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戴卡风波

戴卡风波

收录日期:2025-11-20 19:38:37  热度:8℃

在教师大会上,李校长宣布:“为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下周开始,全体师生一律佩戴校卡进校园,只要在校园都必须佩戴。各年级部加强人手检查佩戴情况,一旦发现不按要求佩戴一律严肃处理。”会后,老师们议论纷纷。“这个美其名曰‘持证上岗’。”“这可是代表证,人家中央领导还戴着开两会呢。这回我们天天当代表。”“卖猪仔没听说要标签。”“人家买猪仔的人识货呀。”“我们是明码不标价。”“我们是有市无价。”啰嗦归啰嗦,啰嗦过后还是要执行,下午大家就把相片交给了政教处办卡。

周一一大早,校长就戴上醒目的校卡来到校门口检查佩戴情况。十几个中年老师都佩戴醒目,校长看了很满意。这时走来两个青年老师,但他们都没有佩戴校卡,校警拦下询问,校长忙走过去问:“为什么不佩戴校卡?”“早上太赶了,什么都给忘了。”“下次可要记住了。”黄老师跟着走了进来,胸前戴着校卡,校长见了高兴地说:“都是老教师做人表率。”话刚说完,校警拦下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教师,问他要校卡,校长走过去,老教师翻着包,自言自语地说:“刚才还在的,怎转眼就丢了呢?”又按了按口袋,还是不见。校长见他手上拿着东西,说:“在手拿着吧。”“哦,真是,你看我这记性。骑驴找驴。唉。”

黄老师来到办公室,看见一半人没戴,指着搭档说:“你不戴校卡,严肃处理。”搭档答道:“没当代表,努力靠拢。”另一位老师也指着一个没戴校卡的老师说:“不戴校卡,成何体统?”“你不是军统,又非中统,管何体统?”“不戴校卡,扣你奖金。”“经济困难,无金可奖。”“我不过想让卡歇歇而已。”“李小双吊吊环还得下来歇歇呢。罪过。阿弥陀佛。”老师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调侃起来。

约十点钟,黄老师没课了,他想起有张单要请校长签,就来到校长室。室内,书记和一位副校长并排与校长对坐着,交谈着。他不好意思打扰,就立在那等。“早上好。校长。”随着声音,走进一位脑满肠肥的中年人,校长见了,忙站起来,只听“咔,啪。”两声,校卡卡着桌沿弹起打在校长的下巴上。脸瞬间红了起来。“您好,您好。”校长忙伸手来握。“你值日?”“不是。是全体师生都戴。我身为校长,应为人师表。”“真是好表率呀。”

第二天早上,校长依然在门口检查校卡。这天,共有21个老师忘记了佩戴。上课了,校长到教学楼巡视,看见一个青年老师没戴,问他为何不戴。他理直气壮地说:“我让它给害苦了。在桌边卡了两次,打了我两次耳光,这不,带子给扯断了,扔在桌面上了。”走到另一个办公室,也发现一个青年老师不戴。他问:“你为什么不戴呢?”“要是值日领导戴,也许人家知道是领导,吓唬吓唬调皮生也许有点儿效。我戴,有什么意义?”青年老师不屑地说。“你不戴,校警怎么知道你是老师啊?”“我有学生那么嫩就好啰。”“要是社会青年混进来怎么办?”“小人要进也缺这个。吓君子罢了。”“你怎找那么多借口呢?”“你不发钱,不老是说困难吗?”“那,那是事实啊。”“事实是校警认识我。”“认识也要戴。”“想扣钱?要扣了就不用发了,真省。”

第三天,校长找一位副校长。副校长见校长进来,忙站起来,咔的一声,带子在抽屉的缝中夹住了。“小心哦。”副校长脸红一下,笑着对校长说:“第三次了。真有点儿不方便。”“慢慢就习惯了。总有个过程的。”


猜你喜欢

  • 朱元璋为何要除掉刘伯温

    刘基,号伯温,足智多谋,思维缜密,料事如神,是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王朝的第一谋士。然而,明朝开国后,刘基只被封了个次一等的爵位——诚意伯。虽然他执法如山,并且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最终却被李善长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而在

  • 龙凤海马

    伦敦布朗酒店的一间豪华包间内,老乔治独自抽着雪茄。这时,门开了,他的秘书爱丽丝领着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老乔治看着这个男子,说了声“请坐。”男子很绅士地坐了下来,说了声“Thankyou。”并把一个黑色的箱子摆到老乔治面前,“乔治先生,想必

  • 黄袍加身

    黄袍加身,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乃是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话说在太行古道定州城北,有一不大不小的村镇,叫安喜庄。庄里有一座幽静的三进宅院,主家姓杜,名爽,号三翁,是位辞官归里、隐逸田园的饱学之士,庄上人都喜欢称

  • 大清皇帝爱吃鸭

    清朝皇帝喜欢吃鸭,每顿御膳里总少不了鸭肉。乾隆五十三年(1788)七月初七“七巧节”,乾隆早膳里便有酒炖鸭、托汤鸭、清蒸鸭。乾隆喜欢吃鸭还吃出了一道名菜“干菜鸭子”。据一大饭店掌勺的说,乾隆下江南时,听说水乡鸭子好吃,便生尝鲜之意。时已近午

  • 末代皇帝租房为生

    溥仪是满清最后一个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他在宝座上只坐了三年,大清就完蛋了。大清虽然完蛋了,按照民国政府的“优待条件”,溥仪仍然可以在紫禁城里居住,仍然可以使用太监和宫女,仍然过着非常奢侈的生活。皇宫的大殿、京郊的“皇庄”、辽宁的

  • 战袍上的情诗

    唐开元年间,玄宗皇帝要赏赐戍边战士们衣物。为显重视,玄宗皇帝命令自己后宫的宫女们亲自缝制。衣服发下去了,一个战士在自己的短袍中发现了一首诗,诗曰: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生缘

  • 乾隆皇帝养生秘诀

    乾隆是历代帝王中的长寿冠军,享年89岁,他的长寿原因是多方面的。乾隆虽是满族,但他全盘接受了汉文化,并且善于依照汉文化的理论去养生。他根据古代中医的理论,为自己制订了养生十六字诀:“吐纳脏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并依此而行,毫不

  • 咸丰皇帝为何只有一个皇子

    封建皇位继承制的原则是父死子继,立嫡以长。因此,历朝历代皇帝都把生育当成政治大事来抓,尽可能地充实后宫妃嫔,尽可能地生育更多的男性子嗣。清朝皇太极11个儿子,顺治帝8个儿子,康熙帝35个儿子,雍正帝10个儿子,道光帝也有9个儿子,唯独咸丰帝