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四鼎甲”的故事

“四鼎甲”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11-20 17:49:36  热度:9℃

自从唐太宗推行科举取士以来,只有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三鼎甲"。哪有"四鼎甲"呢?这里有一段故事。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败兵来时,男的吃刀,女的被污。因此百姓一听有元兵前来,纷纷入山躲避。洛阳附近有一家富户,当家的姓高,名叫高君善,他已经五十多岁了,生有三子一女,都还未婚配。平日这高君善乐善好施,极肯排忧解难,所以远近人都叫他高善人。高善人看到天下大乱,就雇工在深山里凿了一间极宽广的石室。入口处的两扇石门上有葛藤遮掩,很不容易被人发现,室内藏粮积水,可供数百人百日食用。有一天,有人来报信,有大批元朝的败兵,蜂拥而来。高善人急忙带了家人逃避入山,躲进石室。这时,有数百名妇女也逃进山来,高善人看到了,便让人招呼这些妇女一同进入石室,然后把石室的门闭了。十几天后,高善人派人暗出石室打听,知道败兵已经逃走了,外面的天下已经是明朝的了。于是开石门,出石室,高善人把所有妇女都打发回家。

哪知打发到最后一个,她却高低不走。那妇女说:"我已经无家可归了!爹娘兄弟都死在乱兵刀下,我到哪里去呀!"高善人看这妇女可怜,便带了她一同回到家里。回到家里后,再细问这妇女,方知他年才二十一岁,尚未婚嫁,父亲是一个读书人。高善人虽然有钱,但肚里没有墨水,所以他对读书人是很敬重的。现在一听这妇女是读书人的女儿,便分外怜惜;再看她品貌不俗,于是征得她同意,与大儿子结成一对,家中人都叫她大奶奶了。这大奶奶与老大成婚之后,看到老大终日游荡,无所事事,便对他说:"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为什么不趁年纪还轻的时候,多读些书,求一个上进呢?”老大道:“我爹也说要我读些书的,但请不到先生呀!”原来这高家虽在洛阳附近,但离洛阳还有八九十里路。那时兵荒马乱,附近的读书人都逃到他乡去了。大奶奶道:“你去对公公说,我来教你。”

老大就去对高善人说了,高善人听了大喜,说:"原来媳妇还会教书哩!但不知她会算账么?"老大再去一问,知道这大奶奶书算都精通。于是高善人就叫三个儿子都跟大奶奶读书;一应账目,也请大奶奶经手。这大奶奶真能干,白天教书,晚上算账,高善人的家管理得井井有条。

两三年后,三个儿子同赴县考,都中了秀才。高善人这一喜,非同小可。他本来是乡下的一个土财主,现在一门出了三个秀才,竟就是一个乡绅了。但大奶奶却说:"公公且慢高兴,读书人中秀才乃是本分。官人和两位叔叔的前程还远不至此呢!"高善人一听,说道:"一切听你媳妇的。”

从此,大奶奶的教课更严了。老大老二和老三也十分发奋。第二年,参加乡试,又同时一榜中了三个举人。高善人仰天笑道:"三个儿子都中举,我心满意足了!"大奶奶又说了"仅仅中举,公公焉能知足?"高善人道:"要怎样才能知足呢?"大奶奶道:"金榜题名,公公身为封翁,方能知足。"高善人说:"以后还是听你的。”

三兄弟中举回来后,仍跟大奶奶读书,来年进京会试。考下来,老三中了探花,老大和老二都名落孙山。捷报报到高善人家里,高善人制了一块"探花及第"的匾额,想挂在大厅的正中。大奶奶制止道:"三弟不能位在兄长之上,此匾应挂在下首。"高善人当然听大奶奶的。

老大和老二垂头丧气地回来,大奶奶鼓励他们再用功读书。过了三年,老大老二又去会试,两人做的文章,自己都觉得很满意。等到发榜,果然老二中了一甲二名榜眼,而老大依旧榜上无名。喜报报到家里,高善人又制了一块"榜眼及第"的匾额,大奶奶又吩咐挂在大厅的上首,正中还是空着。

老大回家后,心灰意懒,不肯读书了。大奶奶劝他说:"从来大器晚成,龙头属于老成。当年梁灏在八十二岁才中状元,你只有三十多岁,还年轻哩!"老大在奶奶劝慰下,重理诗书。

又过了三年,老大一人进京赶考,路上受了些风寒,身子不舒服,进场后,文字也做的不惬意,自知不会考取了,哪知事情偏偏出于意外,不惬意的文字,偏偏中了主考大人之意,竟然高中头名状元。

于是大厅正中终于挂上了"状元及第"的匾额。这时大奶奶对高善人道:"公公,如今你该知足了罢!"哪知高善人这次却摇头道:"我还有一个女儿,如果能嫁一个传胪(二甲一名,即第四名叫传肿)女婿,我才心满意足呢!"大奶奶道:"那让我试试看!”

不日,高家传出风声:小姐要嫁一个读书人,凡是想求婚的,先送一篇文章来!这时高善人一门三鼎甲,有钱又有势,好不荣耀,哪一个不想攀这门高亲?于是,百里之内的士子,纷纷送文章上门来,大奶奶在许多文章中选定一篇,叫这作文章的人来府相亲,这个人却是个穷秀才,大奶奶叫他住在高府、亲自教他。不几年,果然连考连捷,中了传胪。

高善人这时才心满意足,置酒招待亲朋。还请人写了一副对联,挂到大门两边。那对联是:"一婿传胪今世有,三儿鼎甲古来无。"亲朋奉承道:"高翁门上不是三鼎甲,是四鼎甲哩!”

正在这时,有个丫头上前禀道:"大奶奶出门去了,有一封书信呈上。"高善人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道:"为报老翁活命恩,遂教子婿俱成名,我今拂袖飘然去,莫向桃源深处寻。”

高善人立即派人追寻,再也寻不到大奶奶了。这大奶奶究竟是怎么样的人呢?连我讲故事的人也不清楚。

猜你喜欢

  • 轻触微温

    这个题目我想了好久,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故事来迎合它,我已经好久没写东西了,已经有些找不出写故事的思路。 原来轻触微温,只不过是缺失了爱情的温度,有些人注定只是生命里的烟花,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已经释怀,面对现实铺天盖地的意外,

  • 糯米丸子

    爱情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他说当你爱上吃糯米丸子时,你就是爱上了我” 当年为了他这句话,她嫁给了他,她是家中的娇娇女,过着衣食无忧,饭来张口的日子,妈妈经常说她:今后你怎么嫁人,不会做家务,不会做饭,结婚肯

  • 带血的钻戒

    上学的时候伊诺有过两个愿望,一个是想考医学院,她如愿考到了天津医科大学,上了没两天就改了专业,小乔问她,怎么了,伊诺说她怕闻来苏水的味道几年后,伊诺第二个愿望实现了,男朋友是个警察,那时伊诺刚辞退第一份工作,过年的时候去上海散心,回来时正

  • 玻璃窗上的哈气恋情

    忆柳特别喜欢冬天呆在有暖气的房间里,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红茶站在玻璃窗前,在不经意间会用手指在玻璃窗上写写画画,写一块用手抹一块,直至玻璃窗全部让她涂抹过来,有时外孙也会和忆柳一起涂抹,一边涂抹着一边缠着她讲故事,被孩子缠的没办法

  • 桂余丢证

    桂余归家,唤浑家曰:快与我把毕业证书请将出来,下午晋职须用也!”浑家忙入密室寻之,久之,不出。桂余急,遂入,见浑家挥汗疾寻,桂余大怒:真乃无用,这般时间仍不得,须休之!”浑家汪然出涕曰:冤矣,冤矣,并非奴

  • 升学率

    中午的时候,封校长到县教育局开会回来,要求实事求是统计中考升学情况,尤其是中职招生,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招生任务。封校长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还没有回自己的家里,风尘仆仆就来到学校,找来教务处的黄安老师,他说,黄老师,我这里有张表,教育局刚发的

  • 特殊岁月“特殊”人才

    小时候,自从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再到高中毕业。凭心而论,因这享福的时候多,那受罪的时候自然便少了。 那个时候,父母亲都是革命干部,按月拿工资,我们作为其儿女,也就自然不会缺衣少吃。 我从一出生,父亲就预先请了一位好保姆,

  • 穷人

    冬天的早晨真冷,简直把人冻成白条鸡。李兴水一出家门就傻眼了,借着楼外那半死不活的灯光,他发现今天老天爷又跟他过不去了,雨加雪。唉,他在心里叹了口气,骑上他那辆新买的自行车,小心翼翼的上路了。没骑两步呢,他已是牙根发颤,冷气从各处缝隙往衣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