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我就给您打伞

我就给您打伞

收录日期:2025-11-20 15:30:50  热度:9℃

女大学生晓晓买好东西刚走出商店,炽热的阳光“哗”的一下洒了她一身,热浪顿时扑面涌来,难受死了,要是有把伞就好了。这时,晓晓吃惊地看到马路旁竖着一块硬纸板,上面的毛笔字有型有款棱角分明:“擦皮鞋”。

摆摊的是一个上了点年纪的妇女,她就这么无遮无挡地曝晒在火热的阳光下,皮肤黝黑汗水满脸。晓晓迟疑了一下,然后快步走过去,在那妇女身边的小马扎上坐下,脱下一只鞋子,说:“阿姨,请帮我擦一下!”

晓晓没有像别的顾客一样穿着皮鞋让人家擦,她觉得那样做有点气势凛人的味道。那妇女显然体会到了晓晓的意思,用感激的目光看了晓晓一眼,又无声地笑了一笑,然后接过皮鞋,动作娴熟地擦了起来。

阳光越来越强烈,晓晓身上汗都出来了,低头看那妇女,更是汗流浃背。那是肯定的,那妇女擦鞋就像在精心加工一件艺术品,专注、用力、细致,那只皮鞋不一会的功夫就给擦得锃明瓦亮纤尘不染。

晓晓也没闲着,而是掏出手机轻车熟路地拨通了一个电话,柔声说:“我在校门左侧的一家商店门口擦皮鞋,你立即送把伞给我,我都快要晒黑了。”

一忽儿的功夫一个瘦瘦高高的大男孩手里拿着伞快步跑了过来,当跑近时那男孩忽然瞪大了眼睛,然后他黑黑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晓晓嗔怪道:“你还傻愣着干什么?还不给我打起来啊!”

这时那妇女一边用布头来回飞快地荡着晓晓的皮鞋,一边抬起眼下意识地看了男孩一眼,她的动作一下子僵住了,随即低下头去,再次荡起皮鞋来。

晓晓又喊了一句:“东文,快给我打伞啊!”

那个叫东文的男孩啪的一声打开伞,慢慢递过去……可是,他把伞罩在了那妇女的头上,伞下顿时阴凉一片。

晓晓看到那妇女的手抖了一下,然后她抬起头,一脸慈爱地对东文说:“孩子,谢谢你,可你把伞打错地方了,”说着竟颇为严厉地看了一眼东文,那样子像是责怪东文不该给她打伞。

东文犹豫起来,罩在妇女头上的伞向晓晓的头上移去,忽然又坚定地定在那妇女的头上,同时口里大叫:“我就给您打伞……妈!”

妇女全身一震,却见晓晓一把抢过东文手中的伞,然后端端正正地罩在——依旧是这妇女的头上,语调深情地说:“伯母,还是让我来打伞吧,这伞,原本就是我让您儿子拿来给您打的。我早就认出您了,东文长得跟您也太像了,还有这三个毛笔字,我打老远就一眼认出来了,不是东文的大手笔又是谁的?对了,现在,请伯母把鞋脱下,我也要给您擦一下,您看看我学得快不快。”

晓晓又调皮地对东文说:“告诉你,你刚才要是不认你妈,那我也一定不认你,我就是试试你这家伙的。”

东文“嘿嘿”笑了起来,妈妈眼内闪动着泪花也笑了起来。小小的伞下,顿时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亲情世界。


猜你喜欢

  • “滴滴滴”之爱

    夏利一个长相清秀的女孩,高中还没读完,就因为家境贫寒而辍了学,她觉得自己的世界,应该再也没有了色彩。之后,她便通过家人的介绍,到了附近的一个小工厂上班,日复一日的流水线工作,让这个刚从学校走出来没多久的女孩,感到十分烦厌,不过她知道自己必须

  • 笑话一则

    在上课前几十分钟,方静与吴霞去问老师问题,一开始很是忸怩,因为要问的问题好偏,也不知道怎么个问法。吴霞一拍大腿就走向老师了,两个人上还怕问不清。问了半天,才知道画包公的眼睛要参照物,老师举例时用了书上的一只鸡,直盯着地上一条虫,她们觉得抽象

  • 不停的生活

    纽约市曼哈顿中央公园有一头名叫吉斯的北极熊在两年前患上了过度活跃症,整天不停地游泳。经过专家的治疗,它现在已经痊愈。吉斯的病况引起各方关注,成为各式商品和画册的主角,其中一款明信片是“吉斯看医生”,吉斯躺在床上,接受心理医生的发问。原来凡是

  • 寻求平衡

    寻求平衡字数:674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16年3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搞平衡木运动的体操运动员,精湛的表演全靠身体平衡,一旦平衡失控,人就会从平衡木上跌落。精神的平衡与身体的平衡一样,一旦失去平衡,就会苦恼,就会忧郁,就会犯病。常

  • 决定你人生,请问,你跟谁在一起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李嘉诚的私人司机给李嘉诚开车三十多年,准备离职时,李嘉诚看他兢兢业业干了这么多年,为了能让他安度晚年,开了二百万元支票给他。司机说不用了,一两千万还是拿得出来的,李嘉诚很诧异,说你每个月工

  • 坦荡,比面子更重要

    A面子,又称脸面,或面目。鲁迅认为这个词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因为面子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往往是身份、社会地位的体现,是自我价值的认可,所以无论帝王贵胄,还是布衣平民,都有一种面子情结。记得小时候,80年代初,农村大多还是黑白电视机,可我叔父

  • 失去是另一种获得

    最近,接触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是经营汽车生意的,销售量很大,效益可观,又乐于做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尊重。正赶上一家媒体采访他,采访者问:“在你成功的道路上,你最感谢谁?”他说:“我最感谢20多年前,我在某纺纱厂当工人的时候,让我下岗的那位

  • 生活不在别处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人,离开故土去远方追逐自己的梦想。人总以为自己的脚力足以抵达任何一个远方——那些承载自己瑰丽梦想的远方。于是,纷纷赶往了别处。生活真的在别处吗?人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憧憬着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会有摄人心魄的生活。“熟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