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盘庚迁都

盘庚迁都

收录日期:2025-11-20 18:06:13  热度:11℃

盘庚迁都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

可是,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

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你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

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从那时候起,经过三千多年的漫长日子,商朝的国都早就变为废墟了。到了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就叫它是“殷墟”。

从殷墟发掘出来的遗物中,有龟甲(就是龟壳)和兽骨十多万片,在这些龟甲和兽骨上面都刻着很难认的文字。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才把这些文字弄清楚。原来商朝的统治阶级是十分迷信鬼神的。他们在祭祀、打猎、出征的时候,都要用龟甲和兽骨来占卜一下,是吉利或是不吉利。占卜之后,就把当时发生的情况和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和现在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后来就把它叫做“甲骨文”。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

在殷墟发掘的遗物中,还发现大量的青铜器皿、兵器,种类很多,制作很精巧。有一个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厘米,大鼎上还刻着富丽堂皇的花纹。这样大的青铜器,说明在殷商时期,冶铜的技术和艺术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象得出,像这样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渗透着多少奴隶的血汗哩!

考古工作者还在殷墟发掘了殷商奴隶主的墓穴。在安阳武官村一座商王大墓中,除了大量的珍珠宝玉等奢侈的陪葬品之外,还有许多奴隶被活活杀死殉葬。在大墓旁边的墓道里,一面堆着许多无头尸骨,一面排列着许多头颅。据甲骨片上的文字记载,他们祭祀祖先,也大批屠杀奴隶做供品,最多的竟达到二千六百多个。这是当年奴隶主残酷迫害奴隶的罪证。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我们对殷商时期的社会情况有了比较确凿的考证。所以说,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猜你喜欢

  • 托天赐袍

    方腊起兵不上几天,就有好几万人赶来聚义。方肥、方七佛、方六佛、方五佛和童古兄弟是在洞源里跟方腊滴血结盟、誓同生死的七兄弟,他们看着眼前这般光景,都劝方腊:大哥,兵要有主,将要有领,目前兄弟千千万万,不可没有个主!我说大哥,为天下大计,你索性

  • 方腊智取青溪

    传说方腊世代都住在青溪县碣村,家里有漆园,就在离碣村不远的万年镇开了一片漆行。性格豪爽,喜欢结交有血性的穷朋友,乡亲们有什么为难的事,没有不找他帮忙的。有一年,青溪县发生了大旱灾,老百姓收不到一颗粮食,只靠野菜树皮过日子。可是青溪县的县官陈

  • 天书宝剑的故事

    宋朝宣和年间,官家到处搜罗奇花异石。起名叫花石纲”。皇帝老子一句话,京里压州府,州府压县里这样一层一层压下去,吃苦的还是老百姓。那时,洞源里有个地霸,名叫方熊,家有良田万亩,为人阴险毒辣。弟弟方庚,充当里正。兄弟二人借着花石纲&

  • 宝刀的故事

    有一天,方腊吃过早饭,背起柴冲到山上去刈茅草。走到半山腰,忽然看见一大群喜鹊,围在前面一块石头上唧唧喳喳吵成一片。方腊想:那边有什么东西?就顺便走过去看看。等他走近,这群喜鹊哄的飞了起来。方腊见那块大石头上面的石缝里,插着一把刀,刀柄露在外

  • 方腊开库门

    有一年七月,天上有两个月光景没有下雨,晒得地裂禾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穷人家日子难过,而青溪县的粮库却装得满满的。村邻们熬不住,都来找方腊。方腊说:办法有一个,不过大家要齐心。”村邻们说:只要不饿死,刀山火海都会蹿。&rd

  • 方腊闹官卡

    早先,碣村一带老百姓都是靠种漆过活的。一担漆卖出去,就得向官卡交纳许多许多漆税。万年镇官卡里有两个税差。一个管过秤的姓勾,老百姓来交税,被他一称两称,一担漆便变成两担了,人家叫他狗估估”;一个管收钱的姓寇,老百姓来交税,被他一算

  • 花宝石的故事

    传说方腊祖籍在安徽歙县。大概在方腊曾高祖时,歙县闹起了大灾荒,他曾高祖逃荒到浙江来,在淳安桐树坞那个山秃秃里落脚安家。他们祖祖辈辈,开山辟地,靠种植漆树和桐树过活。方腊还学会一手出色的箍桶手艺。因此年年农闲时节,他总挑上箍桶担子,四出到各村

  • 武松智斗飞蜈蚣之谜

    武松虽是一介武夫,为人处世全凭着一身正气和刚直,路见不平则拔刀相助,义不容辞。但他并非全无心计,只知拼杀蛮斗。在民间就流传着武松粗中有细、败中取胜的故事。却说,武松在十字坡辞别了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之后,一个人往二龙山慢慢而行。这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