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追梦之找儿子

追梦之找儿子

收录日期:2025-11-20 17:12:22  热度:7℃

爱娜一直想写而一直未曾动笔的这个故事,按照她的授意,现在就由我来捉刀。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西子湖畔,一位略微上了点年纪的阿姨正在举目寻人。“阿弥陀佛!”左近有位僧人双手合十、不经意间出现在那阿姨身边:“你是于女士吧!我知道你好长时间以来都在处心积虑地寻找儿子,我这里有他的信息,不知是否对你能有所慰藉?”

爱娜中学毕业之后,相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来到台州乡下插队落户。她铭记着“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的座右铭,很快就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期间,她与同村的当地女青年于氏尤为走得近乎,在外人眼中她们不是姐妹却胜似姐妹。

待于氏出嫁之时,爱娜自然而然做了伴娘、如影随形且依依不舍地将于氏呵护着送到了男方家中。

过了门、嫁了人的于氏帮衬着丈夫勤俭持家,除了地里的活计不耽误以外,他们还逐渐摸索着办起了小型机械加工厂,家中的经济状况因此也是日趋见好。很快他们的大儿子出生了,此时他家的进账越发兴盛,人们纷纷进奉吉言:“这个娃娃啊,真是个旺家崽儿!”

此种景象维持了几年后,于氏的小儿子呱呱坠地。而就在小儿子降生之后,于氏夫妻的工厂由于经营不善而渐现颓势,直至最后入不敷还欠了一屁股的债。因此,村里就有多事的在背地里嘀咕:“这小儿子啊,或许就是个败家子!”这些个风言风语在所难免地也会时不时刮一耳朵到于氏家人的听觉中去。

实在难以为继,也是为了躲债,于氏就在老公带领下,在夜深人静之时,悄无声息地举家迁移到广东地界去了。到了广东之后,利用原先的技术门道,他们从摆摊做起,打拼了几年赚了点本钱,而后就租了门面搞机电部件、零配件柜台销售经营。可是,又由于盲目扩张,疏忽了应收款的有效、及时回笼,他们的门店生意再一次陷入困境。

万般无奈之下,于氏的丈夫再次想到要以迁徙来回避霉运。那一天,他们买了回浙江的四张车票,夫妻及两个儿子准备全体撤退。临行前,按照与下家的约定,他们要把店里所有积压的货品以数万元清仓价一次性统统运送到对方指定地点。“谁负责押车送去啊?”于氏和老公拿不定主意。

“我去好了!”小儿子自告奋勇:“爸、妈你们得负责行李,哥哥力气大能给你们做帮手。我呢?就去干那个轻松一些的押运活儿。反正离开车还有半天时间,我送一趟货最多两个小时,而后我直接到火车站与你们汇合!”

于氏和老公及大儿子半小时就抵达候车室,两个小时过去了小儿子没有踪影,三个小时、四个小时过去了、火车就要启动了,小儿子仍旧揪人心魄地没见踪影。“先上车再说吧!火车不等人啊。”这边除了小儿子以外的三人全部登车并随着列车飞驰而急速北上,小儿子在何方呢?他的回归受阻是出于何故呢?于氏、老公及大儿子作了种种的推测。

是闻风而动的上家为了追债而在半道上劫了货品、致使小儿子无颜回来复命?还是小儿子早就知晓自己有关“败家子”的流言、借此机会让败运远离家人?或许是……种种的揣测一直伴随着于氏、老公及大儿子惴惴不安地抵达浙江。

过后,家人尤其是于氏本人,始终没有放弃寻找丢失的小儿子。他们先是到广东报失踪,继而从广东到浙江沿途张贴寻人启事,此举延续了好几年并且还在无休止地延续……

“阿弥陀佛!”出家人唤醒了沉思中的于氏说:“我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你曾经的小儿子。不过,我现在是看破红尘、四大皆空的修行者了。因此,你的小儿子已经不存在了!于女士,请你不必再苦苦追寻,请你多多保重!”说完,出家人再次合十施礼,而后他拂袖飘然而去……感慨万千的于氏张口结舌、顿时头晕目眩。

爱娜说到这里早已是唏嘘不已,她的神情长时间地难以平复。

猜你喜欢

  • 一个老子和十个儿子

    王家有十个儿子。老两口忙这忙那,一个个惯得像头生子,疼得似断肠儿。一个萝卜一个坑,好容易才把十房媳妇娶了回来。老妈妈在世,铜钱银子串着用,天长日久,还积了些"私房"。十个儿对老两口还算好,也孝顺。可她一死,私房用光,十个儿子都听老婆话了。人

  • 刘百万招女婿

    从前,有一对老夫妻,靠磨豆腐做生意。他们养了一个聪明儿子,已经上学读书哉。有一天,山西刘百万骑马走了六十里路,一摸肩上的一只袋袋勿见了,想起早上坐茅坑辰光忘记在那里了。马上调转马头,茅坑勿曾到,就看见一个男小倌在茅坑边,马上问:"小阿弟啊,

  • 穷秀才中举

    有个穷秀才,穷得帽子剩个框,裤子没有裆,鞋儿没有帮。家中只他一人,吃了早饭没夜饭,真是门前讨饭棍,嫡亲姑母也不认。穷秀才人穷志不穷。他一心一意念书,到二十五岁上,考中了第三名举人。报喜的来了,穷秀才正在捉虱子,一听说自己高中了,倒弄得手脚都

  • 盐商选账房

    清朝时候,扬州有个盐商叫陶澍,是扬州首屈一指的大富翁。他开的盐栈有好几个,手下管事的多得数不清,但就是缺个精明的账房先生。陶澍为了招个称心如意的账房先生,便想了个办法,公开招聘账房先生,告示贴满了扬州的四乡八镇,连邻近的安徽、浙江都有。那时

  • 宝贝青石板

    有条小河边,住着个编席子的小伙子。他每天清早起来,就把芦苇放在家门前的一块青石板上捶,然后劈成蔑片,编芦席,整天不闲。这块青石板不知被他捶了多少次,光滑得像镜子一样。一天早上,他又在青石板上捶芦苇,有个老道人走到他跟前,指着那块青石板说;"

  • 独骨奇人

    从前,前隍村村西头一户姓丁的人家,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的胸肋骨连成一块,大家就叫他独骨。独骨是个奇人,他的奇事多呢!独骨自小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天,独骨的妈妈到邻居家借米回来煮饭,走在路上,一不小心,米翻了满地。妈妈连忙把

  • “四鼎甲”的故事

    自从唐太宗推行科举取士以来,只有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三鼎甲"。哪有"四鼎甲"呢?这里有一段故事。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败兵来时,男的吃刀,女的被污。因此百姓一听有元兵前来,纷纷入山躲避。洛阳附近有一家富户,当家的姓高,名叫高君善

  • 抢老子

    从前,有个叫王老三的老头子,两个儿子都成了家,这两个儿子对老子狠呢!要老子每天拾五十斤柴,拾不到柴就没有饭吃。一眨眼到了冬天,天落着大雪,老大还要逼着老子出门拾柴,王老三没有办法,只好背着菜篮出门。他到了山脚下,满眼雪白,只好用手扒着雪找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