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明代内阁大臣于慎行人物趣事 于慎行诗词代

明代内阁大臣于慎行人物趣事 于慎行诗词代

收录日期:2025-11-20 20:00:57  热度:11℃

于慎行是明朝内阁大臣,为明朝文学家和诗人,出生于公元1545年,去世于公元1607年。

隆庆二年,于慎行高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万历年间,因为参与编修的《穆宗实录》成书,因功进翰林院修撰,后升日将官,礼部右侍郎、左侍郎,转改吏部,掌詹事府。

万历十七年,于慎行升任礼部尚书,三十三年出任七位阁臣,位于首位,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万历三十五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于慎行在正史上是一个清平刚正的形象,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好官,在大家的印象之中,似乎应该是一脸严肃的人物形象。但实际上,于慎行没大家想的那么刻板,他这个人也有十分有趣的一面。

于慎行十岁的时候,在东流书院读书,当年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兖州参加省学政主持的科考。在前往科考的路上,于慎行看见桃花开的正好,就顺手折了一枝最美的。一路把玩到考场也舍不得丢弃,于是就将桃花藏在袖子中,带入了考场。当天考试,题目正为桃花赋,于慎行挥笔而就,第一个交上考卷。

上交试卷的时候,学政俯身去接,正好看见于慎行袖子里藏着的桃花。于是顺口就说:小学生,袖桃花,暗藏春色。于慎行虽然年幼,却十分的机灵,当场回道:老大人,坐高堂,明察秋毫。

学政一听,惊讶于于慎行小小年纪竟有如此临场应变的能力和出众的才华,于是在看了文章之后,当场批了个中。就这样,于慎行十岁就得以破格赴省参加选拔庠生的院试。

于慎行晚年的时候,因为立太子一事而得罪皇帝,后来又牵扯进山东科举试题泄露一事,于是辞官归隐。离京的时候,于慎行还是有些郁闷的。但是等到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风水盛景之后,整个人一下子就放松了。此后于慎行在家乡,著书立说,耕读田园,游山玩水,过着十分惬意的生活。

于慎行在自己的诗中写道:向来多远梦,从此闭重关。不似终南路,依栖慕世间。正是他当时最本质的体现。后来他另筑居所,并惬意地写道:归来四壁故依然,卜筑桃源别有天。种树新移彭泽柳,买山旧赐水衡钱。丝毫不为官途的不顺而伤感,反而生出一副洒脱的情怀。

于慎行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诗人,留下不少作品。但是大家在认识到于慎行这个人的时候,往往出于他朝中大臣的身份,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认识人要全面了解,因此本文在这里为大家列举几首于慎行的代表作品,供大家赏析。

《感怀》

东出长安门,倚马息道周。

上有百年木,下有万古流。

华轩驰广陌,冠盖如云浮。

去者日以远,来者日以遒。

朱颜入朝市,皓首将安求。

应侯朝上书,蔡泽暮西游。

荣枯在瑀仰,譬海浮冰沤。

所以赤松徒,屣脱万户侯。

《题画》

黯淡秋湖色,涵虚望渺然。

断桥横落日,远水出寒烟。

雁向平沙落,鸥依折苇眠。

吾家住湖上,闲杀采菱船。

猜你喜欢

  • 别让果子太早成熟

    别让果子太早成熟曾经有一个小村庄,村庄中有许多果树,季节的更迭总能看到果实丰收的景象。村民们对于果实的收获都有一种特殊的期待和喜悦。然而,有一年,一位年轻的果农犯下了一个错误,他让果子太早成熟了。这个果农名叫小明,他是村子里最年轻的果树栽培

  • 舍本逐末的爱

    舍本逐末的爱爱是世间最纯粹、最无私的情感之一。它有时会使人舍弃自己的利益,追求更高尚的美德。这样的爱被称为舍本逐末的爱,它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超越了个人的欲望和私利,专注于他人的幸福和利益。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舍本逐末的爱都是人们心中的理想

  • 妙话人生三部曲

    妙话人生三部曲人生如同一部精彩而神秘的电影,每个人都在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有时候,我们会惊叹于这个世界上发生的奇妙事件,有时候,我们会为自己所处的困境而苦恼不已。然而,在这个如梦似幻的人生舞台上,我们可以通过妙语和智慧来感悟生活的

  • 大师心态

    大师心态大师心态,是指在任何领域中,那些达到卓越水平并且拥有卓越成就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这种心态往往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不仅仅在技术上,更包括了对自己、对他人和对困境的态度。首先,大师心态包括对自己的正确评估和积极自信。一位拥

  • 什么叫“收养”

    什么叫“收养”“收养”这个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经常能在新闻或社交媒体上听到相关的故事。那么,什么叫“收养”呢?简单来说,“收养”是指一个人或一对夫妇将不是自己亲生的儿童或动物纳入自己的家庭,作为自己的孩子或宠物,给予他们关爱、抚养

  • 开启另一扇窗

    开启另一扇窗我走在熙熙攘攘的都市街头,摩肩接踵的人群中,我感到一丝疲惫和迷茫。突然,一个陌生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开启另一扇窗,或许你会找到答案。”我停下脚步,环顾四周,却没有发现声音的来源。内心的疑惑使我更加困惑,但同时也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 缩小你的梦想

    缩小你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或大或小,或实现或未实现,但它们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和目标。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面对巨大的挑战,让我们对自己的梦想产生怀疑。这时,缩小你的梦想或许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缩小梦想并不意味着放弃或向

  • 做回自己

    做回自己有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会迷失自己。社会的压力、他人的期望,都会让我们远离真正的自己。然而,只有回归自我,才能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与满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价值观。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放弃自己的梦想,迎合他人的期待,甚至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