无成”的巨人

    1519年,当时达·芬奇客居法国,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眼看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很多理想都不能实现,他很痛苦地对身边的人说:我这一生不过是一次酣睡罢了,我一生一事无成。同样还有一位我们所熟知的荷兰杰出画家凡·高,其作品《向日葵》自问世以来始终是

  • 不会背书的曾国藩

    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东南之主,洋务之父、湘军之父的曾国藩,小时候并不聪明,但是他很刻苦。有一天晚上,家中溜进来一个贼。那贼本打算在曾国藩睡觉后行窃。但是曾国藩在背诵一篇文章,背诵了很久都没背熟。贼见曾国藩还在那里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背诵,夜深了

  • 出走与回家

    1969年9月,我初到美国读书。在旧金山机场看到通往全球的航班表: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阿姆斯特丹、莫斯科、斯德哥尔摩……那是个惊吓的启蒙经验。世界如在眼前,地理课本上的地名,原来是真的可以去的城市!1970年圣诞假期,我从读书的爱荷华,

  • 那个爱读书的魔鬼

    从书中的旁注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只是捧着书拿着铅笔的读书人。美国国会图书馆珍本书库藏书80万册,包括托马斯·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和伍德罗·威尔逊的个人图书馆,以及当代“作家”,比如,安迪·沃霍尔和麦当娜作品的首版本。它还是阿道尔夫·希特勒

  • 见了昆虫就忘情的人

    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

  • 比莉·荷莉黛的故事

    距今30年以前,是在我成为小说家之前,不如说,是在我脑袋里毫无写小说念头的时代发生的事。那是真人真事。我那时在东京国分寺市的车站南口一幢小楼的地下室里经营着一家爵士酒吧,面积约15坪(约50平方米),一隅放着立式钢琴,周末常常举行现场演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