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毁掉名画的策略——物以稀为贵

毁掉名画的策略——物以稀为贵

收录日期:2025-11-20 16:00:55  热度:7℃

毁掉名画的策略——物以稀为贵

故事精粹

一个印度人拿了三幅名画。这三幅画均出自名画家之手,恰好被一个美国画商看中,这个美国人自以为很聪明,他认定:既然这三幅画都是真品,必有收藏价值,假如买下这三幅画,经过一段时期的收藏肯定会大大涨价的,那时自己一定会发大财。他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也要买下这三幅画。

于是,他问那个印度人:“先生,你带来的画不错,如果我要买的话,你看要多少钱一幅?”

“你是三幅都买呢,还是只买一幅?”印度人反问道。

“三幅都买怎么讲?只买一幅又怎么讲?”美国人开始算计了。他的如意算盘是先和印度人敲定一幅画的价格,然后,再和盘托出,将其他两幅一同买下,肯定能沾点儿便宜,多买少算啊!

印度人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一副为难的样子。美国人却沉不住气了,他说:“那么,你开个价,一幅要多少钱?”

这个印度人是地地道道的商业精,他知道自己画的价值,他还了解到,美国人有个习惯,喜欢收藏古董名画,他要是看上,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肯出高价买下。而且他从美国人的眼神中看出,这个美国人已经看上了自己的画,心中就有底儿了。于是,印度人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回答说:“先生,如果你真心诚意地买,我看你每幅给250美元吧!这够便宜了!”

美国画商并非商场上的庸手,他抓住多买少算的砝码,一美元也不想多出。于是,两个人讨价还价,买卖一下陷入了僵局。

那个印度人灵机一动,装作大怒的样子,起身拿起一幅画就往外走,到了外面二话不说就把画烧了。美国人很吃惊,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对手,对于烧掉的一幅画又惋惜又心痛。于是小心翼翼地问印度人剩下的两幅画卖多少钱。想不到烧掉一幅画后的印度人要价的口气更是强硬,两幅画少了750美元不卖。

美国画商觉得太亏了,少了一幅画,还要750美元。于是,强忍着怨气拒绝了,只是要求便宜点。想不到,那个印度人不理他这一套,又怒气冲冲地拿出一幅画烧了。这回,美国画商可真是大惊失色了,只好乞求印度人不要把最后一幅画烧掉,因为自己太爱这幅画了。接着又问这最后一幅画多少钱。

想不到印度人张口还是750美元。这一回画商有点儿急了,问:“三幅画与一幅画怎么能一样价钱呢?你这不是存心戏弄人吗?”

这个印度人回答:“这三幅画出自于知名画家之手,有三幅的时候,相对来说价值小点儿。如今,只剩下一幅,可以说是绝宝,它的价值已经大大超过了三幅画都在的时候。因此,现在我告诉你,这幅画750美元不卖,如果你想买,最低得出价1000美元。”听完印度人的话后,美国画商一脸的苦相,没办法,最后以1000美元成交了。

智慧点拨

人常说:“物以稀为贵。”懂得制造紧缺的氛围和局面,是获取财富的一个有效方法。故事中一幅画卖出的最后价钱,高于开始时三幅画的总和,这是经济学中“一大于三”原理的妙用之例。

物以稀为贵,一般人都会有强烈好奇心,想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这也就给我们投资理财提供了思路,在我们投资的时候要打造一个物品稀缺的氛围,吸引人们的目光并且让人们觉得现在不买就错失了良机。其实很多商家都用这种方式赢得了丰厚利润。

猜你喜欢

  • 郭守敬编订《授时历》

    郭守敬,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天文学家,以其伟大的贡献和卓越的才能闻名于世。他的名字常常与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相联系,而他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编订《授时历》。郭守敬生于13世纪的中国元朝,他对天文学的热情与日俱增。当时的中国历法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

  • 书生智勇退敌兵

    书生智勇退敌兵在一个古朴而宁静的村庄里,生活着一位书生,名叫张文。张文是个聪明而勤奋的年轻人,博览群书,文才出众,被村中人亲切地称为“书生”。然而,尽管他有着聪颖的头脑和无尽的知识,但他的体力却十分薄弱。有一天,一支凶猛的敌方兵队突然来到了

  • 章太炎与《苏报案》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通过多年的努力,为中国的独立和民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苏报案》则是一宗在清朝时期引起轩然大波的政治案件,与章太炎有着密切的关联。提起《苏报案》,不得不提到当时的政治环境。那个时候,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革命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反清复明运动与光复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团结了各个阶层的人民,奠定了中国革命的基石。 孙中山于1866年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县,家庭是一个农民家庭

  • 康有为宣扬保皇

    康有为宣扬保皇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还是康有为变法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他的一生中,康有为推崇保皇的观点成为他的一大特色。康有为生于1858年,他成长于一个传统家庭,深受孔子的教诲和儒家思想

  • 詹天佑修铁路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工程师和民族英雄,他以修筑铁路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19世纪末,中国正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而交通发展成为其中的重要方面。然而,在那个时代,修建铁路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而艰巨的任务。詹天佑出生在湖南省一个贫苦书

  • 义和团扶清灭洋

    义和团扶清灭洋在中国的历史上,义和团运动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事件,该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的清朝时期。作为一个故事专家,我将为你讲述这个关于“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故事。故事的开始是在19世纪末的中国,这个时期正值清朝内外交困,国家面临着来自西方列强

  • 英国强占香港“新界”

    英国强占香港“新界”在20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里,英国对香港的霸占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这一时期,被称为“英治时期”,英国与中国签署了《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并将香港岛租借给英国99年。然而,英国并没有满足于仅仅掌控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