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最后的一锤

最后的一锤

收录日期:2025-11-21 08:16:23  热度:8℃
有一次我去沂蒙山区,在一个小山村的村头见到一个专打铜锣的铺子。


工匠师傅已经近七十岁了,还每天坚持掌锤。他的两个儿子虽然已干了十几年,但每到锣心的时候,他们就停止了,这个时候,他们把锤子交给父亲,由父亲完成最后的一锤。


我不明就里,问老者。老者说,这锣心的一锤和周边的锤法都不一样,锣心以外的每一锤都只是准备,最后的一锤才是定音的,或清脆悠扬,或雄浑洪亮,都因这一锤而定。这一锤打好了,就是好锣。要打得不轻不重,恰到好处,否则,这只锣就报废了。


我恍然大悟,难怪古语有“一锤定音”之说呢,原来出处在这里。


不论多么优质的铜材,不论剪裁的尺寸多么合理,也不论一开始打了多少锤,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最后关头的断然一击,这分量深浅恰到好处的最后一锤,是一只锣成功的关键。


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这最后关头的断然一击啊。


猜你喜欢

  • 熊的报答

    在古城依兰县附近,有一个很小的镇,这里才真正是当年大金国的都城,也是南宋二帝坐井观天的地方。 不过我对这里之所以感兴趣,却与这一切统统无关。我是忙里偷闲,来看望我的一个忘年之交三十多年前的一位职业猎人。 这几天一直在外,居无

  • 功德箱的另类慈悲

    黄昏,寺庙里静悄悄的,香炉里烟雾弥漫,和尚们正在吃晚饭。 一个男人悄悄地溜进寺庙,来到功德箱前面。白天,男人曾来过一次,他看到很多人往功德箱里放钱。看看四周没有人,男人便将功德箱放下,从里面往外倒钱。 一旁,小和尚和师父看了

  • 痛了自然就放下

    一个苦者对老和尚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和尚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他说:这些事和人我就偏偏放不下。老和尚让他拿着一个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苦者被烫到马上松开了手。和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

  • 锄草斩蛇

    有一个学僧到智常禅师的道场来参学。 智常禅师正在锄草,草中刚好跑出一条蛇,禅师举起锄头便砍。学僧不以为然地说道:很久就仰慕这里慈悲的道风,到了这里,却只看见一个粗鲁的俗人。 智常禅师道:像你这么说话,是你粗,还是我粗?

  • 禅悟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有两个逃犯逃到了一个山上,山下都布满了警察,看起来他们是无路可逃了。他们就逃到山上的一个寺庙里。两个逃犯非常狼狈,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赶上严寒的冬日,两个逃犯已经疲惫不堪了。他俩瘫坐在寺

  • 大小不二

    唐代有一位江州刺史李渤,年少得志,意气风发。一次,他向归宗禅师求教,说他认为佛法里常听到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不仅玄奇,而且不合乎逻辑:须弥山藏得下一粒芥菜子,这说得过去;但是小小的芥菜子怎么能容纳一座须弥山呢?这是骗人的吧?

  • 寻觅大师的大师

    名师出高徒,此话不假。 叶企孙何许人也?著名的央视节目主持人柴静写过文章,她还是偶然在一次飞行旅途中得知叶氏之伟大的。叶是大师的大师。他是前清时清华学堂第一期的高材生,13岁即考入清华。因其父是举人,家学渊源深。后赴美入芝加哥

  • 主动化解的技巧

    孔子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事情已经这样了,人已经得了大病,既然已经无法挽回,就不必说,不必谏,不必归咎。 同样的道理,老孙的女儿交了个男朋友,老孙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信誓旦旦地说就算打死女儿也不准她嫁那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